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41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包括电控机构、由电控机构控制的滑动机构和滑动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连杆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包括电控箱和信号线束;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气缸、导轨和基板,所述气缸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线束、输出轴固定连接导轨法兰,所述导轨法兰伸长端与导轨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导轨滑动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基板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上;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于导轨末端另一端水平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换挡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控机构控制滑动机构水平前进或者倒退,进而带动连杆机构运动完成换挡操作,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
本技术涉及舷外机领域,尤其是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舷外机是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根据能量来源不同,分为燃油类、及电动舷外机。舷外机主要考核性能指标是推进特性指标,并且舷外机性能考核时需要以舷外机总成(单发动机和下装完全装配)形式进行,考核螺旋桨轴的输出功率、转速、扭矩等参数指标。在台架试验时,需要进行前进挡、空挡及倒退挡的变换。由于舷外机及其测试设备在试验间,操纵台及控制设备在操作间,那么每次进行换挡操作时需要进入试验间进行操作。考虑安全因素及操作的简易性,每次试验中换挡需要停机后进行。换挡完毕后再次着车进行试验。舷外机进行台架试验时,没有安装手控换挡杆,每次换挡后试验室用铁丝将换挡杆限位固定。此种连接方式,每次进行换挡操作时,需要停机进入试验间进行换挡操作,并且使用铁丝固定有失效的风险,形成挡位无限位状态,高速高负荷下容易造成下装传动箱换向齿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解决了舷外机进行台架试验时无法进行远程操控换挡的问题,并且消除了现有技术缺陷铁丝失效的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包括电控机构、由电控机构控制的滑动机构和滑动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连杆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包括电控箱和信号线束,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空挡开关、前进开关和后退开关;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气缸、导轨和基板,所述气缸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线束、输出轴固定连接导轨法兰,所述导轨法兰伸长端与导轨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导轨滑动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基板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上;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于导轨末端另一端水平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换挡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导轨法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圆柱销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换挡杆通过圆柱销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本技术通过电控机构控制滑动机构水平前进或者倒退,进而带动连杆机构运动完成换挡操作,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每次进行换挡操作时操作人员不需要进入试验间进行操作,安全性能高。2、本技术的结构稳定,每次换挡后换挡杆都会被限位固定,消除了原换挡技术中限位功能失效的风险。3、本技术不局限于舷外机台架试验远程操控换挡,也可应用其它多挡位旋转式挡杆的远程操控换挡技术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三维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前进挡状态时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空挡状态时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倒退档状态时位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计算换挡杆前进行程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计算换挡杆倒退行程示意图;其中,1、电控箱,2、信号线束,3、气缸,4、连接法兰,5、导轨法兰,6、导轨,7、基板,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换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包括电控机构、由电控机构控制的滑动机构和滑动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连杆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包括电控箱1和信号线束2,所述电控箱1上设置有空挡开关、前进开关和后退开关;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气缸3、导轨6和基板7,所述气缸3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线束2、输出轴通过连接法兰4固定连接导轨法兰5,所述导轨法兰5伸长端与导轨6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导轨6滑动设置在基板7上,所述基板7根据固定位置来选择支架连接或者直接通过螺栓与试验台架连接到一起,基板7上的螺纹孔位置可根据现场安装位置来确定;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8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于导轨6末端、另一端9通过圆柱销水平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杆9一端,所述第二连杆9的另一端圆柱销连接活动连接换挡杆10。如图7至图8所示,首先换挡杆10需要进行换挡操作时,换挡杆10前进或倒退的行程是已知的,通过计算确定换挡杆10在换挡操作时导轨6前进和倒退的行程,空挡时换挡杆10、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8、导轨6的长度分别用a、b、c、d表示,前进时换挡杆10、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8、导轨6的长度分别用a1、b1、c1、d1表示,倒退时换挡杆10、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8、导轨6的长度分别用a2、b2、c2、d2表示,由于挂挡过程各杆长度不变即a=a1=a2,b=b1=b2,c=c1=c2,d=d1=d2,换挡杆10只在水平方向转动,中性轴的位置固定不变,第二连杆9随着整个机构的运动相对于第一连杆8和换挡杆10发生转动,第一连杆8和导轨6只发生水平方的移动,前进的行程l1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其中,φ为已知值,φ表示换挡杆10前进时与空挡时换挡杆10之间的夹角,β表示前进时第二连杆9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倒退的行程l2具体计算方法如下:l2=b+a2sinγ-b2cosα,其中,γ为已知值,γ表示换挡杆10倒退时与空挡时换挡杆10之间的夹角,α表示倒退时第二连杆9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将导轨6的行程的控制程序写入电控箱1中,气缸3带动导轨6滑动时既可以进行换挡操作又能起到换挡后对挡位的限制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舷外机台架试验开始后,舷外机处于空挡状态,气缸3和导轨6处于空挡位置状态,如图4和图6所示,试验中,需要进行换挡性能测试时,试验人员无需进入试验间操作且不需要停机,只需要在操作间按下电控箱1换前进挡或者倒退挡的开关,气缸3会根据电控箱1中导轨6行程的控制程序,按预设的行程位置进行动作,气缸3带动导轨6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8前进或者倒退,第一连杆8带动第二连杆9动作,第二连杆9进而带动换挡杆10完成换挡操作,换挡完成后整套机构相对稳定,对当前挡位也起到了限位作用。当舷外机处于带挡运行状态需要换到空挡时,试验人员在操作间按下电控箱1的空挡开关,气缸3会根据电控箱1中导轨6行程的控制程序,按预设的行程位置进行动作,气缸3带动导轨6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8前进或者倒退,第一连杆8带动第二连杆9动作,第二连杆9进而带动换挡杆10完成换挡操作,使舷外机处于空挡运行状态并限制当前挡位位置。本技术通过电控机构控制滑动机构水平前进或者后退,进而带动连杆机构运动完成换挡操作,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每次进行换挡操作时操作人员不需要进入试验间进行操作,安全性能高,每次换挡后换挡杆都会被限位固定,消除了原换挡技术中限位功能失效的风险,本技术不局限于舷外机台架试验远程操控换挡,也可应用其它多挡位旋转式挡杆的远程操控换挡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机构、由电控机构控制的滑动机构和滑动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连杆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包括电控箱(1)和信号线束(2),所述电控箱(1)上设置有空挡开关、前进开关和后退开关;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气缸(3)、导轨(6)和基板(7),所述气缸(3)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线束(2)、输出轴固定连接导轨法兰(5),所述导轨法兰(5)伸长端与导轨(6)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导轨(6)滑动设置在基板(7)上,所述基板(7)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上;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8)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于导轨(6)末端,另一端水平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杆(9)一端,所述第二连杆(9)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换挡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室用舷外机远程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机构、由电控机构控制的滑动机构和滑动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连杆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包括电控箱(1)和信号线束(2),所述电控箱(1)上设置有空挡开关、前进开关和后退开关;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气缸(3)、导轨(6)和基板(7),所述气缸(3)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线束(2)、输出轴固定连接导轨法兰(5),所述导轨法兰(5)伸长端与导轨(6)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导轨(6)滑动设置在基板(7)上,所述基板(7)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上;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8)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禄政胡卫中刘彦军赵锁成耿小昌刘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