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28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包括燃烧炉主体和连通腔,所述燃烧炉主体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燃烧炉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与安装腔之间燃烧炉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两组鼓风室,所述安装腔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内部的出渣管道,所述燃烧炉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料斗主体,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内部的进料管道。该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通过设置的鼓风机、布风板、鼓风室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进入燃烧室的燃料颗粒在鼓风机形成的气流下悬浮燃烧,使煤粒和煤渣在高温状态上下腾跃,相互摩擦,碰撞及裂解,由小及大直至燃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
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
技术介绍
国内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烘干设备有回转式(包括多筒式)、立式烘干塔、链板移动式,其次是流态式、振流式等设备,各种烘干机对物料的烘干适应性各有差异,以回转式烘干机适应范围最广,应用较多,流态式烘干机只适用于烘干矿渣等密度较轻的物料,悬浮式烘干机以粉末状物料为主,但是对于颗粒较大粒状物料和粘性较大的物料则不宜使用,因其回转件极易磨损,烘干单位能耗大,因此也极少使用,振流式、链板移动式等烘干设备因其机械运动部件的缘故,进气温度受限,只能用于烘干一些废渣、环保等分类垃圾,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原料烘干,立式烘干塔等一些简易的烘干设备因其能耗高、污染严重已经被淘汰使用,其他的烘干设备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物料在烘干过程中都处于较为剧烈的运动状态,因而能耗增加、运动部件多、维修量大,同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需增设多级除尘或配置超大面积的袋式除尘设备,其排放才能勉强维持生产,因此此种烘干机工艺复杂、投资大、热耗高、污染大,在烘干设备中,其燃料的燃烧室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目前市面上的烘干机的燃烧炉普遍存在所需燃料要求高,燃烧效率过低等情况,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使用燃料范围广泛,燃烧效率高的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对于目前烘干设备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br>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包括燃烧炉主体和连通腔,所述燃烧炉主体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燃烧炉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与安装腔之间燃烧炉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两组鼓风室,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延伸出燃烧炉主体的侧面,输出端延伸进鼓风室的内部,所述安装腔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内部的出渣管道,所述燃烧炉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料斗主体,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内部的进料管道,所述燃烧炉主体远离料斗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燃烧炉主体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且连通管道延伸至连通腔的内部,所述连通腔内部的上下侧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延伸出连通腔的外侧。进一步,所述燃烧室与鼓风室之间固定安装有布风板,且布风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布风孔。进一步,所述进料管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断片,且隔断片延伸出进料管道的外侧。进一步,所述隔断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推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通过设置的鼓风机、布风板、鼓风室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进入燃烧室的燃料颗粒在鼓风机形成的气流下悬浮燃烧,使煤粒和煤渣在高温状态上下腾跃,相互摩擦,碰撞及裂解,由小及大直至燃尽,此种燃烧方式使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燃料的相对运动速度高,其在燃烧室内部的停留时间长、燃烧速度快、燃烬率高,同时更加环保,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且该种燃烧方式适应的燃料广,避免了劣质煤长期堆放的情况。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料斗主体;2、进料管道;3、隔断片;4、燃烧室;5、鼓风室;6、出渣管道;7、燃烧炉主体;8、连通管道;9、布风板;10、安装腔;11、鼓风机;12、隔断板;13、滑槽;14、限位螺栓;15、连通腔;16、限位卡槽;17、限位推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包括燃烧炉主体7和连通腔15,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腔10,安装腔10的顶部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4,燃烧室4与安装腔10之间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两组鼓风室5,安装腔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鼓风机11,鼓风机11的输入端延伸出燃烧炉主体7的侧面,输出端延伸进鼓风室5的内部,安装腔10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4内部的出渣管道6,燃烧炉主体7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料斗主体1,料斗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4内部的进料管道2,燃烧炉主体7远离料斗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通腔15,连通腔15与燃烧炉主体7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8,且连通管道8延伸至连通腔15的内部,连通腔15内部的上下侧皆设置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断板12,隔断板12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卡槽16,限位卡槽1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螺栓14,且限位螺栓14延伸出连通腔15的外侧。本技术中:燃烧室4与鼓风室5之间固定安装有布风板9,且布风板9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布风孔。本技术中:进料管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包括燃烧炉主体(7)和连通腔(15),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腔(10),所述安装腔(10)的顶部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4),所述燃烧室(4)与安装腔(10)之间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两组鼓风室(5),所述安装腔(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鼓风机(11),所述鼓风机(11)的输入端延伸出燃烧炉主体(7)的侧面,输出端延伸进鼓风室(5)的内部,所述安装腔(10)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4)内部的出渣管道(6),所述燃烧炉主体(7)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料斗主体(1),所述料斗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4)内部的进料管道(2),所述燃烧炉主体(7)远离料斗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通腔(15),所述连通腔(15)与燃烧炉主体(7)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8),且连通管道(8)延伸至连通腔(15)的内部,所述连通腔(15)内部的上下侧皆设置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断板(12),所述隔断板(12)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卡槽(16),所述限位卡槽(1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螺栓(14),且限位螺栓(14)延伸出连通腔(15)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沸腾燃烧技术优化沸腾床结构的沸腾炉,包括燃烧炉主体(7)和连通腔(15),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腔(10),所述安装腔(10)的顶部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4),所述燃烧室(4)与安装腔(10)之间燃烧炉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两组鼓风室(5),所述安装腔(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鼓风机(11),所述鼓风机(11)的输入端延伸出燃烧炉主体(7)的侧面,输出端延伸进鼓风室(5)的内部,所述安装腔(10)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4)内部的出渣管道(6),所述燃烧炉主体(7)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料斗主体(1),所述料斗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进燃烧室(4)内部的进料管道(2),所述燃烧炉主体(7)远离料斗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通腔(15),所述连通腔(15)与燃烧炉主体(7)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8),且连通管道(8)延伸至连通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安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