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98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连接底座和支架连接座,所述连接底座顶部固定链接有全站仪,且连接底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架连接座,所述支架连接座表面上通过转轴等距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底部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处设有可转动锁定卡死的转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底部设有第三连杆,此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底座与支撑架之间的分离和固定,便于拆卸,在卡接机构和滑动机构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伸缩的流畅性,相对于现有的装置更加方便拆卸和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地基坑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建设方委托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基坑监测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基坑本体监测和相邻环境监测,基坑本体包括围护桩墙、支撑、锚杆、土钉、坑内立柱、坑内图层、地下水等;相邻环境包括周围底层、地线管线、相邻建筑物、相邻道路等。现有的基坑监测装置通常需要支撑架来固定,而现有的监测支撑架通常为固定设立,不便于拆卸和搬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方便收缩和茶歇搬运的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连接底座和支架连接座,所述连接底座顶部固定链接有全站仪,且连接底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架连接座,所述支架连接座表面上通过转轴等距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底部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处设有可转动锁定卡死的转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底部设有第三连杆,且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为滑动插接,所述第三连杆顶部设有可转动挤压卡接第二连杆的卡接机构,所述第三连杆底部设有第四连杆,且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为滑动插接,所述第四连杆内部设有可滑动传动的滑动机构。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纹套、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固定在第一连杆远离支架连接座的一端,且第一螺纹柱表面上啮合连接有螺纹套,所述第二连杆顶部固定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与螺纹套为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扭转弹簧、卡接板、通孔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第三连杆靠近第二连杆一端表面上,且固定架之间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卡接板,所述第二连杆表面对应卡接板的一端等距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滚轮、固定块、滑动框和皮带,所述第三连杆靠近第四连杆的一端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所述两滚轮表面上传动链接有皮带,且皮带底部固定有固定框,所述第三连杆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与固定块滑动连接,且滑动框一端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滑动框一侧内壁固定有限位框,且限位框与皮带上端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杆底部固定有三角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使用装置时,将全站仪固定在连接底座上,将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螺纹柱对齐,转动螺纹套,使其同时与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啮合,从而实现固定的作用,手动按压卡接板的另一侧,使卡接板脱离于通孔的卡接,在手松开后,由于扭转弹簧的作用,使之恢复原位继续与通孔卡接,在拉伸第二连杆时,滑动框带动固定块移动,从而使皮带带动滚轮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一体化移动收缩伸长的运动,此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底座与支撑架之间的分离和固定,便于拆卸,在卡接机构和滑动机构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伸缩的流畅性,相对于现有的装置更加方便拆卸和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接机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示意图。图中标号:1、全站仪;2、连接底座;3、支架连接座;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三角板;9、转动机构;91、螺纹套;92、第一螺纹柱;93、第二螺纹柱;10、卡接机构;101、扭转弹簧;102、卡接板;103、通孔;104、固定架;11、滑动机构;111、滚轮;112、固定块;113、限位框;114、滑动框;115、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接机构10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示意图。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1、连接底座2和支架连接座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底座2顶部固定链接有全站仪1,且连接底座2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架连接座3,使用装置时,将全站仪1固定在连接底座2上,全站仪1为现有技术,全站仪1,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1,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参考图1所示,所述支架连接座3表面上通过转轴等距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一连杆4,且第一连杆4底部设有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连接处设有可转动锁定卡死的转动机构9,所述第二连杆5底部设有第三连杆6,且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6为滑动插接,所述第三连杆6顶部设有可转动挤压卡接第二连杆5的卡接机构10,所述第三连杆6底部设有第四连杆7,且第三连杆6与第四连杆7为滑动插接,所述第四连杆7内部设有可滑动传动的滑动机构11,在转动机构9的作用下,实现了底座与支撑架之间的分离和固定,便于拆卸,在卡接机构10和滑动机构11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和第四连杆7之间伸缩的流畅性。参考图2所示,所述转动机构9包括螺纹套91、第一螺纹柱92和第二螺纹柱93,所述第一螺纹柱92固定在第一连杆4远离支架连接座3的一端,且第一螺纹柱92表面上啮合连接有螺纹套91,所述第二连杆5顶部固定有第二螺纹柱93,所述第二螺纹柱93与螺纹套91为啮合连接,将第一螺纹柱92与第二螺纹柱93对齐,转动螺纹套91,使其同时与第一螺纹柱92和第二螺纹柱93啮合,从而实现固定的作用。参考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卡接机构10包括扭转弹簧101、卡接板102、通孔103和固定架104,所述固定架104固定在第三连杆6靠近第二连杆5一端表面上,且固定架104之间通过扭转弹簧101转动连接有卡接板102,所述第二连杆5表面对应卡接板102的一端等距开设有通孔103,手动按压卡接板102的另一侧,使卡接板102脱离于通孔103的卡接,在手松开后,由于扭转弹簧101的作用,使之恢复原位继续与通孔103卡接。参考图5所示,所述滑动机构11包括滚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1)、连接底座(2)和支架连接座(3),所述连接底座(2)顶部固定链接有全站仪(1),且连接底座(2)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架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座(3)表面上通过转轴等距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一连杆(4),且第一连杆(4)底部设有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连接处设有可转动锁定卡死的转动机构(9),所述第二连杆(5)底部设有第三连杆(6),且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6)为滑动插接,所述第三连杆(6)顶部设有可转动挤压卡接第二连杆(5)的卡接机构(10),所述第三连杆(6)底部设有第四连杆(7),且第三连杆(6)与第四连杆(7)为滑动插接,所述第四连杆(7)内部设有可滑动传动的滑动机构(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1)、连接底座(2)和支架连接座(3),所述连接底座(2)顶部固定链接有全站仪(1),且连接底座(2)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架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座(3)表面上通过转轴等距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一连杆(4),且第一连杆(4)底部设有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连接处设有可转动锁定卡死的转动机构(9),所述第二连杆(5)底部设有第三连杆(6),且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6)为滑动插接,所述第三连杆(6)顶部设有可转动挤压卡接第二连杆(5)的卡接机构(10),所述第三连杆(6)底部设有第四连杆(7),且第三连杆(6)与第四连杆(7)为滑动插接,所述第四连杆(7)内部设有可滑动传动的滑动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9)包括螺纹套(91)、第一螺纹柱(92)和第二螺纹柱(93),所述第一螺纹柱(92)固定在第一连杆(4)远离支架连接座(3)的一端,且第一螺纹柱(92)表面上啮合连接有螺纹套(91),所述第二连杆(5)顶部固定有第二螺纹柱(93),所述第二螺纹柱(93)与螺纹套(91)为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涛许超黄展魏刘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汇科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