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2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菱角块,包括编线限位板,所述编线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导板,所述第一指导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卡接口,所述第一指导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走针面,所述第一指导板的底部设置有圆角端,所述编线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指导板。该菱角块,通过设置第一走针面包含四个连续平面,可通过连续的四个平面对圆盘针织机加工过程中的编线的限位部提供单侧限位支持,通过设置U字型的圆角端,可通过圆角端的设置避免编线表面被磨损,通过第二走针面包含的四个平面配合第一走针面包含的连续平面以及编线限位板,可形成编线限位槽并对编线的走向进行引导和限位,保证编线在走线过程中被精准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菱角块
本技术属于圆盘针织机
,具体涉及菱角块。
技术介绍
圆盘针织机是针织行业常用到的一种织机,目前市场上的织机部件一般由金属焊接或铸造而成,由于织机的相关部件为易磨损构件,一旦损坏不易拆卸维修。圆盘针织机在走线过程中需要缝纫针对编线进行牵引。然而,由于圆盘针织机缺乏灵活的引导设施,导致圆盘针织机走线时缺乏编线引导部件,从而不利于针织效率的提升,为此我们提出菱角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菱角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圆盘针织机缺乏灵活的引导设施,导致圆盘针织机走线时缺乏编线引导结构,从而不利于针织效率的提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菱角块,包括编线限位板,所述编线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导板,所述第一指导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卡接口,所述第一指导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走针面,所述第一指导板的底部设置有圆角端,所述编线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指导板,所述第二指导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走针面,所述第二指导板的侧面开设有中心固定孔,所述第一指导板的另一侧通过滑动卡接口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针筒,所述针筒的顶部卡接有上封顶盖,所述针筒的底卡接有下封合盖。优选的,所述第一走针面为几字形设置,所述第一走针面包含四个连续平面。优选的,所述圆角端为U字型,所述圆角端的顶面与水平面互相平行,所述编线限位板、第一指导板和第二指导板组成菱角块本体。优选的,所述第二走针面包含四个连续平面,且四个连续平面依次与第一走针面所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对应平行。优选的,所述中心固定孔依次贯穿于第二指导板和编线限位板的内部,所述中心固定孔的开口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关于上封顶盖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状排布,所述固定块与针筒内壁的连接面为曲面状设置。优选的,所述上封顶盖的底部开设有上卡接槽,且上卡接槽为圆环状的凹陷,所述上封顶盖和下封合盖的内直径大小相等。优选的,所述下封合盖的顶部开设有下卡接槽,且下卡接槽与针筒的底部互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菱角块,通过设置第一走针面包含四个连续平面,可通过连续的四个平面对圆盘针织机加工过程中的编线的限位部提供单侧限位支持,通过设置U字型的圆角端,可通过圆角端的设置避免编线表面被磨损,通过第二走针面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配合第一走针面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以及编线限位板,可形成编线限位槽并对编线的走向进行引导和限位,保证编线在走线过程中被精准限位,从而提升加工效率。(2)该菱角块,通过设置中心固定孔,方便了编线限位板和第二指导板之间的固定,通过设置圆周阵列排布的多个固定块,可通过固定块对多个菱角块本体进行适配连接,从而提升针织加工效率,通过设置带有圆环凹陷的上封顶盖,可通过圆形凹陷对针筒的顶部进行卡接,从而提升针筒与上封顶盖之间的固定作用,通过下封合盖顶部开设的下卡接槽,可通过下卡接槽对针筒的底部进行卡接定位,从而对针筒底部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菱角块本体的安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顶部视角的菱角块本体的安装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菱角块本体与滑轨的连接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菱角块本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菱角块本体底部视角结构图。图中:1、编线限位板;2、第一指导板;3、滑动卡接口;4、第一走针面;5、圆角端;6、第二指导板;7、第二走针面;8、中心固定孔;9、滑轨;10、固定块;11、针筒;12、上封顶盖;13、下封合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菱角块技术方案:包括编线限位板1,编线限位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导板2,第一指导板2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卡接口3,第一指导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走针面4,第一指导板2的底部设置有圆角端5,编线限位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指导板6,第二指导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走针面7,第二指导板6的侧面开设有中心固定孔8,第一指导板2的另一侧通过滑动卡接口3连接有滑轨9,滑轨9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针筒11,针筒11的顶部卡接有上封顶盖12,针筒11的底卡接有下封合盖1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角端5为U字型,圆角端5的顶面与水平面互相平行,编线限位板1、第一指导板2和第二指导板6组成菱角块本体,通过设置U字型的圆角端5,可通过圆角端5的设置避免编线表面被磨损。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走针面7包含四个连续平面,且四个连续平面依次与第一走针面4所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对应平行,通过第二走针面7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配合第一走针面4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以及编线限位板1,可形成编线限位槽,从而保证编线在走线过程中被精准限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中心固定孔8依次贯穿于第二指导板6和编线限位板1的内部,中心固定孔8的开口为圆形,通过设置中心固定孔8,方便了编线限位板1和第二指导板6之间的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块10关于上封顶盖12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状排布,固定块10与针筒11内壁的连接面为曲面状设置,通过设置圆周阵列排布的多个固定块10,可通过固定块10对多个菱角块本体进行适配连接,从而提升针织加工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封顶盖12的底部开设有上卡接槽,且上卡接槽为圆环状的凹陷,上封顶盖12和下封合盖13的内直径大小相等,通过设置带有圆环凹陷的上封顶盖12,可通过圆形凹陷对针筒11的顶部进行卡接,从而提升针筒11与上封顶盖12之间的固定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封合盖13的顶部开设有下卡接槽,且下卡接槽与针筒11的底部互相适配,通过下封合盖13顶部开设的下卡接槽,可通过下卡接槽对针筒11的底部进行卡接定位,从而对针筒11的底部进行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菱角块,通过设置U字型的圆角端5,可通过圆角端5的设置避免编线表面被磨损,通过第二走针面7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配合第一走针面4包含的四个连续平面以及编线限位板1,可形成编线限位槽,保证编线在走线过程中被精准限位,通过设置中心固定孔8,方便了编线限位板1和第二指导板6之间的固定,通过设置圆周阵列排布的多个固定块10,可通过固定块10对多个菱角块本体进行适配连接,提升针织加工效率,通过设置带有圆环凹陷的上封顶盖12,可通过圆形凹陷对针筒11的顶部进行卡接,提升针筒11与上封顶盖12之间的固定作用,通过下封合盖13顶部开设的下卡接槽,可通过下卡接槽对针筒11的底部进行卡接定位,从而对针筒11的底部进行固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菱角块,包括编线限位板(1),所述编线限位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导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卡接口(3),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走针面(4),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底部设置有圆角端(5),所述编线限位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指导板(6),所述第二指导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走针面(7),所述第二指导板(6)的侧面开设有中心固定孔(8),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另一侧通过滑动卡接口(3)连接有滑轨(9),所述滑轨(9)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针筒(11),所述针筒(11)的顶部卡接有上封顶盖(12),所述针筒(11)的底卡接有下封合盖(13)。/n

【技术特征摘要】
1.菱角块,包括编线限位板(1),所述编线限位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导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卡接口(3),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走针面(4),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底部设置有圆角端(5),所述编线限位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指导板(6),所述第二指导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走针面(7),所述第二指导板(6)的侧面开设有中心固定孔(8),所述第一指导板(2)的另一侧通过滑动卡接口(3)连接有滑轨(9),所述滑轨(9)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针筒(11),所述针筒(11)的顶部卡接有上封顶盖(12),所述针筒(11)的底卡接有下封合盖(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针面(4)为几字形设置,所述第一走针面(4)包含四个连续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端(5)为U字型,所述圆角端(5)的顶面与水平面互相平行,所述编线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杏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