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80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的侧面上设有通孔,内壳体的外侧面上且位于通孔的上方设有伸出于外壳体的条形壳体,条形壳体内插接设有齿条,齿条未伸出外壳体的一端设有门板,外壳体的上面设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外壳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通孔的中心线处设有液压装置一,液压装置一上设有推力杆一,推力杆一的另一端铰接设有控制台,推力杆一的侧面上设有平板,平板上设有液压装置二,液压装置二上设有推力杆二,推力杆二的另一端与控制台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防油渍污染、可避免小朋友乱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
本技术涉及电梯制造
,具体是指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至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现有的电梯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台,电梯的整个运行都与控制台密切相关。现有的控制台基本都是暴露与电梯的内表面处,易被油渍污染,且易被小朋友碰到而随便乱按,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防油渍污染、可避免小朋友乱按的电梯操作控制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的内壳体的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内壳体的外侧面上且位于通孔的上方设有伸出于外壳体的条形壳体,所述的条形壳体内插接设有齿条,所述的齿条未伸出外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挡住通孔的门板,所述的外壳体的上面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通孔的中心线处设有液压装置一,所述的液压装置一上设有推力杆一,所述的推力杆一的另一端铰接设有控制台,所述的推力杆一的侧面上设有平板,所述的平板上铰接设有液压装置二,所述的液压装置二上设有推力杆二,所述的推力杆二的另一端与控制台相铰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液压装置一的设置可使控制台在使用时伸出壳体,在不使用时缩回壳体,防止了油渍的污染,也避免了小朋友会乱按的风险;门板、电机、齿轮和齿条的设置可使本技术的内侧面上具有一扇可自动开关的门,作为控制台伸出和缩回的通路;液压装置二的设置可使控制台任意调整到操作人员最想要的角度。作为改进,所述的控制台上铰接设有键盘,此种设计为的是当控制台上的按钮损坏时,仍可进行操作。作为改进,所述的条形壳体的底端距离通孔的高度等于门板的高度,此种设计可使门板可以不受条形壳体的阻碍而完全打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的A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外壳体;2、内壳体;3、通孔;4、条形壳体;5、齿条;6、门板;7、电机;8、齿轮;9、液压装置一;10、推力杆一;11、控制台;12、平板;13、液压装置二;14、推力杆二;16、键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所述的内壳体2的侧面上设有通孔3,所述的内壳体2的外侧面上且位于通孔3的上方设有伸出于外壳体1的条形壳体4,所述的条形壳体4内插接设有齿条5,所述的齿条5未伸出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挡住通孔3的门板6,所述的外壳体1的上面设有电机7,所述的电机7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8,所述的齿轮8与齿条5相啮合,所述的外壳体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通孔3的中心线处设有液压装置一9,所述的液压装置一9上设有推力杆一10,所述的推力杆一10的另一端铰接设有控制台11,所述的推力杆一10的侧面上设有平板12,所述的平板12上铰接设有液压装置二13,所述的液压装置二13上设有推力杆二14,所述的推力杆二14的另一端与控制台11相铰接。所述的控制台11上铰接设有键盘16。所述的条形壳体4的底端距离通孔3的高度等于门板6的高度。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在使用时,当使用电梯时,可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电机7转动,电机7将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将带动齿条5向上运动,从而将门板6打开,随后可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液压装置一9运动,从而将控制台11从通孔3推出,然后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液压装置二13运动,来调节控制台11的角度到想要的位置后停止,使用完后,可通过外接控制器将本技术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可。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体(2)的侧面上设有通孔(3),所述的内壳体(2)的外侧面上且位于通孔(3)的上方设有伸出于外壳体(1)的条形壳体(4),所述的条形壳体(4)内插接设有齿条(5),所述的齿条(5)未伸出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挡住通孔(3)的门板(6),所述的外壳体(1)的上面设有电机(7),所述的电机(7)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8),所述的齿轮(8)与齿条(5)相啮合,所述的外壳体(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通孔(3)的中心线处设有液压装置一(9),所述的液压装置一(9)上设有推力杆一(10),所述的推力杆一(10)的另一端铰接设有控制台(11),所述的推力杆一(10)的侧面上设有平板(12),所述的平板(12)上铰接设有液压装置二(13),所述的液压装置二(13)上设有推力杆二(14),所述的推力杆二(14)的另一端与控制台(11)相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操作控制台,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体(2)的侧面上设有通孔(3),所述的内壳体(2)的外侧面上且位于通孔(3)的上方设有伸出于外壳体(1)的条形壳体(4),所述的条形壳体(4)内插接设有齿条(5),所述的齿条(5)未伸出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挡住通孔(3)的门板(6),所述的外壳体(1)的上面设有电机(7),所述的电机(7)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8),所述的齿轮(8)与齿条(5)相啮合,所述的外壳体(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通孔(3)的中心线处设有液压装置一(9),所述的液压装置一(9)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道尔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