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78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标结构,从整个移标结构的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料部分、切料部分、调节部分、收料部分;放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放入,切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上的标签分离,分成底纸上的单个标签;调节部分调整标签之间的间距,并重新调整标签反面的粘胶的粘贴度;调节部分包括调节底纸行程的调节轴、调节并压紧标签的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张标签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调节标签的间距,调节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的间隙,来实现移标后的实际标签距离,前压轴对剥离中的产品进行减震作用,避免纸张上下跳动,后压轴对重新附着后的标签进行一次压附,避免标签敷贴不平或中间有气泡鼓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标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标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方便调节标签的间距,且能避免标签敷贴不平或中间有气泡鼓起的移标结构。
技术介绍
移标机产生的原因:1.在印刷过程中,底纸上的涂胶厚薄不一,使承印纸张在经模切后的独立标签的附着粘性不一,用户在用标签打印机打印标签后,不容易用手把标签从底纸上剥下来,影响张贴效率;或客户用自动贴标机为产品贴标时,因为粘度不一,造成有些标签不能贴在产品需要的正确的标签位置,或漏贴标签。2.承印纸经模切后形成的标签间距不能太小,否则不容易排废,或排废时,容易断废,造成生产不良率的提高,如果间距太大,则对纸张的利用率较少,影响了经济效益,而终端客户对使用的标签间距有一定的距离要求,尤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贴标机对标签的间距因速度和效率的匹配,需要有合适的标签间距出标,手动贴标,则需要比较大的间距,方便打印后,打标机出标的间隙大点,方便用手撕去标签。综上所述,需要有能调整间距的移标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方便调节标签的间距,且能避免标签敷贴不平或中间有气泡鼓起的移标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移标结构;所述移标结构从整个移标结构的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料部分、切料部分、调节部分、收料部分;放料部分:所述放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放入切料部分;切料部分:所述切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上的标签分离,分成底纸上的单个标签;调节部分:所述调节部分调整标签之间的间距,并重新调整标签反面的粘胶的粘贴度;调节部分包括调节底纸速度的调节轴、调节并压紧标签的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所述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张标签的宽度;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结合的部位的前调节板上方安装有前压轴,后调节板和前调节板结合的部位的后调节板上方安装有后压轴;收料部分:收料部分采用收料轴将加工好的贴有标签的纸板收料。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切料部分包括:模切滚刀、模切底辊和排废轴;模切滚刀和模切底辊分别布置承印合成纸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模切滚刀和模切底辊垂直布置;将承印合成纸上标签的废边收集的排废轴位于承印合成纸的上方。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调节轴上底纸的移动速度大于或小于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上标签的移动速度。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承印合成纸的厚度范围为:0.10-0.22mm。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移标结构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可以方便调节标签的间距:在底纸的速度比标签的速度慢一点;就可以实现移标前的间距大于移标后的间距。反之,如要求移标前的间距小于移标后的间距,则要求在底纸的速度比标签的速度快一点。调节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的间隙,来实现移标后的实际标签距离,调节轴调节移标运动过程中,底纸的张紧度和平衡度,使移标过程中,底纸不发生左右标动,前压轴对剥离中的产品进行减震作用,避免纸张上下跳动,后压轴对重新附着后的标签进行一次压附,避免标签敷贴不平或中间有气泡鼓起。模切后的标签在前调节板的剥离标签部,把标签从底纸上逐渐剥离,经空气中气体流动,对高速剥离的标签底部的粘进行一次粘性释放后,跨过前后调节板的间隙,再次敷贴在底纸上,经后压轴的轻微碾压,达到一致的黏贴粘度和标签间距的再排布。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放料轴1、模切滚刀2、模切底辊3、排废轴4、前调节板5、后调节板6、前压轴7、后压轴8、调节轴9、收料轴10、电机11、底纸12、标签13、承印合成纸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标结构。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标结构从整个移标结构的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料部分、切料部分、调节部分、收料部分。放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14放入切料部分;切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14上的标签13分离,分成底纸12上的单个标签13;调节部分调整标签之间的间距,并重新调整标签反面的粘胶的厚度;调节部分包括调节底纸的速度的调节轴9、调节并压紧标签的前调节板5和后调节板6;前调节板5和后调节板6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张标签13的宽度;前调节板5和后调节板6结合的部位的前调节板上安装有前压轴7,后调节板5和前调节板6结合的部位的后调节板上安装有后压轴8;收料部分采用收料轴10将加工好的贴有标签的纸板收料。切料部分包括:模切滚刀2、模切底辊3和排废轴4;模切滚刀2和模切底辊3分别布置承印合成纸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模切滚刀2和模切底辊3垂直布置;将承印合成纸上标签的废边收集的排废轴4位于承印合成纸14的上方。承印合成纸14上通过去排废轴4排废后就成了在底纸上有标签的结构,排废后,就是一个个独立贴在纸上的标签了。所述调节轴上底纸的移动行程并配合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间的调整间距实现。具体地,调节轴9上底纸的移动速度大于或小于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上标签的移动速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参数:承印合成纸14的厚度范围为:0.10-0.22mm。上面的参数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调节轴9为调节底纸速度的调节轴,本技术的采用电气控制柜控制调节轴9的速度。在具体的调整过程中,调整底纸12的速度比标签的速度慢一点;就可以实现图1中所示的移标前的间距a大于移标后的间距b。反之,如要求移标前的间距a小于移标后的间距b,则要求在底纸12的速度比标签的速度快一点。调节前调节板5和后调节板6的间隙,来实现移标后的实际标签距离,调节轴9调节移标运动过程中,底纸的张紧度和平衡度,使移标过程中,底纸13不发生左右标动,前压轴7对剥离中的产品进行减震作用,避免纸张上下跳动,后压轴8对重新附着后的标签14进行一次压附,避免标签敷贴不平或中间有气泡鼓起。模切后的标签14在前调节板的剥离标签部,把标签从底纸上逐渐剥离,经空气中气体流动,对高速剥离的标签底部的粘进行一次粘性释放后,跨过前后调节板的间隙,再次敷贴在底纸上,经后压轴的轻微碾压,达到一致的黏贴粘度和标签间距的再排布。本技术电机提供整个设备运行的动力,带动各个轴或辊等运转。承印合成纸放在放料轴,经模切滚刀把承印印制品模切出来,经排废机构把不需要的纸张与印制品分离,形成独立的承印物,即标签,再经过移标结构,把标签进行移标(见移标详细解释)经过移标后再合成的产品,在收料轴处进行卷取收料,形成最终成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标结构从整个移标结构的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料部分、切料部分、调节部分、收料部分;/n放料部分:所述放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放入切料部分;/n切料部分:所述切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上的标签分离,分成底纸上的单个标签;/n调节部分:所述调节部分调整标签之间的间距,并重新调整标签反面的粘胶的粘贴度;/n调节部分包括调节底纸速度的调节轴、调节并压紧标签的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所述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张标签的宽度;/n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结合的部位的前调节板上方安装有前压轴,/n后调节板和前调节板结合的部位的后调节板上方安装有后压轴;/n收料部分:收料部分采用收料轴将加工好的贴有标签的纸板收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标结构从整个移标结构的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料部分、切料部分、调节部分、收料部分;
放料部分:所述放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放入切料部分;
切料部分:所述切料部分将承印合成纸上的标签分离,分成底纸上的单个标签;
调节部分:所述调节部分调整标签之间的间距,并重新调整标签反面的粘胶的粘贴度;
调节部分包括调节底纸速度的调节轴、调节并压紧标签的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所述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张标签的宽度;
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结合的部位的前调节板上方安装有前压轴,
后调节板和前调节板结合的部位的后调节板上方安装有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会伦杨正芳彭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悦上海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