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62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它包括电机联接头,蜗杆与电机联接头为一体化成形,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台,挡台上压装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电机联接头与蜗杆同轴度的同时,又避免了在蜗杆受到过大轴向力时出现电机联接头与蜗杆轴向脱出进而导致无助力的现象,为驾驶员的转向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
本技术涉及蜗杆,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蜗杆与电机连接用的联接头。
技术介绍
汽车电动转向系统中,蜗轮蜗杆作为一个减速增扭机构,作用为将电机输出的转速降低,同时将电机输出的扭矩放大,达到汽车转向时辅助驾驶员驱动转向系统的目的。而蜗杆一般通过一个电机联接头与电机相联接。而电机联接头与蜗杆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蜗杆采用外花键与电机联接头内花键间隙配合,然后涂紧固胶;2、蜗杆采用外花键与电机联接头光孔采用过盈配合;3、蜗杆光轴与电机连接头光孔采用过盈配合。但以上三种联接方式,电机联接头与蜗杆均为分体式,存在电机联接头与蜗杆轴向脱出的风险,导致助力失效,威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且电机联接头与蜗杆的同轴度难以很好的保证,会放大助力电机输出的扭矩波动,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它包括电机联接头,其特征在于:蜗杆与电机联接头为一体化成形,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台,挡台上压装有轴承。所述的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圈槽,挡圈槽内装配有挡圈,挡圈槽的位置与轴承外壁紧邻。轴承内孔直径大于蜗杆齿形部分大径。保证轴承能够从蜗杆的尾端过盈压入,直到挡台的位置。挡圈内径大于蜗杆齿形部分的大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电机联接头与蜗杆同轴度的同时,又避免了在蜗杆受到过大轴向力时出现电机联接头与蜗杆轴向脱出进而导致无助力的现象,为驾驶员的转向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它包括电机联接头1,蜗杆6与电机联接头为一体化成形,电机联接头上设有设有挡台2,挡台上压装有轴承3;所述的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圈槽4,挡圈槽内装配有挡圈5,挡圈槽的位置与轴承外壁紧邻。轴承内孔直径大于蜗杆齿形部分大径;保证轴承能够从蜗杆的尾端过盈压入,直到挡台的位置。挡圈内径大于蜗杆齿形部分大径。结合图2表述本技术的使用状态,把蜗杆组件装入壳体7内,与蜗轮8进行啮合。蜗杆电机端与电机联接,传递电机输出的扭矩,轴承通过卡簧9固定在壳体上,将蜗杆与轴承、挡圈组件相对于壳体进行轴向固定。如附图2所示,当蜗杆受到蜗轮一个-Z方向的冲击力,或电机堵转时,蜗杆受到一个-Z方向的冲击力时,由于蜗杆与电机联接头为一体式设计,故蜗杆不会产生向-Z方向的位移。蜗杆受到+Z方向冲击力时,蜗杆由于挡圈铆压在蜗杆上,对轴承进行了轴向限位,故蜗杆不会有向+Z方向的位移,不会产生无助力。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它包括电机联接头,其特征在于:蜗杆与电机联接头为一体化成形,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台,挡台上压装有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它包括电机联接头,其特征在于:蜗杆与电机联接头为一体化成形,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台,挡台上压装有轴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蜗杆用电机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联接头上设有挡圈槽,挡圈槽内装配有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灿李福海李万里李森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艾迪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