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54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透明的安装壳体,在靠近进膜口、出膜口的安装壳体内分别设置有导入辊、导出辊,在导入辊和导出辊之间的安装壳体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晕处理辊一、水冷辊组、过渡辊和电晕处理辊二;在安装壳体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分别设置有与电晕处理辊一、电晕处理辊二对应的电晕处理机构,在安装壳体的内部左侧板体上以及底板上方分别架设有红外辐射灯管一、红外辐射灯管二,且在安装壳体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均对应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安装壳体的前端板体上还设置有带有显示器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对薄膜电晕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属于电晕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现有的锂电池用薄膜生产线在生产制造薄膜时一般都要采用电晕处理,使薄膜表面变粗糙,以便增加薄膜粘结时的牢度。而现有的电晕处理设备,无法对影响电晕处理的一些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进而影响薄膜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有效的提高对薄膜电晕处理的效率,显著的提高了电晕处理的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透明的安装壳体,安装壳体的左侧壳体、右侧壳体上分别对应开设有进膜口、出膜口,在靠近进膜口、出膜口的安装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壳体前后壳体转动连接的导入辊、导出辊,导入辊和导出辊平行设置,在导入辊和导出辊之间的安装壳体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晕处理辊一、水冷辊组、过渡辊和电晕处理辊二,电晕处理辊一、水冷辊组和电晕处理辊二的两端与安装壳体前后壳体转动连接,且电晕处理辊一以及过渡辊位于导入辊的上方,电晕处理辊二位于导入辊的下方,水冷辊组与导入辊平行设置;在安装壳体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分别设置有与电晕处理辊一、电晕处理辊二对应的电晕处理机构,在安装壳体的内部左侧板体上以及底板上方分别架设有朝向导入辊与电晕处理辊一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一以及朝向过渡辊与电晕处理辊二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二,且在安装壳体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均对应设置有朝向导入辊与电晕处理辊一之间的以及朝向过渡辊与电晕处理辊二之间的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安装壳体的前端板体上还设置有带有显示器的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上的显示器上显示。优选的是,水冷辊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水冷辊,且两个水冷辊分别与外部恒温循环水装置连通用于维持水冷辊内温度稳定。进一步的优选,电晕处理机构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执行轴末端的防护罩以及设置在防护罩内部的电极片,电极片外连有放电电路,在防护罩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排气管,在排气管上设置有抽风机和电磁阀,放电电路、抽风机和电磁阀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动作,且在防护罩内还设置有臭氧浓度检测仪,臭氧浓度检测仪将检测到的臭氧浓度传输至控制器的显示屏上显示。进一步的优选,在过渡辊顶部的安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装置一,伸缩装置一的执行轴竖直向下设置,且在伸缩装置一的执行轴末端设置龙门架,过渡辊设置在龙门架内且过渡辊的两端与龙门架的两端板体转动连接。进一步的优选,在红外辐射灯管一以及红外辐射灯管二与安装壳体连接处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红外辐射灯管一、红外辐射灯管二与薄膜之间距离的伸缩装置二。进一步的优选,在安装壳体的顶部还设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上设置有风机,所速风机通过控制器控制动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红外辐射灯管一、红外辐射灯管二对薄膜电晕环境进行湿度、温度控制,能有效的提高薄膜电晕效率;通过抽风机对防护罩内的臭氧浓度进行控制,能有效的控制对薄膜的电晕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晕处理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安装壳体,2、进膜口,3、出膜口,4、导入辊,5、导出辊,6、电晕处理辊一,7、水冷辊组,8、过渡辊,9、电晕处理辊二,10、红外辐射灯管一,11、红外辐射灯管二,12、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控制器,15、升降装置,16、防护罩,17、电极片,18、排气管,19、抽风机,20、电磁阀,21、臭氧浓度检测仪,22、伸缩装置一,23、龙门架,24、伸缩装置二,25、排气管道,26、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的介绍。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透明的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的左侧壳体、右侧壳体上分别对应开设有进膜口2、出膜口3,在靠近进膜口2、出膜口3的安装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壳体1前后壳体转动连接的导入辊4、导出辊5,导入辊4和导出辊5平行设置,在导入辊4和导出辊5之间的安装壳体1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晕处理辊一6、水冷辊组7、过渡辊8和电晕处理辊二9,电晕处理辊一6、水冷辊组7和电晕处理辊二9的两端与安装壳体1前后壳体转动连接,且电晕处理辊一6以及过渡辊8位于导入辊4的上方,电晕处理辊二9位于导入辊4的下方,水冷辊组7与导入辊4平行设置;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分别设置有与电晕处理辊一6、电晕处理辊二9对应的电晕处理机构,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左侧板体上以及底板上方分别架设有朝向导入辊4与电晕处理辊一6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一10以及朝向过渡辊8与电晕处理辊二9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二11,且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均对应设置有朝向导入辊4与电晕处理辊一6之间的以及朝向过渡辊8与电晕处理辊二9之间的湿度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在安装壳体1的前端板体上还设置有带有显示器的控制器14,湿度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4上的显示器上显示。参见图1所示,水冷辊组7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水冷辊,且两个水冷辊分别与外部恒温循环水装置连通用于维持水冷辊内温度稳定。参见图1、图2所示,电晕处理机构包括升降装置15、设置在升降装置15执行轴末端的防护罩16以及设置在防护罩16内部的电极片17,电极片17外连有放电电路,在防护罩16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排气管18,在排气管18上设置有抽风机19和电磁阀20,放电电路、抽风机19和电磁阀20均通过控制器14控制动作,且在防护罩16内还设置有臭氧浓度检测仪21,臭氧浓度检测仪21将检测到的臭氧浓度传输至控制器14的显示屏上显示。参见图1所示,在过渡辊8顶部的安装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装置一22,伸缩装置一22的执行轴竖直向下设置,且在伸缩装置一22的执行轴末端设置龙门架23,过渡辊8设置在龙门架23内且过渡辊8的两端与龙门架23的两端板体转动连接。参见图1所示,在红外辐射灯管一10以及红外辐射灯管二11与安装壳体1连接处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红外辐射灯管一10、红外辐射灯管二11与薄膜之间距离的伸缩装置二24。参见图1所示,在安装壳体1的顶部还设有排气管道25,排气管道25上设置有风机26,风机26通过控制器14控制动作。本技术在实际应用时,薄膜按图1所示经过各个辊,然后通过红外辐射灯管一10对薄膜的其中一面进行照射,降低薄膜表面的湿度并提高薄膜表面的温度,使得薄膜在经过电晕处理辊一6时在电晕处理机构在作用下能有效的提高对薄膜的处理效率;薄膜经过电晕处理后表面温度会提高,为了降低薄膜表面的温度,采用水冷辊组7对电晕后的薄膜进行降温后,再通过红外辐射灯管二11对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安装壳体(1),所述安装壳体(1)的左侧壳体、右侧壳体上分别对应开设有进膜口(2)、出膜口(3),在靠近所述进膜口(2)、出膜口(3)的安装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壳体(1)前后壳体转动连接的导入辊(4)、导出辊(5),所述导入辊(4)和导出辊(5)平行设置,在导入辊(4)和导出辊(5)之间的安装壳体(1)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晕处理辊一(6)、水冷辊组(7)、过渡辊(8)和电晕处理辊二(9),所述电晕处理辊一(6)、水冷辊组(7)和电晕处理辊二(9)的两端与安装壳体(1)前后壳体转动连接,且电晕处理辊一(6)以及过渡辊(8)位于导入辊(4)的上方,电晕处理辊二(9)位于导入辊(4)的下方,水冷辊组(7)与导入辊(4)平行设置;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分别设置有与电晕处理辊一(6)、电晕处理辊二(9)对应的电晕处理机构,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左侧板体上以及底板上方分别架设有朝向导入辊(4)与电晕处理辊一(6)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一(10)以及朝向过渡辊(8)与电晕处理辊二(9)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二(11),且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均对应设置有朝向导入辊(4)与电晕处理辊一(6)之间的以及朝向过渡辊(8)与电晕处理辊二(9)之间的湿度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在安装壳体(1)的前端板体上还设置有带有显示器的控制器(14),所述湿度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4)上的显示器上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安装壳体(1),所述安装壳体(1)的左侧壳体、右侧壳体上分别对应开设有进膜口(2)、出膜口(3),在靠近所述进膜口(2)、出膜口(3)的安装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壳体(1)前后壳体转动连接的导入辊(4)、导出辊(5),所述导入辊(4)和导出辊(5)平行设置,在导入辊(4)和导出辊(5)之间的安装壳体(1)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晕处理辊一(6)、水冷辊组(7)、过渡辊(8)和电晕处理辊二(9),所述电晕处理辊一(6)、水冷辊组(7)和电晕处理辊二(9)的两端与安装壳体(1)前后壳体转动连接,且电晕处理辊一(6)以及过渡辊(8)位于导入辊(4)的上方,电晕处理辊二(9)位于导入辊(4)的下方,水冷辊组(7)与导入辊(4)平行设置;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分别设置有与电晕处理辊一(6)、电晕处理辊二(9)对应的电晕处理机构,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左侧板体上以及底板上方分别架设有朝向导入辊(4)与电晕处理辊一(6)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一(10)以及朝向过渡辊(8)与电晕处理辊二(9)之间的红外辐射灯管二(11),且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顶板下方以及底板上方均对应设置有朝向导入辊(4)与电晕处理辊一(6)之间的以及朝向过渡辊(8)与电晕处理辊二(9)之间的湿度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在安装壳体(1)的前端板体上还设置有带有显示器的控制器(14),所述湿度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4)上的显示器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薄膜用表面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辊组(7)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水冷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公建强公成张淑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