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44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送餐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串接有竖直立柱,所述竖直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底板,竖直立柱顶部设置有弹簧挡片,所述竖直立柱外侧对应弹簧挡片与电机底座之间套接有缓冲弹簧,电机底座上安装有输出轴向外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驱动连接有主动轮,底板的中部设置有蓄电池,顶部安装有模块安装板,所述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控板和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控板、减速电机、蓄电池和电机驱动器相互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机轮组上设置了弹簧缓冲机构,可有效过滤主动轮经过不平整地面时产生的震动,保持与地面可靠接触和底盘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
本技术涉及送餐机器人
,具体而言,涉及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中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多,机器人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现在的餐饮行业多是以人力进行送餐等服务,工作强度较高,对劳动人员的精神及体力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人员工资投入亦较大。因此,很多餐厅开始使用送餐机器人。但是,传统的智能机器人的底盘结构较为简单,稳定性较差,输送菜品经过不平整的地面时容易造成晃动,影响菜品的摆盘样式稳定,且菜品具有溢洒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一般的机器人底盘稳定性较差,运送菜品时容易晃动,在平整度低的地面上运行时容易导致菜品摆盘被破坏甚至菜品溢洒,影响客人的就餐体验的问题,提供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串接有竖直立柱,所述竖直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底板,竖直立柱顶部设置有弹簧挡片,所述竖直立柱外侧对应弹簧挡片与电机底座之间套接有缓冲弹簧,电机底座上安装有输出轴向外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驱动连接有主动轮,底板的中部设置有蓄电池,顶部安装有模块安装板,所述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控板和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控板、减速电机、蓄电池和电机驱动器相互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底座上设置有导柱套座,所述竖直立柱滑动套接于导柱套座内,导柱套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挡片,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弹簧挡片和第二弹簧挡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万向滑轮。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板的底部设置有散热架,所述电机驱动器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架。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侧边上对称设置有多个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电性连接电控板。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外侧和上方均围合设置有护罩板,所述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防护盖。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上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蓄电池。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电机移动轮组上具有缓冲机构,运行平稳。2、结构简单,硬件成本较低,便于普及应用。3、蓄电池设置在底盘中部,可起到配重作用,提高底盘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除去护罩板和防护盖后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图1的B处的细节放大图;图3为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的轴侧视图。附图标识:1-底板,2-电机底座,3-竖直立柱,41-弹簧挡片,42-第二弹簧挡片,5-缓冲弹簧,6-减速电机,7-主动轮,8-蓄电池,9-模块安装板,10-电控板,11-电机驱动器,12-导柱套座,13-万向滑轮,14-散热架,15-固定底架,16-超声波传感器,17-护罩板,18-防护盖,19-散热通孔,20-充电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一般的机器人底盘稳定性较差,运送菜品时容易晃动,在平整度低的地面上运行时容易导致菜品摆盘被破坏甚至菜品溢洒,影响客人的就餐体验的问题,提供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底座2,所述电机底座2的左右两侧均滑动串接有两根竖直立柱3,所述竖直立柱3的底部固定于底板1,竖直立柱3顶部设置有弹簧挡片41,所述竖直立柱3外侧对应弹簧挡片41与电机底座2之间套接有缓冲弹簧5,电机底座2上安装有输出轴向外的减速电机6,所述减速电机6驱动连接有主动轮7,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蓄电池8,顶部安装有模块安装板9,所述模块安装板9上设置有电控板10和电机驱动器11,所述电控板10、减速电机6、蓄电池8和电机驱动器11相互电性连接。其中,由于蓄电池8设置于底板1中部,可起到配重的作用,提高设备稳定性。运行时蓄电池8提供的电能经电机驱动器11转化后供减速电机6运行。电控板10(如FreescaleARMCortex-A9iMX6QsevenModule工业主控板,属于现有技术)可控制左右两侧减速电机6的启停和差速转向。由于在电机底座2上设置了对称的缓冲弹簧机构,电机底座2可沿着竖直立柱3上下晃动,有效减少了主动轮7和减速电机6运行时传递到底板1的震动,保证了底盘平稳,避免底盘上运载的菜品等物件晃动。所述电机底座2上设置有导柱套座12,所述竖直立柱3滑动套接于导柱套座12内,导柱套座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挡片42,所述缓冲弹簧5设置于弹簧挡片41和第二弹簧挡片42之间。导柱套座12可保证电机底座2沿着竖直立柱3平稳上下移动,两块弹簧挡片之间的缓冲弹簧5可有效吸收主动轮7和减速电机6运行时产生的震动。所述底板1的前后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万向滑轮13。万向滑轮13可提供支撑,与主动轮7组成四个支撑点,提高底盘稳定性。所述电控板10的底部设置有散热架14,所述电机驱动器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架15。散热架14和固定底架15均可架空设备,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设备固定。所述底板1的侧边上对称设置有多个超声波传感器16,所述超声波传感器16电性连接电控板10。在专利号为CN209394674U,名称为《一种基于双磁导航纠偏的全向移动送餐机器人》等专利文献中早有描述超声波传感器16(如UB500-18GM75-U-V15模拟量超声波传感器)配合电控板10用于避障,其毫无疑问属于本领域的常用设备,本方案亦未涉及相关的改进,因此在此不再赘述相关的电路原理。所述底板1的外侧和上方均围合设置有护罩板17,所述模块安装板9上设置有防护盖18,所述防护盖18上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19。护罩板17、防护盖18可保护内部设备,散热通孔19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充电接口20,所述充电接口19电性连接蓄电池8。充电接口20方便了为蓄电池8补充电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串接有竖直立柱,所述竖直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底板,竖直立柱顶部设置有弹簧挡片,所述竖直立柱外侧对应弹簧挡片与电机底座之间套接有缓冲弹簧,电机底座上安装有输出轴向外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驱动连接有主动轮,底板的中部设置有蓄电池,顶部安装有模块安装板,所述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控板和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控板、减速电机、蓄电池和电机驱动器相互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串接有竖直立柱,所述竖直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底板,竖直立柱顶部设置有弹簧挡片,所述竖直立柱外侧对应弹簧挡片与电机底座之间套接有缓冲弹簧,电机底座上安装有输出轴向外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驱动连接有主动轮,底板的中部设置有蓄电池,顶部安装有模块安装板,所述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控板和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控板、减速电机、蓄电池和电机驱动器相互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底座上设置有导柱套座,所述竖直立柱滑动套接于导柱套座内,导柱套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挡片,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弹簧挡片和第二弹簧挡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餐机器人移动底盘,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超周建军陈韶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仿真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