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42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皮带串条抽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包括套筒,以及贯穿套筒的螺杆,且伸出套筒第一端的螺杆第一端设置有夹紧组件,伸出套筒第二端的螺杆第二端设置有旋转组件;靠近夹紧组件的螺杆上设置有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导向块,且导向块与套筒内壁滑动连接;套筒第二端设置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固定套;夹紧组件外接圆直径小于套筒内壁直径,且旋转组件驱动螺杆转动时,夹紧组件在套筒内旋进或旋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在串条抽拔过程的便捷操作,减少续皮带造成的人工、材料及其他消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人工和物料成本高的问题,从每一个细节上实现“增、节、降”的改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
本技术涉及皮带串条抽拔
,具体为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
技术介绍
皮带输送机主要是指在采掘、生产、转运、加工过程中使用,具有运输量大、工作环境复杂、承载能力强、以及运输距离较长等特点。针对在生产过程中,因皮带输送机使用的皮带均为老旧皮带,且部分巷道为拐弯巷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皮带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皮带串条变形,在续皮带时皮带串条难以拔出的情况,每次只能将有皮带扣的一段皮带割下废弃,并重新打扣,不仅费时费力,还造成了皮带和皮带扣的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人工和物料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包括套筒,以及贯穿所述套筒的螺杆,且伸出所述套筒第一端的螺杆第一端设置有夹紧组件,伸出所述套筒第二端的螺杆第二端设置有旋转组件;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螺杆上设置有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与套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第二端设置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固定套;所述夹紧组件外接圆直径小于套筒内壁直径,且所述旋转组件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夹紧组件在套筒内旋进或旋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筒第一端外表面两侧设置有两个皮带卡块,且两个所述皮带卡块关于夹紧组件中轴线对称;远离所述套筒的皮带卡块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皮带厚度相适配的卡槽。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筒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横截面与所述卡槽横截面平行。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组件为自紧式钻夹头或扳手钻夹头的任一种,且所述夹头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端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螺杆端部键连接的固定块,以及与所述螺杆垂直且贯穿所述固定块的旋转杆。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套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筒端部的多边形连接座,以及所述连接座一侧设置的限位座,且所述螺杆依次与限位座、连接座螺纹连接并贯穿;所述连接座与套筒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槽外形相适配,且嵌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限位座外侧的安装槽内设置有与限位座相适配的挡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座直径为所述连接座外接圆的1.3~2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长度为所述套筒长度的1.5~1.8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组件外接圆直径为套筒内壁直径的0.6~0.8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筒外表面设置有把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套筒内部螺纹连接的螺杆,以及螺杆两端分别设置的夹紧组件、旋转组件,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在串条抽拔过程的便捷操作,减少续皮带造成的人工、材料及其他消耗,从每一个细节上实现“增、节、降”的改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上述技术效果主要是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改进所实现的:本技术中,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杆,且在套筒外部的螺杆两端分别设置夹紧组件和旋转组件。对两皮带间皮带扣内串条进行抽拔时,任选自紧式钻夹头或扳手钻夹头其中一种作为夹紧组件并将串条一端夹住后,通过旋转组件驱动螺杆在套筒内逆时针(自旋转组件方向看)转动,同时螺杆带动夹紧组件及串条向套筒内移动,直至串条自皮带扣内被抽拔出来。整个串条抽拔过程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一个人即可独立完成,劳动效率高。另外,还可以避免皮带、皮带扣和串条的损坏,可以大大减少材料消耗,从而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所述固定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所述导向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2所述固定套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套筒,11-皮带卡块,111-卡槽,12-定位块,121-通槽,13-连接槽,14-安装槽,15-挡圈,16-把手,20-螺杆,21-导向块,30-夹紧组件,40-旋转组件,41-固定块,42-旋转杆,50-固定套,51-连接座,52-限位座,60-皮带,70-串条,80-皮带扣,90-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根据说明书附图1至图6可知,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包括套筒10,以及贯穿套筒10的螺杆20,且伸出套筒10第一端的螺杆20第一端设置有夹紧组件30,伸出套筒10第二端的螺杆20第二端设置有旋转组件40;靠近夹紧组件30的螺杆20上设置有与套筒10内壁相适配导向块21,且导向块21与套筒10内壁滑动连接;套筒10第二端设置有与螺杆20螺纹连接的固定套50;夹紧组件30外接圆直径小于套筒10内壁直径,且旋转组件40驱动螺杆20转动时,夹紧组件30在套筒10内旋进或旋出。本实施例中,套筒10内设置有螺杆20,且伸出套筒10第一端的螺杆20第一端设置有夹紧组件30,伸出套筒10第二端的螺杆20第二端设置有旋转组件40。对两皮带60间皮带扣80内串条70进行抽拔时,夹紧组件30并将串条70一端夹住后,通过旋转组件40驱动螺杆20在套筒10内逆时针(自旋转组件40方向看)转动,同时螺杆20带动夹紧组件30及串条70向套筒10内移动,直至串条70自皮带扣80内被抽拔出来,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在串条70抽拔过程的便捷操作,减少续皮带60造成的人工、材料及其他消耗。作为一种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6可知,套筒10第一端外表面两侧设置有两个皮带卡块11,且两个皮带卡块11关于夹紧组件30中轴线对称;远离套筒10的皮带卡块11端部设置有与皮带60厚度相适配的卡槽111。两个皮带卡块11端部设置的卡槽111与皮带60厚度相适配,使用本技术对串条70进行抽拔之前,将串条70两侧的皮带60伸进卡槽111内,对后续串条70抽拔作业起到一定的稳定支撑的作用,有利于避免串条70受到损伤。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以及贯穿所述套筒的螺杆,且伸出所述套筒第一端的螺杆第一端设置有夹紧组件,伸出所述套筒第二端的螺杆第二端设置有旋转组件;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螺杆上设置有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与套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第二端设置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固定套;所述夹紧组件外接圆直径小于套筒内壁直径,且所述旋转组件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夹紧组件在套筒内旋进或旋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以及贯穿所述套筒的螺杆,且伸出所述套筒第一端的螺杆第一端设置有夹紧组件,伸出所述套筒第二端的螺杆第二端设置有旋转组件;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螺杆上设置有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与套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第二端设置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固定套;所述夹紧组件外接圆直径小于套筒内壁直径,且所述旋转组件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夹紧组件在套筒内旋进或旋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第一端外表面两侧设置有两个皮带卡块,且两个所述皮带卡块关于夹紧组件中轴线对称;远离所述套筒的皮带卡块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皮带厚度相适配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横截面与所述卡槽横截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拔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为自紧式钻夹头或扳手钻夹头的任一种,且所述夹头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端部。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印田贺杨卓刘贺翔
申请(专利权)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