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42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包括取源爪、第一压缩弹簧和固定轴以及套设在固定轴外壁上的压紧套;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取源爪,所述取源爪包括第一爪瓣和第二爪瓣,所述第一爪瓣和第二爪瓣形状相同,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以固定轴为中心对称设置,中心形成夹取放射源的贯通孔,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压紧套与固定轴之间间隙配合,当压紧套沿远离取源爪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伸长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撑开;当压紧套在固定轴上沿取源爪的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收缩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闭合,结构简单,中子源脱落的状况下可以快速、安全的取出放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
本技术涉及放射源紧急卸源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
技术介绍
EILog&5700放射性测井使用的中子源辐射强度为18Ci或20Ci,属于Ⅱ类放射源;伽马源辐射强度为2Ci或2.5Ci,属于Ⅳ类放射源。由于其特殊性和安全可靠性就决定了,装卸放射源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安全、迅速、有效。目前,长庆分公司每年安全完成放射性测井近3000井次,通过统计近三年的放射源装卸异常数据,有15口井在卸放射源拆卸时出现异常情况。主要突发状况为中子源体与本体脱落,固定螺丝滑扣、螺帽断裂情况,应用目前的卸源工具无法快速安全取出,只能采取一些非常规办法及工具,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较多。目前国内没有形成专业研究。在放射源拆卸过程中,易发生以下5种突发情况,现有工具无法及时拆卸:1)中子源卸源过程中,当源本体与源壳发生脱扣或本体粘附源室,源体遗留于源室内部,无法依靠现有工具及自然重力取出;需要将仪器放置到地面才能安全卸出源,耗时约30分钟。现场操作人核辐射照射剂量增多。2)中子源卸源过程中,固定源仓的内六方螺丝滑扣时,应用常规工具拆卸,无法及时取出;3)伽马源卸源过程中,定位源体中心的内六方螺丝如长螺丝滑扣时,应用常规工具拆卸时,易造成源体受损或报废;4)伽马源卸源过程中,固定整个源体的螺丝如短螺丝滑扣时,应用常规工具拆卸时,无法及时取出;5)伽马源卸源过程中,定位螺丝及固定螺丝如长、短螺丝螺帽断裂时,常规工具拆卸源体需要用时较长,易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结构简单,对于放射源现场装卸时发生的中子源脱落的状况下可以快速、安全的取出放射源。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包括取源爪、第一压缩弹簧和固定轴以及套设在固定轴外壁上的压紧套;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取源爪,取源爪包括第一爪瓣和第二爪瓣,第一爪瓣和第二爪瓣形状相同,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以固定轴为中心对称设置,中心形成夹取放射源的贯通孔,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螺纹;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压紧套与固定轴之间间隙配合,当压紧套沿远离取源爪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伸长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撑开;当压紧套在固定轴上沿取源爪的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收缩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闭合。优选的,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呈横截面为弧形的长板状,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左右两端之间留有缝隙。优选的,固定轴上固定设置有挡环,挡环与压紧套的轴套内挡圈之间装配有第二压缩弹簧。优选的,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的内侧壁分别嵌入设置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优选的,压紧套的长度小于固定轴的长度。优选的,压紧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轨道槽,固定轴侧壁对应轨道槽位置内开设有定位销孔,定位销孔内插入设置与轨道槽移动配合的定位销。进一步的,轨道槽包括移动轨道槽和卡位轨道槽;移动轨道槽平行于固定轴的轴向方向,卡位轨道槽沿远离取源爪的方向设置在移动轨道槽的一端。优选的,固定轴内沿轴向方向开设中心内孔。优选的,在固定轴上远离取源爪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与固定轴的侧壁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利用连接在固定轴的一端的取源爪,通过压紧套在固定轴上沿取源爪方向的推移,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在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夹取放射源,大大提高了夹取放射源的成功率;取源爪的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螺纹,增加爪瓣与放射源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提取过程中脱落;压紧套与固定轴通过间隙配合,方便压紧套在固定轴上推移,避免卡壳。进一步的,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呈横截面为弧形的长板状,且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左右两端之间留有缝隙,避免第一爪瓣和第二爪瓣在固定轴的连接处发生碰撞,损伤爪瓣。进一步的,固定轴上固定设置有挡环,挡环与压紧套的轴套内挡圈之间装配有第二压缩弹簧,挡环支撑第二压缩弹簧,通过第二压缩弹簧,给压紧套存储弹性势能,大大增加了压紧套的机械运动。进一步的,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的内侧壁分别嵌入设置弹簧销,弹簧销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提高了第一爪瓣与第二爪瓣的弹性势能。进一步的,压紧套的长度小于固定轴的长度,方便压紧套在固定轴上推移。进一步的,压紧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轨道槽,固定轴侧壁对应轨道槽位置内开设有定位销孔,定位销孔内插入设置与轨道槽移动配合的定位销,限定了压紧套在固定轴的移动位置,避免压紧套在固定轴上脱落。更进一步的,轨道槽包括移动轨道槽和卡位轨道槽;移动轨道槽平行于固定轴的轴向方向,卡位轨道槽沿远离取源爪的方向设置在移动轨道槽的一端,通过移动轨道槽保证在夹取发射源中压紧套在固定轴上的移动轨迹,通过卡位轨道槽减轻人力,提高夹取放射源的效率。进一步的,固定轴内沿轴向方向开设中心内孔,减轻了固定轴的重量,增加了夹取放射源的成功率。进一步的,在固定轴上远离取源爪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方便拿取取源杆,提高夹取放射源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取源爪撑开运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取源爪闭合运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紧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取源爪;2为弹簧销;3为第一压缩弹簧;4为挡环;5为第二压缩弹簧;6为压紧套;7为固定轴;8为定位销;9为把手;11为第一爪瓣;12为第二爪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包括取源爪1、第一压缩弹簧3和固定轴7以及套设在固定轴7外壁上的压紧套6;如图1所示,固定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取源爪1,所述取源爪1包括第一爪瓣11和第二爪瓣12,所述第一爪瓣11和第二爪瓣12形状相同,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以固定轴7为中心对称设置,中心形成夹取放射源的贯通孔,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螺纹,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的内侧壁分别嵌入设置弹簧销2,弹簧销2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3连接;固定轴7上固定设置有挡环4,挡环4与压紧套6的轴套内挡圈之间装配有第二压缩弹簧5;压紧套6与固定轴7之间间隙配合,当压紧套6沿远离取源爪1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3伸长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撑开,如图2所示;当压紧套6在固定轴7上沿取源爪1的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3收缩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闭合,如图3所示;压紧套6的侧壁上开设有轨道槽,所述固定轴7侧壁对应轨道槽位置内开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内插入设置与轨道槽移动配合的定位销8,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源爪(1)、第一压缩弹簧(3)和固定轴(7)以及套设在固定轴(7)外壁上的压紧套(6);/n所述固定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取源爪(1),所述取源爪(1)包括第一爪瓣(11)和第二爪瓣(12),所述第一爪瓣(11)和第二爪瓣(12)形状相同,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以固定轴(7)为中心对称设置,中心形成夹取放射源的贯通孔,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3)连接;/n所述压紧套(6)与固定轴(7)之间间隙配合,当压紧套(6)沿远离取源爪(1)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3)伸长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撑开;当压紧套(6)在固定轴(7)上沿取源爪(1)的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3)收缩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源爪(1)、第一压缩弹簧(3)和固定轴(7)以及套设在固定轴(7)外壁上的压紧套(6);
所述固定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取源爪(1),所述取源爪(1)包括第一爪瓣(11)和第二爪瓣(12),所述第一爪瓣(11)和第二爪瓣(12)形状相同,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以固定轴(7)为中心对称设置,中心形成夹取放射源的贯通孔,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3)连接;
所述压紧套(6)与固定轴(7)之间间隙配合,当压紧套(6)沿远离取源爪(1)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3)伸长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撑开;当压紧套(6)在固定轴(7)上沿取源爪(1)的方向推移时,第一压缩弹簧(3)收缩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呈横截面为弧形的长板状,且第一爪瓣(11)与第二爪瓣(12)左右两端之间留有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子源应急取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7)上固定设置有挡环(4),所述挡环(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安李鹏魏铭刘凯陆经化马明哲万海洋郭红光刘海明靳敏刚井毅赵济舟李凯双建红尹先锋邓淘刘志强王小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