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取底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29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铸造生产线中砂箱底膜清理装置,尤其涉及自动取底膜装置,包括支撑腿,以及连接在支撑腿上部水平固定的轨道托架,轨道托架上连接移动小车和拖链装置,拖链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腿上,拖链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小车的一侧,移动小车连接驱动装置,所述的移动小车上安装薄膜夹持装置,驱动装置运动带动移动小车和拖链装置运动;有益效果:替代人工取底膜,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在取底膜时的意外伤害,解箱工作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能更有效去除扬尘,同时,减少工人数量,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取底膜装置
本技术属于铸造生产线中砂箱底膜清理装置,尤其涉及自动取底膜装置。
技术介绍
V法造型是采用单一干砂(不加水、粘结剂及附加物)作型砂,用塑料薄膜经加热后在带有通气孔和抽气装置的模具上覆膜成型,密封砂箱,并依靠真空泵抽出型内空气,造成铸型内外压力差使干砂得到紧实,形成所需的型腔的一种物理造型法。造型后经浇注、保压、冷却后需进行解箱操作,将铸件取出,此时铸件温度极高(可达700℃),在真空左右下,人工将砂箱下部底膜去除,现在普遍采用人工去除底膜的方式,制约了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有效提高,人工取底膜时,砂箱取走底膜导致砂型溃散,大量砂子下落会产生大量粉尘,且砂温较高,不小心可能会被烫伤,此装置替代人工取底膜,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在取底膜时的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人工取底膜技术问题,能够替代人工取底膜,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在取底膜时的意外伤害,解箱工作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能更有效去除扬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取底膜装置,包括支撑腿,以及连接在支撑腿上部水平固定的轨道托架,轨道托架上连接移动小车和拖链装置,拖链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腿上,拖链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小车的一侧,移动小车连接驱动装置,所述的移动小车上安装薄膜夹持装置,驱动装置运动带动移动小车和拖链装置运动;所述的薄膜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臂,与固定臂相互配合夹紧的活动臂,以及推动活动臂运动的气缸,固定臂、活动臂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夹持部,固定臂固定在移动小车上部,活动臂通过活动轴连接在移动小车的下部,所述的活动臂的外侧中间固定气缸,气缸带动活动臂运动实现活动臂与固定臂的打开和关闭。优选的,驱动装置为包括减速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动力输送链,减速电机固定在支撑腿上,主动轮和从动轮固定在轨道托架的两端,动力输送链一端穿过主动轮连接移动小车的尾部,动力输送链的另一端穿过从动轮连接移动小车的前端,所述的主动轮连接减速电机。优选的,靠近从动轮一端的两支撑腿之间固定薄膜放置平台,所述的薄膜放置平台的下部连接负压管,负压管连接负压腔,负压腔连接真空泵。优选的,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固定在移动小车的前端,驱动气缸带动移动小车的前进、后退。优选的,拖链装置的为伸缩保护套管,所述的伸缩保护套管内部设有电缆、气管。优选的,固定臂上的夹持部设有凹槽,所述的活动臂的夹持部上设有与固定臂上的夹持部相互配合的凸台。优选的,凹槽和凸台上附着一层聚氨酯。优选的,凹槽和凸台的内部设有防护垫。优选的,防护垫为橡胶垫、泡沫垫。优选的,薄膜夹持装置设有1-8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了自动取底膜装置,移动小车带动薄膜夹持装置运动实现取砂箱下部的薄膜,替代人工取底膜,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在取底膜时的意外伤害,解箱工作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能更有效去除扬尘,同时,减少工人数量,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2、采用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或驱动气缸提供动力,移动小车至砂箱下方,移动小车上带有薄膜夹持装置,通过驱动薄膜夹持装置开合抓取砂箱下部的薄膜,然后快速将薄膜自砂箱下方拉走,从而达到取走底膜的目的,可降低工人劳动危险程度,对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和经济价值;3、固定臂上的夹持部设有凹槽,所述的活动臂的夹持部上设有与固定臂上的夹持部相互配合的凸台,可以增加薄膜抓取装置开合时的缓冲,又使薄膜在拉取时不会脱落,从而达到取走底膜的目的,薄膜抓取装置抓取薄膜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移动小车快速移动至薄膜放置平台上方,薄膜抓取装置上的夹持部打开,薄膜水平铺展在薄膜放置平台上,真空泵打开,在负压作用下将薄膜通过负压管输送到负压腔里进行收集处理,如此周而复始完成自动取底膜的工作;4、薄膜抓取装置上夹持部的凹槽和凸台上附着一层聚氨酯,增大薄膜抓取装置上的夹持部与薄膜摩擦,防止薄膜滑脱;5、凹槽和凸台的内部设有橡胶垫、泡沫垫等防护垫,增大薄膜抓取装置上的夹持部与薄膜摩擦,防止薄膜滑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薄膜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支撑腿、2驱动装置、3轨道托架、4拖链装置、5移动小车、6砂箱、7薄膜、8薄膜夹持装置、201减速电机、202主动轮、203从动轮、204动力输送链、801固定臂、802活动臂、803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2所示,包括支撑腿1,以及连接在支撑腿1上部水平固定的轨道托架3,轨道托架3上连接移动小车5和拖链装置4,拖链装置4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腿1上,拖链装置4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小车5的一侧,移动小车5连接驱动装置2,所述的移动小车5上安装薄膜夹持装置8,驱动装置2运动带动移动小车5和拖链装置4运动;驱动装置2为包括减速电机201、主动轮202、从动轮203、动力输送链204,减速电机201固定在支撑腿1上,主动轮202和从动轮203固定在轨道托架3的两端,动力输送链204一端穿过主动轮202连接移动小车5的尾部,动力输送链204的另一端穿过从动轮203连接移动小车5的前端,所述的主动轮202连接减速电机201,减速电机为移动小车运动提供动力,实现往复运动,薄膜夹持装置8包括固定臂801,与固定臂相互配合夹紧的活动臂802,以及推动活动臂运动的气缸803,固定臂801、活动臂802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夹持部,固定臂801固定在移动小车5上部,活动臂802通过活动轴连接在移动小车5的下部,所述的活动臂802的外侧中间固定气缸803,气缸803带动活动臂802运动实现活动臂802与固定臂801的打开和关闭,移动小车5带动薄膜夹持装置8运动实现取砂箱6下部的薄膜,替代人工取底膜,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在取底膜时的意外伤害,解箱工作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能更有效去除扬尘。同时,减少工人数量,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固定臂801上的夹持部设有凹槽,所述的活动臂802的夹持部上设有与固定臂801上的夹持部相互配合的凸台,可以增加薄膜抓取装置8开合时的缓冲,又使薄膜7在拉取时不会脱落,从而达到取走底膜的目的,薄膜抓取装置8抓取薄膜7通过驱动装置2带动移动小车5快速移动至薄膜放置平台9上方,薄膜抓取装置8上的夹持部打开,薄膜7水平铺展在薄膜放置平台9上,真空泵打开,在负压作用下将薄膜7通过负压管10输送到负压腔里进行收集处理。如此周而复始完成自动取底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取底膜装置,包括支撑腿(1),以及连接在支撑腿(1)上部水平固定的轨道托架(3),轨道托架(3)上连接移动小车(5)和拖链装置(4),拖链装置(4)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腿(1)上,拖链装置(4)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小车(5)的一侧,移动小车(5)连接驱动装置(2),所述的移动小车(5)上安装薄膜夹持装置(8),驱动装置(2)运动带动移动小车(5)和拖链装置(4)运动;/n所述的薄膜夹持装置(8)包括固定臂(801),与固定臂相互配合夹紧的活动臂(802),以及推动活动臂运动的气缸(803),固定臂(801)、活动臂(802)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夹持部,固定臂(801)固定在移动小车(5)上部,活动臂(802)通过活动轴连接在移动小车(5)的下部,所述的活动臂(802)的外侧中间固定气缸(803),气缸(803)带动活动臂(802)运动实现活动臂(802)与固定臂(801)的打开和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取底膜装置,包括支撑腿(1),以及连接在支撑腿(1)上部水平固定的轨道托架(3),轨道托架(3)上连接移动小车(5)和拖链装置(4),拖链装置(4)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腿(1)上,拖链装置(4)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小车(5)的一侧,移动小车(5)连接驱动装置(2),所述的移动小车(5)上安装薄膜夹持装置(8),驱动装置(2)运动带动移动小车(5)和拖链装置(4)运动;
所述的薄膜夹持装置(8)包括固定臂(801),与固定臂相互配合夹紧的活动臂(802),以及推动活动臂运动的气缸(803),固定臂(801)、活动臂(802)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夹持部,固定臂(801)固定在移动小车(5)上部,活动臂(802)通过活动轴连接在移动小车(5)的下部,所述的活动臂(802)的外侧中间固定气缸(803),气缸(803)带动活动臂(802)运动实现活动臂(802)与固定臂(801)的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为包括减速电机(201),主动轮(202)、从动轮(203)、动力输送链(204),减速电机(201)固定在支撑腿(1)上,主动轮(202)和从动轮(203)固定在轨道托架(3)的两端,动力输送链(204)一端穿过主动轮(202)连接移动小车(5)的尾部,动力输送链(204)的另一端穿过从动轮(203)连接移动小车(5)的前端,所述的主动轮(202)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锦光李长泰孙新华王贻鹏
申请(专利权)人:双星漯河中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