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及绳头内塞打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76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及绳头内塞打结机,其中,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包括支座,还包括有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该输送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上下布置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形成供绳体穿过的空隙,且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中的至少一个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夹持机构,设置在支座上,沿绳体的输送方向布置在输送机构的下游,具有用来夹持或释放绳体绳头的夹爪;推杆机构,设置在支座上,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机构驱动连接,用来驱动夹持机构沿绳体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使夹爪靠近或远离空隙从而将绳头内翻至绳体的内部中空处。确保内翻时绳头不会偏移,进而确保了内翻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及绳头内塞打结机
本技术属于绳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及绳头内塞打结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绳体包括实心的绳,也包括空心绳,其中多数服装的绳子采用空心绳体,而空心绳体通常需要在绳头之处进行内翻处理。现有技术中,绳头的内翻动作是通过手动操作完成的,具体翻折时,一只手手持整个绳子,另一只手采用镊子将绳头处夹紧,随后将夹紧的绳头通过镊子向邻近位置处的绳内的内部中空移动,进而完成内翻动作。上述人工方式的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绳头的内翻动作,但是由于绳子本身较为细小且柔软,内翻动作不易实现,且翻折时绳头探入的深度不一,翻折后空心绳子内部的绳头不平整,此外,采用人工方式,其整个生产的效率较为低下,且容易弄伤手。因此,急需一种高效的绳头的内塞机构及具有该内塞机构的打结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实现绳头的自动向内翻折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绳头内塞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且安全可靠的绳头内塞打结机。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该输送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上下布置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形成供绳体穿过的空隙,且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中的至少一个能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驱动绳体朝下一道工序移动;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沿绳体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游,该夹持机构具有用来夹持或释放绳体的绳头的夹爪;及推杆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该推杆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机构驱动连接,用来驱动夹持机构沿绳体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使所述夹爪靠近或远离所述空隙从而将绳头内翻至绳体的内部中空处。从生产效率和安全角度来讲,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来驱动第一辊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辊轮驱动相连。如此,保证了对绳体的自动输送。为了方便驱动第二辊轮转动及绳体的输送,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有用来驱动第二辊轮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辊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两者的轴线基本相平行。为了可靠实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转动,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呈环状的第一传动齿带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第一主动齿轮的下方,且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辊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均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带内周壁上的齿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及呈环状的第二传动齿带,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该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轴线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上方,且通过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辊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均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带内周壁上的齿部相啮合。为了方便调整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的空隙大小,方便夹紧绳体和使绳体通过,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上下运动的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且分别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为了将翻折后的绳头内壁进行抚平,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指气缸,有两个,沿着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每个手指气缸均包括有上下间隔布置且能张开或夹紧的上手指和下手指,所述夹爪包括上爪头和下爪头,所述上爪头与一个手指气缸的上手指相连接,所述下爪头与另一个手指气缸的下手指相连接,所述上爪头和下爪头能上下运动而张开或夹紧;及推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两个手指气缸相连接,用来驱动两个手指气缸沿着绳体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为了进一步确保绳头能够完成内翻的动作,所述推杆机构包括第三电机、连接块及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着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夹持机构的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且在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下沿着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为了防止绳体移动,影响后续绳头的内翻,还包括有限制绳体移动的限位机构,沿着绳体的输送方向,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游;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支撑板,与所述支座相对固定;压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供绳体穿过的间隙;两个限位板,用来限制绳体前后移动,设置在所述压板上,且沿着绳体的宽度方向前后间隔布置,并分别能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板在对应限位板的位置上开设有供限位板穿过的开孔;及驱动器,其输出轴上下延伸,且输出轴与所述压板相连接,用来驱动所述压板上下移动。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绳头内塞打结机,包括上述的绳头的内塞机构,还包括有操作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具有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而用来输送绳体的转动件;拉料机构,沿着绳体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上料机构的下游,包括驱动件及夹持或释放邻近绳头的位置且能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绳体朝下一道工序运动的夹头;剪切机构,沿着绳体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上料机构和拉料机构之间,包括有用来剪断绳体的刀头,所述刀头的两个刀片之间形成有供绳体通过的间隔;及送料机构,沿着绳体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内塞机构和拉料机构之间,用来将绳体的绳头输送至所述输送机构的空隙内。为了实现对绳体两端的绳头同时进行内翻,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内塞机构有两组,且沿着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对应每组内塞机构均设置有一组送料机构,两组所述送料机构沿着绳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夹头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在剪切机构和远离剪切机构的送料机构之间来回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绳头的内塞机构通过输送机构的第一辊轮以及第二辊轮之间的空隙对绳体进行夹持,夹持机构的夹爪将绳体的绳头夹紧,随后在推杆机构的作用下,夹爪带动绳头靠近空隙,实现绳头的内翻,采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相配合输送和夹持的方式可以确保内翻时绳头不会偏移,进而确保了内翻的成功率;第一辊轮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实现了对绳体的自动输送,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即可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内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4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包括支座(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输送机构(12),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该输送机构(12)包括驱动机构和上下布置的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所述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之间形成供绳体穿过的空隙(12a),且所述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中的至少一个能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驱动绳体朝下一道工序移动;/n夹持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沿绳体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2)的下游,该夹持机构(13)具有用来夹持或释放绳体的绳头的夹爪(131);及/n推杆机构(14),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该推杆机构(1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机构(13)驱动连接,以驱动夹持机构(13)沿绳体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使所述夹爪(131)靠近或远离所述空隙(12a)从而将绳头内翻至绳体的内部中空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12 CN 20202078274631.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包括支座(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输送机构(12),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该输送机构(12)包括驱动机构和上下布置的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所述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之间形成供绳体穿过的空隙(12a),且所述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中的至少一个能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驱动绳体朝下一道工序移动;
夹持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沿绳体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2)的下游,该夹持机构(13)具有用来夹持或释放绳体的绳头的夹爪(131);及
推杆机构(14),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该推杆机构(1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机构(13)驱动连接,以驱动夹持机构(13)沿绳体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使所述夹爪(131)靠近或远离所述空隙(12a)从而将绳头内翻至绳体的内部中空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来驱动第一辊轮(121)转动的第一电机(125),所述第一电机(125)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辊轮(121)驱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有用来驱动第二辊轮(12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电机(126),所述第二电机(126)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辊轮(122)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两者的轴线基本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2)还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123)和第二传动组件(124),其中,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23)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231)、第一从动齿轮(1232)、呈环状的第一传动齿带(1233)及第一安装板(1234),所述第一电机(125)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234)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231)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125)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232)位于第一主动齿轮(1231)的下方,且通过第一转轴(128)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234)上,所述第一辊轮(121)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128)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231)、第一从动齿轮(1232)均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带(1233)内周壁上的齿相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124)包括第二安装板(1241)、第二主动齿轮(1242)、第二从动齿轮(1243)及呈环状的第二传动齿带(1244),所述第二电机(126)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241)上,且该第二电机(126)的动力输出端的轴线与第一电机(125)的动力输出端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242)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126)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243)位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242)的上方,且通过第二转轴(1245)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241)上,所述第二辊轮(122)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1245)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242)、第二从动齿轮(1243)均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带(1244)内周壁上的齿部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塞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第一辊轮(121)和第二辊轮(122)上下运动的夹爪气缸(17),所述夹爪气缸(17)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且分别所述第一电机(125)和第二电机(1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腊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