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53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包括预混室、依次与预混室连通的缓冲室、收料罐;预混室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向预混室内壁的凹型吹气板;凹型吹气板凹向预混室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气孔;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凹型吹气板均为中空状且相互连通;第一搅拌轴的底端通过气管连通有气体缓冲罐;缓冲室内设置有搅拌机构;缓冲室的气体进口通过气管与气体缓冲罐连通;缓冲室的气体出口通过气管连通有干燥器;干燥器与气体缓冲罐连通。该装置可充分混合各原料,解决了凝胶粘度大易粘壁的问题;且在对凝胶进行冷却时,实现了冷却气体的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免洗手用消毒凝胶主要用于手部皮肤黏膜的清洁和消毒,保持皮肤滋润,防止细菌交叉感染,无潜在健康风险,特别适用于医用洗手、擦手和消毒。三氯生是目前应用较广的高效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衣原体、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及病毒(如甲肝、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HIV等)等都具有广泛的杀灭及抑制作用,且具有瞬时杀菌和持久抑菌的效果。免洗手消毒凝胶是以三氯生为主要成分,配以合适的溶剂、增稠剂、保湿剂和中和剂等制备而成;这就需要用到混合装置,传统的混合装置在混合各种原料时混合效率较低;而且凝胶粘度较大,常常会粘附在混合装置的内壁上,造成原料的混合不均匀,且会影响免洗手消毒凝胶的生产效率;且加热混合后在冷却时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该装置可充分混合各原料,且解决了凝胶粘度大易粘壁的问题;且在对凝胶进行冷却时,实现了冷却气体的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包括混料主体;所述混料主体包括预混室、依次与所述预混室连通的缓冲室、收料罐;所述预混室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预混室顶部的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向所述预混室内壁的凹型吹气板;所述凹型吹气板凹向所述预混室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所述凹型吹气板均为中空状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底端通过气管连通有气体缓冲罐;
[0006]所述缓冲室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缓冲室的下部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通过气管与所述气体缓冲罐连通;所述缓冲室的上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通过气管连通有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内设置有活性炭干燥层以及多孔硅胶颗粒干燥层;所述干燥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气体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交替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为中空状且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室内的第二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轴上的螺带式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缓冲室侧方的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缓冲室的侧壁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气管上均设置有风机。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混室上还设置有控制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混室的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混室的内壁为夹套结构;所述预混室的夹套上分别设置有冷凝水进口和冷凝水出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气体缓冲罐内设置有制冷片。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混室的上部还设置有进料口。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包括预混室、依次与预混室连通的缓冲室、收料罐,实现对原料混合、冷却一体化;提高免洗手消毒凝胶的制备效率。预混室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向所述预混室内壁的凹型吹气板;凹型吹气板凹向所述预混室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气孔;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凹型吹气板均为中空状且相互连通;第一搅拌轴的底端通过气管连通有气体缓冲罐。混料时,向中空搅拌轴内通入冷气体,通过搅拌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性;冷气体经过中空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并通过凹型吹气板排出;一方面,凹型吹气板在旋转的状态下在预混室内壁附近形成涡流,从而对于预混室内壁附近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另一方面;凹型吹气板排出的气体冲向预混室内壁,起到一定的吹扫作用,防止凝胶粘结内壁;而且冷气体可以防止混合时预混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原料挥发。缓冲室内设置有搅拌机构;缓冲室的气体进口与气体缓冲罐连通;缓冲室的气体出口连通有干燥器;干燥器内设置有活性炭干燥层以及多孔硅胶颗粒干燥层;干燥器的出气口与气体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对混合好的免洗手消毒凝胶进行进一步搅拌时,通入气体进行冷却;气体与免洗手消毒凝胶接触并带走凝胶碰撞时产生的热量变成湿热气体;缓冲室排出的湿热气体依次经过干燥器的活性炭干燥层、多孔硅胶颗粒干燥层干燥后进入到气体缓冲罐中进行重复利用,节约能源。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第一搅拌轴上还设置有多个中空状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叶片交替交叉设置;所第二搅拌叶片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一搅拌叶片的配合可以对预混室的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而且第二搅拌叶片排出的气体可以提高预混室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凝胶的制备效率。预混室的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对预混室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测。预混室的内壁为夹套结构;预混室的夹套上分别设置有冷凝水进口和冷凝水出口;冷凝水的回流可有效调节预混室的温度,防止预混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原料挥发。气体缓冲罐内设置有制冷片;可以有效控制气体缓冲罐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凹型吹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预混室;2.缓冲室;3.收料罐;4.第一搅拌轴;5.第一搅拌叶片;6.凹型吹
气板;7.出气孔;8.气管;9.气体缓冲罐;10.控制器;11.温度传感器;12.冷凝水进口;13.冷凝水出口;14.第二搅拌轴;15.螺带式搅拌叶片;16.第二电机;17.轴承座;18.气体进口;19.气体出口;20.干燥器;21.活性炭干燥层;22.多孔硅胶颗粒干燥层;23.第二搅拌叶片;24.风机;25.第一电机;26.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包括混料主体;所述混料主体包括预混室1、与所述预混室1连通的缓冲室2以及与所述缓冲室2连通的收料罐3;实现对原料混合、冷却一体化;提高免洗手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主体;所述混料主体包括预混室、依次与所述预混室连通的缓冲室、收料罐;所述预混室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预混室顶部的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向所述预混室内壁的凹型吹气板;所述凹型吹气板凹向所述预混室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所述凹型吹气板均为中空状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底端通过气管连通有气体缓冲罐;所述缓冲室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缓冲室的下部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通过气管与所述气体缓冲罐连通;所述缓冲室的上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通过气管连通有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内设置有活性炭干燥层以及多孔硅胶颗粒干燥层;所述干燥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气体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交替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为中空状且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来军隋传江吴怀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