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00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造瘘袋本体,所述造瘘袋本体的前侧面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相对应的造瘘袋本体前侧面固定安装有黏胶,所述造瘘袋本体的下表面出液端与引流管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出液端与过滤筒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筒内填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筒出液端与引流袋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的下表面出液端与三通无菌旋塞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无菌旋塞的下侧出液端与输液管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倾倒消化液,且方便记录引流液及回输量,能够收集肠液中坏死组织、体积较大的消化液残渣,便于回输,减少逆行感染机率。减少逆行感染机率。减少逆行感染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全长5

7米,机体每日正常分泌消化液(其中胆汁500ml/d,胰液2000ml/d,小肠液2500ml/d)集中在小肠内对营养底物进行消化从而实现人体必须营养物质的吸收,重症病房内常常收治各种病因所致外科术后小肠造瘘患者,富含各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每日大量持续产生,由于造瘘使得这些消化液丢失在肠外,加重了残留小肠的消化功能障碍、造成营养物质吸收困难,临床上采取了消化液处理后回输的办法,故而在重症病房内,为方便引流造瘘口处每日持续产生的大量消化液,且安全有效的收集便于回输,医护工作负担较大,在回收收集时多使用造瘘袋,但是,现有的造瘘袋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技术中,造瘘袋回收不及时,可能造成肠液大量丢失带来的电解质紊乱、消化功能紊乱等不良并发症,并且需要通过其它器械进行过滤,再回输,工作量大;
[0004]2、现有技术中,造瘘袋倾倒不便,且一天中需要多次更换,增加感染几率,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传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具备便于倾倒消化液,且方便记录引流液及回输量,能够收集肠液中坏死组织、体积较大的消化液残渣,便于回输,减少逆行感染机率的优点,以解决造瘘袋回收不及时,需要通过其它器械进行过滤,再回输,工作量大,增加造瘘口感染几率,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传染的问题。
[0006]为实现便于倾倒消化液,且方便记录引流液及回输量,能够收集肠液中坏死组织、体积较大的消化液残渣,便于回输,减少逆行感染机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包括造瘘袋本体,所述造瘘袋本体的前侧面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相对应的造瘘袋本体前侧面固定安装有黏胶,所述造瘘袋本体的下表面出液端与引流管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出液端与过滤筒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筒内填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筒出液端与引流袋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的下表面出液端与三通无菌旋塞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无菌旋塞的下侧出液端与输液管道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相对应的造瘘袋本体前侧面设置有圆形边缘线,所述圆形边缘线依次增大设置有4

6个。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造瘘袋本体与引流管连接处为无痕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的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袋的前侧面设置有刻度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通过设置造瘘袋本体与引流管无痕连接,便于倾倒消化液,引流袋上的刻度线方便记录引流液及回输量,过滤筒中过滤网能够收集肠液中坏死组织、体积较大的消化液残渣,无需其他过滤装置,便于回输。
[0013]2、该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通过设置造瘘袋本体、引流管、引流袋、过滤筒和过滤网集中成一体,符合小肠造瘘后肠液引流量大,需要回输的临床实际情况,均为无菌处理,且可一日一换,故减少逆行感染机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造瘘袋本体;2、进液口;3、黏胶;4、引流管;5、过滤筒;6、过滤网;7、引流袋;8、三通无菌旋塞;9、输液管道;10、圆形边缘线;11、流量调节阀;12、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包括造瘘袋本体1,所述造瘘袋本体1的前侧面开设有进液口2,所述进液口2相对应的造瘘袋本体1前侧面固定安装有黏胶3,所述造瘘袋本体1的下表面出液端与引流管4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4的出液端与过滤筒5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筒5内填充有过滤网6,过滤网6为医用过滤纱布,所述过滤筒5出液端与引流袋7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7的下表面出液端与三通无菌旋塞8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无菌旋塞8的下侧出液端与输液管道9固定连接。
[0018]具体的,所述进液口2相对应的造瘘袋本体1前侧面设置有圆形边缘线10,所述圆形边缘线10依次增大设置有4

6个。
[0019]本实施例中,可根据造瘘口大小,沿相对应之间的圆形边缘线10剪开,便于与造瘘口对接。
[0020]具体的,所述造瘘袋本体1与引流管4连接处为无痕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造瘘袋本体1与引流管4均为无菌处理,替换既往的末端塑料夹,方便倾倒。
[0022]具体的,所述引流管4的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1。
[0023]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11对引流管4的流速进行控制。
[0024]具体的,所述引流袋7的前侧面设置有刻度线12。
[0025]本实施例中,刻度线12能够对引流袋7中消化液进行查看,便于对排出和回输的消化液进行计量。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造瘘袋本体1通过黏胶3与皮肤粘贴固定,对造瘘口进行覆盖,使消化液流入造瘘袋本体1中,再通过引流管4流入过滤筒5中,通过过滤筒5中过滤网6对消化液中内容物进行过滤,使消化液流入引流袋7中,再通过三通无菌旋塞8与输液管道9对接,便于直接回输,或者与连接微量泵,对消化液进行排放,造瘘袋本体1与引流管4无痕连接,通过三通无菌旋塞8可以对消化液直接排放,引流袋7上的刻度线12方便记录引流液及回输量,过滤筒5中过滤网6能够收集肠液中坏死组织、体积较大的消化液残渣,无需其他过滤装置,便于回输,通过造瘘袋本体1、引流管4、引流袋7、过滤筒5和过滤网6集中成一体,符合小肠造瘘后肠液引流量大,需要回输的临床实际情况,均为无菌处理,且可一日一换,故减少逆行感染机率。
[0027]综上所述,该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便于倾倒消化液,且方便记录引流液及回输量,能够收集肠液中坏死组织、体积较大的消化液残渣,便于回输,减少逆行感染机率。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专用小肠造痿袋组合式套装结构,包括造瘘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瘘袋本体(1)的前侧面开设有进液口(2),所述进液口(2)相对应的造瘘袋本体(1)前侧面固定安装有黏胶(3),所述造瘘袋本体(1)的下表面出液端与引流管(4)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4)的出液端与过滤筒(5)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筒(5)内填充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筒(5)出液端与引流袋(7)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7)的下表面出液端与三通无菌旋塞(8)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无菌旋塞(8)的下侧出液端与输液管道(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刘永康何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