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51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属于中药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顶部设有发酵组件;所述发酵组件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焊接于支撑腿顶部,所述第二底座顶部固定设有气缸,所述气缸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贯穿设有第一轴承;通过网筒的转动方向与储液罐相反,使发酵效果非常好,发酵完成之后,第一电机停止工作,第二电机加速工作,使网筒被带动快速转动,对网筒内部的药材进行脱水,彻底的完成渣液分离,避免了渣液分离不完全造成的浪费,操作简单,完成发酵之后可直接将储液罐与网筒取下更换,提高了发酵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发酵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发酵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药加工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的炮制方式有多种:水煮、醇提、溶剂提取等,最后制备成粉剂、丸剂、液体或膏剂等成药,其实微生物的发酵也是一种炮制方式,只不过相比其他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利用了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传统的发酵中药有红曲、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建曲等,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其一般是直接在发酵罐中发酵,发酵之后进行分路排出,没有较为彻底的进行渣液分离,药渣中还存在不少液体,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了渣液分离不完全造成的浪费,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发酵工作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顶部设有发酵组件;
[0006]所述发酵组件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焊接于支撑腿顶部,所述第二底座顶部固定设有气缸,所述气缸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贯穿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侧贯穿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顶部焊接有第一多边形杆,所述第一多边形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二底座顶部设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底部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开设有第一多边形槽,所述第一多边形杆设于第一多边形槽内部,所述固定座上贯穿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侧贯穿设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底部开设有第二多边形槽,所述第二底座底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内侧贯穿设有第三竖杆,所述第三竖杆顶部焊接有第二多边形杆,所述第三竖杆底部固定设有网筒,所述网筒底部设有网盖,所述网筒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网盖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相卡接,所述盖板底部固定设有围筒,所述盖板顶部焊接有连接块,所述固定座上贯穿设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底部固定设有插条,所述插条贯穿设于连接块上,所述滑动条顶部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固定座顶部,所述滑动条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固定座与挡板之间。
[0007]通过网筒的转动方向与储液罐相反,从而使得储液罐内部的发酵液与网筒内部的药材充分接触,使发酵效果非常好,发酵完成之后,通过气缸工作带动盖板上升到一定位置,使网筒与储液罐内部的发酵液脱离,但围筒未脱出储液罐位置,此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第二电机加速工作,使网筒被带动快速转动,对网筒内部的药材进行脱水,彻底的完成
渣液分离,避免了渣液分离不完全造成的浪费,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完成发酵之后可直接将储液罐与网筒取下更换,提高了发酵工作的效率。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竖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传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驱动第一竖杆。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竖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传动。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顶部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驱动第二竖杆。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底座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设于固定座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对固定座进行限位,使其不摆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罐两侧均固定设有把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对储液罐进行操作。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条上固定套接有第二挡圈。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与对连接块进行限位。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通过网筒的转动方向与储液罐相反,从而使得储液罐内部的发酵液与网筒内部的药材充分接触,使发酵效果非常好,发酵完成之后,通过气缸工作带动盖板上升到一定位置,使网筒与储液罐内部的发酵液脱离,但围筒未脱出储液罐位置,此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第二电机加速工作,使网筒被带动快速转动,对网筒内部的药材进行脱水,彻底的完成渣液分离,避免了渣液分离不完全造成的浪费,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完成发酵之后可直接将储液罐与网筒取下更换,提高了发酵工作的效率;
[0024]2、通过设置的限位杆插在固定座上对固定座进行限位,从而配合气缸使固定座稳定不摆动,进而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把手,方便对储液罐进行取放操作,通过设置的第二挡圈,使插条插在连接块上时,可以对连接块进行快速定位,进一步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实施例的网筒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实施例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
[0028]图4是本实施例的图1中B部分放大图;
[0029]图5是本实施例的固定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竖杆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底座;2、支撑腿;3、发酵组件;4、第二底座;5、气缸;6、固定
座;7、第一轴承;8、第一竖杆;9、第一多边形杆;10、第一挡圈;11、储液罐;12、固定板;13、第一多边形槽;14、第二轴承;15、第二竖杆;16、第二多边形槽;17、盖板;18、第三轴承;19、第三竖杆;20、第二多边形杆;21、网筒;22、网盖;23、第一卡块;24、第二卡块;25、围筒;26、连接块;27、滑动条;28、插条;29、挡板;30、弹簧;31、第一齿轮;32、第一电机;33、第二齿轮;34、第三齿轮;35、第二电机;36、第四齿轮;37、限位杆;38、把手;39、第二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0034]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合成用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焊接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顶部设有发酵组件(3);所述发酵组件(3)包括第二底座(4),所述第二底座(4)焊接于支撑腿(2)顶部,所述第二底座(4)顶部固定设有气缸(5),所述气缸(5)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座(6),所述第二底座(4)上贯穿设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内侧贯穿设有第一竖杆(8),所述第一竖杆(8)顶部焊接有第一多边形杆(9),所述第一多边形杆(9)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挡圈(10),所述第二底座(4)顶部设有储液罐(11),所述储液罐(11)底部固定设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底部开设有第一多边形槽(13),所述第一多边形杆(9)设于第一多边形槽(13)内部,所述固定座(6)上贯穿设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内侧贯穿设有第二竖杆(15),所述第二竖杆(15)底部开设有第二多边形槽(16),所述第二底座(4)底部设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上贯穿设有第三轴承(18),所述第三轴承(18)内侧贯穿设有第三竖杆(19),所述第三竖杆(19)顶部焊接有第二多边形杆(20),所述第三竖杆(19)底部固定设有网筒(21),所述网筒(21)底部设有网盖(22),所述网筒(21)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卡块(23),所述网盖(22)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卡块(24),所述第一卡块(23)与第二卡块(24)相卡接,所述盖板(17)底部固定设有围筒(25),所述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贾力张思谨林国兴黄文韵林芷娴诸葛正兵刘洁露李远哲李依依朱俊芳吴玲玲刘秀秀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脉趣恒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