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35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9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包括:药液杯、雾化主体机和雾化组件。药液杯与雾化主体机连接,雾化组件与药液杯连接,雾化组件包括呼吸传感器,呼吸传感器与雾化主体机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呼吸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雾化组件的雾化速率和雾化量。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依靠呼吸传感器来检测使用者的呼吸状态,并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来控制雾化组件的雾化量以及雾化速率,以使得给药的过程更为主动,且随着使用者的呼吸律动,有效避免了使用者呛咳以及避免了药物的不必要的损耗,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最新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

39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2.1%,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而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5.5%。据此患病率计算,我国慢阻肺患者已超过1亿人。
[0003]慢阻肺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口服、注射和吸入等,但口服和注射都会先将药物送到血液再到肺部,这样往往药物治疗效率较低。随着医学和制剂科学的发展,对肺的功能以及哮喘、慢阻肺等肺部疾病的深入了解,人们已经意识到肺部给药是肺部疾病的最佳给药方式。吸入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肺部,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同时也能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0004]目前的雾化器一旦启动将会连续出雾直至雾化杯中的药物完全雾化,这种被动式给药方式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也容易发生呛咳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的雾化器的被动式给药造成患者使用体验不好的问题。
[0006]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包括:药液杯、雾化主体机和雾化组件;
[0008]所述药液杯与所述雾化主体机连接,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药液杯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呼吸传感器,所述呼吸传感器与所述雾化主体机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速率和雾化量。
[0009]呼吸传感器能够检测使用者的呼吸频率,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雾化组件工作,使得给药的速率和量随着患者的呼吸频率律动。患者吸气时,递送给患者的雾化药物不会过量,不易导致患者呛咳。此外,当患者呼气时,能够减少雾化速率以及雾化量,减少药物的损失。
[0010]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1]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和雾化网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包括雾化通道和呼吸通道,所述壳体与所述药液杯连接,所述雾化网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呼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呼吸通道内,所述呼吸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
[0012]由于呼吸通道与雾化通道连通,患者吸气时,呼吸传感器能够在呼吸通道内检测到吸气的气流流向以及气流量,控制器可以据此控制雾化网组件进行雾化工作,并使得药物从雾化通道出雾,使得检测与出雾的协同进行;患者呼气时,呼吸传感器检测到呼气时的
气流流向,从而降低雾化网组件的出雾量以及出雾速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损失。
[0013]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呼吸通道包括第一气口、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外部连通,所述呼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之间。
[0014]第一气口在呼气时作为呼吸通道的进气口,第二气口相应作为出气口;吸气时,第一气口则是作为了呼吸通道的出气口,第二气口作为了相应的进气口。如此,设置于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之间的呼吸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呼吸时的气流方向,以判别患者此时是呼气还是吸气,以及相应的呼吸频率。
[0015]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网组件包括雾化筛网片、连接壳以及压电元件,所述雾化筛网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与所述压电元件之间,所述连接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呼吸传感器与所述压电元件的导柱电连接,所述导柱还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6]通过将呼吸传感器与压电元件进行电连接,控制器对于呼吸传感器的信号接收就无需另外走线,可以减少对于安装空间的需求,使得雾化网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压电元件能够使得雾化筛网片振动,从而将药液雾化,以出雾到壳体内。
[0017]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呼吸传感器为谐振式气敏传感器。
[0018]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体机设有启用键,所述启用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启用键启动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压电元件的功率。
[0019]患者可以根据是否需要主动式给药来开闭启用键,以满足自身需求。此外,在不需要使用主动式给药功能时,关闭该功能也有助于节省雾化主体机的电量,对于保障雾化主体机内的电池寿命也有作用。
[0020]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网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所述雾化筛网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圈和所述第二防水圈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圈嵌设于所述连接壳,所述第二防水圈抵持于所述雾化筛网片与所述压电元件之间。
[0021]防水圈可以避免药液从雾化筛网片的边缘侵入到连接壳,以防止药液沾染到呼吸通道内的呼吸传感器,保障呼吸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同时也是防止导柱沾染药液,保障正常使用。
[0022]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筛网片的直径为8

20mm,厚度为0.15

0.25mm,具有600

2000个直径为3

4.5mm的雾化孔,多个所述雾化孔呈蜂窝状分布,相邻的所述雾化孔的断面轮廓呈阶梯状,从所述雾化微网片的进液端到出雾端的方向,所述雾化孔的锥度为5
°‑
10
°

[0023]通过对雾化筛网片的厚度、形状,以及雾化孔的孔径、数量、锥度进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要吸入的药物的颗粒达到吸入给药的要求,以保持药效。
[0024]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药液杯螺纹连接。
[002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在需要清洁雾化筛网片时,将雾化组件整体拆下,有利于清洁更彻底,并且保障了连接时的稳定性。
[0026]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药液杯与所述雾化主体机磁吸连接。
[0027]通过将药液杯与雾化主体机磁吸连接,患者可以根据需求配置多个药液杯,分别装入所需药液,并有选择性地与雾化主体机进行吸合,以更利灵活地根据雾化需求来使用
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的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的整体图;
[0030]图2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的药液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的雾化主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以及药液杯的分解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运行原理图;
[0034]图6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液杯、雾化主体机和雾化组件;所述药液杯与所述雾化主体机连接,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药液杯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呼吸传感器,所述呼吸传感器与所述雾化主体机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速率和雾化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和雾化网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包括雾化通道和呼吸通道,所述壳体与所述药液杯连接,所述雾化网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呼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呼吸通道内,所述呼吸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通道包括第一气口、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外部连通,所述呼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网组件包括雾化筛网片、连接壳以及压电元件,所述雾化筛网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与所述压电元件之间,所述连接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呼吸传感器与所述压电元件的导柱电连接,所述导柱还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主动递送式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传感器为谐振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雄华健徐博淳宋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