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282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及汽车,其中,B柱内饰板总成包括B柱内饰板、安全带装饰盖、固定在安全带装饰盖上的第一皮套以及固定在B柱内饰板上的第二皮套,安全带装饰盖固定在B柱内饰板上,第一皮套与第二皮套共同围合形成安全带出口,安全带出口大小与安全带尺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B柱内饰板上设置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皮套以及第二皮套,利用它们自身的弹性,使得安全带出口尺寸可以控制的较小,在安全带能够顺利拉出的同时,还防止了灰层或者其他小物件进入B柱内饰板。板。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安全带就是在汽车上用于保证乘客以及驾驶员在车身受到猛烈撞击时起缓冲的作用,保护乘客以及驾驶员,防止出现二次伤害。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从车内飞出。
[0003]现有技术中,汽车B柱内饰板通常由塑料注塑一体成型,为了防止安全带在出口处卡死,在安全带出口处通常会给安全带预留较大的活动空间,所以在该位置处,灰尘很容易从安全带出口处进入B柱内饰板,一些小孩可能由于好奇心,甚至会将硬币或者其他小物件从安全带出口处塞入B柱内饰板,使得B柱内饰板内的机械系统损坏甚至使安全带在内部卡死,进而使得安全带无法正常拉出,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汽车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B柱内饰板由于安全带出口尺寸过大,一些灰尘或者一些小物件容易从安全带出口处进入B柱内饰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包括B柱内饰板、安全带装饰盖、固定在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上的第一皮套以及固定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的第二皮套,所述安全带装饰盖固定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所述第一皮套与所述第二皮套共同围合形成安全带出口,所述安全带出口大小与安全带尺寸匹配。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装饰盖设有若干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皮套在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翅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将所述第一皮套热铆在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B柱内饰板设有若干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皮套在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翅片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将所述第二皮套热铆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B柱内饰板在对应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安全带装饰盖卡接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皮套靠近所述第一皮套的侧面设有一U型槽,所述U型槽两端设有两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皮套侧面与所述凸台贴合并形成所述安全带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与B柱内饰板连接处设有若干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B柱内饰板贴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B柱内饰板设有两个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二皮套在对应位置设有两
个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抵靠部贴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上方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抵靠部以及所述第一凸台。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套与所述第二皮套材料为EPDM橡胶。
[0014]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B柱内饰板总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B柱内饰板上设置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皮套以及第二皮套,一方面,利用它们自身的弹性,使得安全带出口尺寸可以控制的较小,在安全带能够顺利拉出的同时,还防止了灰层或者其他小物件进入B柱内饰板,另一方面,橡胶材料较软,减少了安全带的磨损,延长了安全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B柱内饰板总成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B柱内饰板总成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B柱内饰板总成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安全带装饰盖的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皮套的结构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皮套的结构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B柱内饰板总成10第二皮套13安全带装饰盖11加强板131第一翅片111第二通孔132第一卡接部112B柱内饰板14凸起部113第三通孔141第一皮套12第二翅片142第一通孔121安全带出口15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B柱内饰板总成10的结构图,包括B柱内饰板14、安全带装饰盖11、第一皮套12以及第二皮套13。第一皮套12固定在安全带装饰盖11上,第二皮套13以及安全带装饰盖11均固定在B柱内饰板14上,第二皮套13靠近第一皮套12的侧面设有一U型槽,U型槽两端设有两个第一凸台,第一皮套12侧面与凸台贴合并形成所述安全带出口15,安全带出口15大小与安全带尺寸匹配。
[0029]如图4所示,安全带装饰盖11上设有第一卡接部112,B柱内饰板14在对应位置设有第三通孔141,第一卡接部112穿过第三通孔141将安全带装饰盖11卡接在B柱内饰板14上,为了将安全带装饰盖11卡接以后定位在B柱内饰板14连接处,在安全带装饰盖11与B柱内饰板14连接处设有若干凸起部113,凸起部113与B柱内饰板14贴合。
[0030]需要注意的是,如图4至图6所示,安全带装饰盖11设有若干第一翅片111,第一皮套12在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21,第一翅片111穿过第一通孔121并将第一皮套12热铆在安全带装饰盖11上。类似的,B柱内饰板14设有若干第二翅片142,第二皮套13在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32,第二翅片142穿过第二通孔132并将第二皮套13热铆在B柱内饰板14上,为了将第二皮套13定位,B柱内饰板14设有两个第一抵靠部,第二皮套13在对应位置设有两个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与第一抵靠部贴合后,第二皮套13就定位在B柱内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内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内饰板、安全带装饰盖、固定在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上的第一皮套以及固定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的第二皮套,所述安全带装饰盖固定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所述第一皮套与所述第二皮套共同围合形成安全带出口,所述安全带出口大小与安全带尺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装饰盖设有若干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皮套在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翅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将所述第一皮套热铆在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饰板设有若干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皮套在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翅片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将所述第二皮套热铆在所述B柱内饰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装饰盖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B柱内饰板在对应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安全带装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巍何伟力谌林万佳吴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