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17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包括带有压铆机构的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的底部设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面下方的底座,所述工作台面和升降底座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底座与工作台面之间设有固位机构,所述固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底座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套筒,所述工作台面上设有与伸入到限位套筒内的限位滑杆,所述限位套筒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限位滑杆的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工作台面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地压铆的操作面高度进行调整,以便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工作人员进行压铆操作。足不同身高需求的工作人员进行压铆操作。足不同身高需求的工作人员进行压铆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为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零部件中,为了保证整体的稳固性,通常采用铆钉进行铆接,如座椅支架,汽车座椅板和头枕等,均需采用大量的铆接处理以完成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现有的头枕铆接装置的高度时一定的,不能根据不同身高以及工作习惯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节,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造成身体酸痛,需要进行不定时休息,使得工作效率不高。因此我们提供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包括带有压铆机构的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的底部设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面下方的底座,所述工作台面和升降底座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在底座一端的顶部的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外端部之间的铰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工作台面的底部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外端部与第一滑动杆的两端铰接,所述底座另一端的顶部的铰接有第三连接架,所述第三连接架的外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工作台面的底端另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架,所述第四连接架的外端与第二滑动杆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之间设有正反丝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上设有沿正反丝杆滑动的第一螺母块,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设有沿正反丝杆滑动的第二螺母块,所述第一螺母块和第二螺母块沿着正反丝杆相向运动,所述升降底座与工作台面之间设有固位机构,所述固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底座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套筒,所述工作台面上设有与伸入到限位套筒内的限位滑杆,所述限位套筒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限位滑杆的紧固螺栓。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反丝杆的一端设有转动手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固定在底座端侧顶部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端部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端部与第一滑动杆的两端铰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和第四连接架与第一连接架结构相同。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柱为可伸缩立柱。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可对工作台面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地压铆的操作面高度进行调整,以便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工作人员进行压铆操作,其中在对工作台面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手动转正反丝杆,则正反丝杆驱动第一螺母块和第二螺母块沿着正反丝杆进行相向运动,进而对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以及第三连接架
和第四连接架之间的铰接进行改变,两者相配合从而实现对升降调节机构的有效高度进升降,进而实现对工作台高度进调节变换,具有易于操作的特点。其中本技术通过设置固位机构,进而对调节后的底座和工作台面进固定支撑,避免在铆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对升降调节机构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的第一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工作台面;2、压铆机构;3、升降底座;4、底座;5、升降调节机构;6、第一连接架;7、第一滑动杆;8、第二连接架;9、第三连接架;10、第二滑动杆;11、第四连接架;12、正反丝杆;13、第一螺母块;14、第二螺母块;15、转动手轮;16、定位座;17、轴孔;18、转轴;19、连杆;20、固位机构;21、限位套筒;22、限位滑杆;2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包括带有压铆机构2的工作台面1,所述工作台面1的底部设有升降底座3,所述升降底座3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面1下方的底座4,所述工作台面1和升降底座3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5,所述升降调节机构5包括铰接在底座4一端的顶部的第一连接架6,所述第一连接架 6的外端部之间的铰接有第一滑动杆7,所述工作台面1的底部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架8,所述第二连接架8的外端部与第一滑动杆7的两端铰接,所述底座4另一端的顶部的铰接有第三连接架9,所述第三连接架9的外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二滑动杆10,所述工作台面1的底端另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架11,所述第四连接架11的外端与第二滑动杆10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动杆7和第二滑动杆10之间设有正反丝杆12,所述第一滑动杆7上设有沿正反丝杆12滑动的第一螺母块13,所述第二连接架8上设有沿正反丝杆12滑动的第二螺母块 14,所述第一螺母块13和第二螺母块14沿着正反丝杆12相向运动,所述升降底座3与工作台面1之间设有固位机构20,所述固位机构 20包括设置在升降底座3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套筒21,所述工作台面1上设有与伸入到限位套筒21内的限位滑杆22,所述限位套筒21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限位滑杆22的紧固螺栓23,可对工作台面1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地压铆的操作面高度进行调整,以便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工作人员进行压铆操作,其中在对工作台面1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手动转正反丝杆12,则正反丝杆12驱动第一螺母块13和第二螺母块14沿着正反丝杆12进行相向运动,进而对第一连接架6和第二连接架8以及第三连接架9和第四连接架11之间的铰接进行改变,两者相配合从而实现对升降调节机构5的有效高度进升降,进而实现对工作台高度进调节变换,具有易于操作的特点。其中本技术通过设置固位机构20,进而对调节后的底座4和工作台面1进固定支撑,避免在铆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对升降调节机构 5造成损伤。
[0017]其中,所述正反丝杆12的一端设有转动手轮15,便于调节。
[001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架6包括固定在底座4端侧顶部的定位座 16,所述定位座16上设有轴孔17,所述轴孔17内设有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两端端部固定有连杆19,所述连杆19的外端部与第一滑动杆7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架8、第三连接架9和第四连接架11与第一连接架6结构相同,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可是实现对工作台面1的平稳托升。
[0019]工作原理:本技术可对工作台面1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地压铆的操作面高度进行调整,以便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工作人员进行压铆操作,其中在对工作台面1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手动转正反丝杆12,则正反丝杆12驱动第一螺母块13和第二螺母块14沿着正反丝杆12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头枕压铆装置,包括带有压铆机构(2)的工作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1)的底部设有升降底座(3),所述升降底座(3)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面(1)下方的底座(4),所述工作台面(1)和升降底座(3)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5),所述升降调节机构(5)包括铰接在底座(4)一端的顶部的第一连接架(6),所述第一连接架(6)的外端部之间的铰接有第一滑动杆(7),所述工作台面(1)的底部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架(8),所述第二连接架(8)的外端部与第一滑动杆(7)的两端铰接,所述底座(4)另一端的顶部的铰接有第三连接架(9),所述第三连接架(9)的外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二滑动杆(10),所述工作台面(1)的底端另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架(11),所述第四连接架(11)的外端与第二滑动杆(10)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动杆(7)和第二滑动杆(10)之间设有正反丝杆(12),所述第一滑动杆(7)上设有沿正反丝杆(12)滑动的第一螺母块(13),所述第二连接架(8)上设有沿正反丝杆(12)滑动的第二螺母块(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