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94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的种种技术问题。的种种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电源通常被安装在模组的安装固定结构上,故安装位置不固定,又因为不同电源的带载能力不同,导致电源安装以不干涉其他部件为原则,可能安装在任意位置,这就导致了模组电源线需要单独设计或者选配。(2)不同方案需要选用不同长度的电源线,方案设计期间需求变动频繁,容易出现在装屏现场所用电源线与实际方案不兼容,长度过长或接线端子过剩。(3)电源固定、电源线接线固定等都是通过螺丝锁紧实现的,安装过程十分复杂。(4)电源+电源线形式接线需要占用大量的屏厚空间,不利于屏体的进一步轻薄和一体化,同时也影响着屏体内部的美观程度。(5)电源线损耗和电源发热是造成LED显示屏内部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常规形式热量升高后不利于散热,需外接专门的散热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其旨在解决现有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框架,所述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所述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所述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所述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藏线槽的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两相对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
[0006]所述接线座组件包括:接线座壳体;接线座,安设于所述接线座壳体上;两直插导片,两所述直插导片相对设置,所述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线座。
[0007]可选地,所述接线座组件还包括拨片,所述拨片控制所述两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一藏线槽。
[0008]可选地,所述拨片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拨杆部与导片安装部,所述接线座组件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紧固在所述接线座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接线座壳体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一与所述拨杆部相适配的拨杆活动槽,所述拨杆部活动卡设于所述拨杆活动槽中;所述导片安装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顶板以延伸至所述接线座壳体的内部,所述导片安装部的另一端垂直插入所述第一藏线槽内,两所述直插导片分别贯穿式安装在所述导片安装部上,使得所述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线座。
[0009]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框架包括若干立柱,所述若干立柱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每一
所述立柱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所述第一藏线槽。
[0010]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框架还包括顶侧横梁与底侧横梁,所述若干立柱连接在所述顶侧横梁与所述底侧横梁之间,所述顶侧横梁和/或所述底侧横梁上预留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藏线槽,所述第二藏线槽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容置有所述第二供电导体的所述顶侧横梁和/或所述底侧横梁的一端盖设有带电源插座的端盖,所述电源插座的内侧抵接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二供电导体,所述电源插座外接显示屏电源线。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藏线槽与每一所述第一藏线槽的相接处均可拆式连接有一AC

DC转换组件,所述AC

DC转换组件的一端电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所述AC

DC转换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二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二供电导体。
[0012]可选地,所述AC

DC转换组件包括转换组件壳体、安设于所述转换组件壳体内的AC

DC转换模块、紧固在所述转换组件壳体一侧以配合所述转换组件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结构的第二顶板、相对设置的两第一直插导片、与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活动配合以控制所述两第一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一藏线槽的第一拨片、相对设置的两第二直插导片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活动配合以控制所述两第二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二藏线槽的第二拨片;每一所述第一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性连通所述A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每一所述第二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二供电导体,另一端电性连通所述A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
[0013]可选地,所述若干立柱、所述顶侧横梁以及所述底侧横梁均为型材杆件或方通,所述第一藏线槽和/或所述第二藏线槽内侧设有绝缘层。
[001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的显示屏框架和多个显示模组,所述多个显示模组连接于所述显示屏框架上,且每一所述显示模组与相邻的一所述接线座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0015]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其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工作时,其显示屏框架上的第一供电导体便可通过每一接线座组件将电流导通到相邻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上。即本显示屏框架隐藏了安装显示屏的电源线,形成内部导电结构,可带来以下效果:(1)化简供电方案,当显示屏搭建好显示屏框架后,其供电方案就已确定,不需要再单独设计。(2)化简安装形式,可以不需要螺丝,仅靠接插端子便可给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接通工作电流。(3)分布形式简洁美观,大量走线被隐藏在显示屏框架当中,外部仅能够看到连接底座。(4)方案可拓展性高,能够兼容多种不同模块的供电,实现在同一显示屏框架上以同一标准形式实现不同电气需求设备的供电形式兼容。(5)电源模块、线路发热都能够直接通过显示屏框架散热,避免了屏体内部局部位置温度过高。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显示屏的显示屏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显示屏框架的接线座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接线座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所示显示屏框架的AC

DC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所述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所述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所述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藏线槽的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两相对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所述接线座组件包括:接线座壳体;接线座,安设于所述接线座壳体上;两直插导片,两所述直插导片相对设置,所述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线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组件还包括拨片,所述拨片控制所述两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一藏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拨杆部与导片安装部,所述接线座组件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紧固在所述接线座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接线座壳体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一与所述拨杆部相适配的拨杆活动槽,所述拨杆部活动卡设于所述拨杆活动槽中;所述导片安装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顶板以延伸至所述接线座壳体的内部,所述导片安装部的另一端垂直插入所述第一藏线槽内,两所述直插导片分别贯穿式安装在所述导片安装部上,使得所述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线座。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框架包括若干立柱,所述若干立柱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立柱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所述第一藏线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框架还包括顶侧横梁与底侧横梁,所述若干立柱连接在所述顶侧横梁与所述底侧横梁之间,所述顶侧横梁和/或所述底侧横梁上预留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藏线槽,所述第二藏线槽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容置有所述第二供电导体的所述顶侧横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朱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