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393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和集中散热器,其中,散热单元由集热板、单元散热板和单元散热管组成,集中散热器由集中散热器外壳、集中散热板、集中散热管、散热风扇和冷却液循环泵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能有效的解决动力电池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低下、无法为动力电池提供稳定且理想的工作状态的问题,可显著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可显著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可显著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汽车是现如今投入使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电池汽车的核心组件,为汽车运作提供动力,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电池过热的话,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工作效率与使用寿命。
[0003]目前有很多种类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问世,其中水冷散热系统因为较高的散热效率而被广泛使用,但很多水冷系统采取的方案是在动力电池组的空隙中放置散热管,管中通入冷却液,由压缩机推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和冷却,动力电池组在工作时的热量由空气传递至散热管上,再由散热管中不断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在这种方案中,散热管与动力电池组的接触很不充分,并不能对冷却液进行很好的利用,导致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依然较低,不能为动力电池组提供稳定且较为理想的工作状态;且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对电力的消耗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与集中散热器,其中,每个所述散热单元均包括:单元散热管、集热板和内有空腔的单元散热板,所述单元散热管置于所述单元散热板的空腔内部,所述集热板的一面与所述单元散热板贴合连接,与该面相对的一面用于与动力电池组的表面贴合连接;
[0006]所述集中散热器包括:内有空腔的集中散热板,所述集中散热板内部设置有集中散热管;
[0007]一面开口的集中散热器外壳,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的开口处与所述集中散热板连接并闭合,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所述集中散热管的两端连通,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还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上均设置有散热风扇;
[0008]冷却液循环泵,其与所述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出口、所有的单元散热管、所述的集中散热管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通路;
[0009]隔热板,其一面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组未设置集热板的表面贴合连接,与该面相对的另一面贴合在所述集中散热板远离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的表面。
[0010]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中,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所述单元散热管的进液口并联到一个散热总进管上,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所述单元散热管的出液口并联到一个散热总出管上,且所述散热总进管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所述散热总出管与所
述冷却液出口连通。
[0011]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中,所述单元散热管和集中散热管均为连续弯折的S形扁条状结构。
[0012]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中,所述集中散热管的内径为所述单元散热管内径的0.5倍,内体积为所述单元散热管内体积的1.5倍。
[0013]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中,所述集中散热板面积为所述单元散热板面积的1.5倍。
[0014]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中,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百叶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其散热单元中的集热板可收集动力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使其均匀分布,同时扁条状的单元散热管和圆筒形散热管相比与热源的接触面积更大,连续弯折的S形结构在进一步提升接触面积的同时也使冷却液的流程更长,使其有充足的时间带走并发散热量,与集热板和外覆的单元散热板协同工作可使散热效率显著提升;包覆在单元散热管外的单元散热板在与单元散热管协同工作促进散热的同时也可保护单元散热管,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7](2)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其集中散热器主要作用在于收集散热单元带来的热量并由冷却风扇对冷却液进行集中散热,这种设计可有效避免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冷却液逐渐升温从而影响散热效率的问题;集中散热器中的集中散热管同样采用连续弯折的S形扁条状设计,但内径为散热单元中单元散热管内径的0.5倍,且面积为散热单元中单元散热管的1.5倍,使得冷却液流程更长,配合散热风扇与外覆的集中散热板工作可在短时间内使冷却液迅速降温,提升散热效率;集中散热器中的集中散热板其面积为散热单元中单元散热板的1.5倍,使得集中散热板与集中散热管良好配合的同时可以与外界空气接触更充分,帮助集中散热管中的冷却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集中散热器外壳侧面开有进气口,可为外界冷空气的进入提供通道,进气口带有可开合的百叶窗,在集中散热器停止工作时闭合,可有效防止雨雪灰尘等进入散热器内部而损害散热器;集中散热板靠近电池一侧贴合的隔热板可防止集中散热器工作时内部的热量传递至电池组上而影响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散热单元中单元散热管与单元散热板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散热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集中散热器中集中散热管与集中散热板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集中散热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集热板,2

单元散热管,3

单元散热板,4

集中散热管,5

集中散热板,6

散热风扇,7

集中散热器外壳,8

冷却液循环泵,9

进气口,10

冷却液进口,11

冷却液出口,12

百叶窗,13

隔热板,14

动力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如图1

7所示。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集中散热器与隔热装置,所述散热单元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动力电池组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对于每个散热单元的安装,所述集热板1一面固定在所述单元散热板3底部,相对的另一面与动力电池组14的表面直接贴合,所述单元散热管2固定在所述单元散热板3内部;所述集中散热器由集中散热器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动力电池组(14)表面的若干个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单元均包括:单元散热管(2)、集热板(1)和内有空腔的单元散热板(3),所述单元散热管(2)设置于所述单元散热板(3)的空腔内部,所述集热板(1)的一面与所述单元散热板(3)贴合连接,与该面相对的一面用于与动力电池组(14)的表面贴合连接;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集中散热器,所述集中散热器包括:内有空腔的集中散热板(5),所述集中散热板(5)内部设置有集中散热管(4);一面开口的集中散热器外壳(7),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7)的开口处与所述集中散热板(5)连接并闭合,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7)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9)、冷却液进口(10)和冷却液出口(11),所述冷却液进口(10)和冷却液出口(11)分别与所述集中散热管(4)的两端连通,所述集中散热器外壳(7)还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上均设置有散热风扇(6);冷却液循环泵(8),其与所述冷却液进口(10)、所述冷却液出口(11)、所有的单元散热管(2)、所述的集中散热管(4)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通路;隔热板(13),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科城市交通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