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上间歇覆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371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上间歇覆土装置,属于农机。包括由仿形悬挂机构固定在机架上的螺旋送土装置、取土装置、传动机构,仿形悬挂机构由安装于机架(5)上并带有弹簧(18)的悬挂杆(13)构成,螺旋送土装置由通过芯轴(12)支承在绞龙架上的绞龙(3)构成,各绞龙架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悬挂杆(13)固连;取土装置由安装在输送筒(10)上且内部有多个空腔的取土滚筒(16)、均布于取土滚筒(16)上并与各空腔连通的取土铲(17)构成;传动机构由主轴(2)、第一主动链轮(1)、第二主动链轮(6)、第一从动链轮(9)、第二主动链轮(6)、第一链条(8)、第二链条(7)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覆土量准确,适合山区使用。适合山区使用。适合山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上间歇覆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膜上覆土装置,其涉及一种膜上间歇覆土装置;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辣椒等农作物种植大都采用起垄覆膜的方式种植。为了保证顺利出苗或封堵移栽后的膜上孔穴,需在地膜上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若膜上覆土层过厚,会降低地温,导致马铃薯出苗晚;若膜上覆土层过薄,会导致幼芽顶不开地膜,缺苗严重。
[0003]目前,膜上覆土主要有人工覆土和机械覆土两种方式。人工覆土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覆土层厚度不均匀;机械覆土主要有滚筒式、刮板输送带式、旋耕式等。滚筒式覆土机(如CN 210840918 U)是通过倾斜设置的覆土铲将翻起的土壤导入覆土滚中,然后通过固定于覆土滚中的螺旋导流片将土壤横向输送并覆盖于地膜上。刮板输送带式覆土机(如CN 205694703 U)是通过倾斜设置的刮板输送带将铲起的土壤输送至土壤箱中,然后再由绞龙将土壤破碎并横向输送并覆盖于地膜上。旋耕式膜上覆土机是通过旋耕刀从地膜侧面取土并横向抛洒于地膜上。
[0004]上述三种膜上覆土装置均存在以下缺陷:
[0005]1)不能破碎大块土壤,覆土后不能有效封堵地膜孔穴,导致水分蒸发。
[0006]2)均为连续线性覆土(不能实现间歇式定距离覆土),对地膜的压力大、膜下土壤透气性差。
[0007]3)没有随地形起伏变化的仿行调节机构,不能实现定量取土,膜上覆土厚度不均匀。
[0008]上述三种膜上覆土装置只适合水分含量较少的北方沙质土壤,而对于南方山区水分重、土壤粘度大的地区则不适用。
[0009]针对上述膜上覆土机械的缺陷,公开号为“CN108738953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大垄双行马铃薯膜上覆土机”的膜上覆土装置,该装置虽然理论上可实现间歇式定距离覆土,但仍然存在不能根据地形起伏变化实现定量取土、不能破碎土块等缺陷;而且还存在结构复杂,覆土盘、取土槽、覆土轮、四连杆机构、漏土板等各部件之间协调联动可靠性差,容易出现卡塞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定量取土和土块破碎功能的膜上间歇覆土装置。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通过仿形悬挂机构固定在机架上的两组螺旋送土装置、分别安装在各组所述螺旋送土装置上的取土装置、分别驱动各所述取土装置以及各组所述螺旋送土装置转动的两组传动机构。其中:
[0012]机架上具有四个导向孔,所述仿形悬挂机构由分别位于各导向孔中的悬挂杆、分
别位于各悬挂杆上并将该悬挂杆向下顶紧的弹簧构成;所述螺旋送土装置由通过芯轴支承在绞龙架上的绞龙构成,所述绞龙架由一端封闭且表面具有进土豁口的输送筒、通过连接板与该输送筒固连的端盖构成;各绞龙架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悬挂杆固定连接;所述取土装置由安装在输送筒上的取土滚筒、呈辐射状均布于该取土滚筒中并将其内部分隔为多个漏斗状空腔的多块隔板、沿切线方向均布于取土滚筒外圆柱表面并分别与各所述空腔对应连通的取土铲构成;所述传动机构由支承在机架上的主轴、固定在该主轴上的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二主动链轮、固定在芯轴上的第一从动链轮、与取土滚筒固连的第二从动链轮、连接第一主动链轮与第一从动链轮的第一链条、连接第二主动链轮与第二从动链轮的第二链条构成。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悬挂杆的上半段安装有调节螺母。
[0014]在绞龙的螺旋推进面上分布有若干破土齿。
[0015]机架上安装有张紧装置。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0017]1)螺旋绞龙在土壤推进输送过程中可对土块进行挤压,使其松散破碎;与此同时,破土齿对土壤有搅拌作用,从而可避免土壤粘连结块。因此可保证覆土松散,覆土后可较好地封堵移栽秧苗戳破的膜孔,避免水分蒸发。
[0018]2)取土铲沿取土滚筒外圆柱面表面间隔均匀分布,因此能够周期性的间隙循环取土,从而可实现间歇式定距离覆土、保证移栽秧苗株距均等,减轻地膜覆土压力。
[0019]3)取土滚筒内部由均匀布置的多块隔板分隔呈多个呈漏斗状的空腔,既可保证空腔下端与螺旋送土装置精确连通、实现土壤顺利转移,又能增加取土滚筒的刚性、减轻重量,起到轮辐的支撑作用。
[0020]4)采用仿形悬挂机构能够适应地形起伏变化,从而保证每次取土量大致相等、覆土量精确,保证移栽深度。
[0021]5)螺旋送土装置、取土装置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链驱动,因此改变两条传动链之间的转速比即可实现覆土间距调整、满足不同株距调整要求。
[0022]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覆土间距和覆土量准确、覆土效果好,特别适合水分重、土壤粘度大的地区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0025]图3是图2中的左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绞龙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中的B

B剖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绞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取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图7中的右视图;
[0031]图9是图7中的C

C剖视图。
[0032]图中:第一主动链轮1、主轴2、绞龙3、导向孔4、机架5、第二主动链轮6、第二链条7、
第一链条8、第一从动链轮9、输送筒10、第二从动链轮11、芯轴12、悬挂杆13、端盖14、连接板15、取土滚筒16、取土铲17、弹簧18、破土齿19、张紧装置20、豁口21、隔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如图1~9所示:两组螺旋送土装置通过仿形悬挂机构固定在机架5的下方,所述各组螺旋送土装置上均安装有取土装置,两组传动机构分别驱动对应侧的取土装置以及对应侧的所述螺旋送土装置转动。其中:
[0035]机架5上具有四个导向孔4,所述仿形悬挂机构由分别位于各导向孔中的悬挂杆13、分别套在各悬挂杆13上并将该悬挂杆向下顶紧的弹簧18构成;
[0036]所述螺旋送土装置由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支承在绞龙架两端的芯轴12、固定缠绕住在该芯轴上螺旋绞龙3构成,所述绞龙架由一端封闭且表面具有进土豁口21的输送筒10、通过两块连接板15与该输送筒固连为一体的端盖14构成;两绞龙架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悬挂杆13的底端固连;
[0037]所述取土装置由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支承在输送筒10上的取土滚筒16、呈辐射状均布于该取土滚筒中并将其内部分隔为多个漏斗状空腔的多块隔板22、沿切线方向均布于取土滚筒16外圆柱表面并分别与各所述空腔对应连通的取土铲17构成;
[0038]各所述传动机构由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支承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上间歇覆土装置,包括通过仿形悬挂机构固定在机架上的两组螺旋送土装置、分别安装在各组所述螺旋送土装置上的取土装置、分别驱动各所述取土装置以及各组所述螺旋送土装置转动的两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5)上具有四个导向孔(4),所述仿形悬挂机构由分别位于各导向孔中的悬挂杆(13)、分别位于各悬挂杆(13)上并将该悬挂杆向下顶紧的弹簧(18)构成;所述螺旋送土装置由通过芯轴(12)支承在绞龙架上的绞龙(3)构成,所述绞龙架由一端封闭且表面具有进土豁口(21)的输送筒(10)、通过连接板(15)与该输送筒固连的端盖(14)构成;各绞龙架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悬挂杆(13)固定连接;所述取土装置由安装在输送筒(10)上的取土滚筒(16)、呈辐射状均布于该取土滚筒中并将其内部分隔为多个漏斗状空腔的多块隔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蜀云刘春波闵航李坦东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