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63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用于调节温度,包括外壳、调节旋钮、感温棒和电源线,所述感温棒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并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所述电源线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感温棒和所述电源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温度调节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插入式温控器,其插入设备,从而对设备进行加热并且调节温度,使温度达到满意的程度,其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温度进行检测,降低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入式温控器


[0001]本技术属于插入式温度控器
,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温控器。

技术介绍

[0002]温控器(Thermostat)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或是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出开关命令,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及节能效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种类的温控器应用在家电(例如火锅)、电机、制冷或制热等众多产品中。但是现有的温控器调节温度不精确、使用寿命短和不灵敏等缺点。
[0003]公开号为:CN1206774451U,主题名称为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基座(1)、温度探棒(2)、绝缘组件(3)、温度调节转轴(4)及弹片机构(5),所述温度探棒(2)及所述绝缘组件(3)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两端下方,所述温度调节转轴(4)穿设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温度探棒(2)上固设有与所述弹片机构(5)相抵连的连动簧片(6),所述温度探棒(2)为实心铝棒,所述连动簧片(6)为端部设置有绝缘顶子(7)的双金属片”。
[0004]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其虽然提及了插入式温控器,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技术的不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温控器,其插入设备(包括家用的火锅和加热器等),从而对设备进行加热并且调节温度,使温度达到满意的程度,其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温度进行检测,降低安全隐患。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温控器,其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用于调节温度,包括外壳、调节旋钮、感温棒和电源线,所述感温棒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并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所述电源线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感温棒和所述电源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温度调节电路,所述温度调节电路包括:
[0008](电源)输入端A,所述输入端A一路通过电阻R1与变阻器RP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输入端A另一路通过电阻R2与电阻R3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远离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变阻器RP远离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
[0009]运放器U1、运放器U2和运放器U3,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的共接端与所述运放器U1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所述运放器U2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和所述变阻器RP的共接端与所述运放器U3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
接,所述运放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所述运放器U2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运放器U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传感器T,所述运放器U4的输出端一路通过电阻R16和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传感器T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4的输出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17和三极管Q2与所述传感器T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T的2管脚接地。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运放器U1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7和所述运放器U3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1的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6,所述运放器U3的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8。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4远离所述运放器U1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运放器U2的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10,所述运放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与所述运放器U4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运放器U4的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运放器U4的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12和电阻R13并且所述电阻R13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8。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T和所述感温棒连接(对感温棒进行检测,防止温度过高),所述变阻器RP和所述调节旋钮连接(用于调节功率,从而调节温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的温度调节电路图。
[0018]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20、调节旋钮;30、感温棒;40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入式温控器,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1]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的温度调节电路图。
[00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外壳、调节旋钮和感温棒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0023]优选实施例。
[002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用于调节温度,包括外壳10、调节旋钮20、感温棒30和电源线40,所述感温棒30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10并且与所述外壳10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0位于所述外壳10的上方,所述电源线40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10,所述外壳
10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感温棒30和所述电源线40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温度调节电路,所述温度调节电路包括:
[0025](电源)输入端A,所述输入端A一路通过电阻R1与变阻器RP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输入端A另一路通过电阻R2与电阻R3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远离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变阻器RP远离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
[0026]运放器U1、运放器U2和运放器U3,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的共接端与所述运放器U1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所述运放器U2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和所述变阻器RP的共接端与所述运放器U3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所述运放器U2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7]运放器U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传感器T,所述运放器U4的输出端一路通过电阻R16和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传感器T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温控器,用于调节温度,包括外壳、调节旋钮、感温棒和电源线,所述感温棒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并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所述电源线部分内嵌于所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感温棒和所述电源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温度调节电路,所述温度调节电路包括:输入端A,所述输入端A一路通过电阻R1与变阻器RP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输入端A另一路通过电阻R2与电阻R3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远离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变阻器RP远离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运放器U1、运放器U2和运放器U3,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的共接端与所述运放器U1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所述运放器U2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和所述变阻器RP的共接端与所述运放器U3的正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所述运放器U2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运放器U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传感器T,所述运放器U4的输出端一路通过电阻R16和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传感器T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运放器U4的输出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17和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锦恒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