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319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灌装系统,包括:智能机械手、防回流组件、管路组件、管架组件和机架组件;所述智能机械手、防回流组件和管架组件均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管路组件的一端安装在管架组件上,管路组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防回流组件位于管路组件一端,所述防回流组件用于夹持和松开管路组件;进行灌装时,通过所述智能机械手挤压管路组件实现计量输送;所述智能机械手与控制面板连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智能机械手的运动参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灌装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计量精度高、方便维护等优点,而且整个灌装系统完全可视化,提高了发现灌装异常的概率,也提高了灌装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也提高了灌装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也提高了灌装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灌装系统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到灌装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灌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灌装设备应用广泛在药品、饮料、化工等流体产品的生产中,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灌装也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特性的流体,对灌装设备要求也不一样。现有的灌装设备都是采用泵对流体进行输送,以实现灌装。在进行高精度要求的灌装或是对特殊性能的流体进行灌装时,对于泵的性能要求也随之升高。
[0003]在现有技术中,进行高精度计量灌装时,多数还是采用柱塞泵或蠕动泵这两大类泵。在使用柱塞泵和蠕动泵进行计量灌装的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影响计量的精确性、稳定性以及操作便捷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0004]1、柱塞泵灌装设备在进行间歇型灌装工作或是计量输送特殊性质的流体时,很容易出现卡泵、吸晶的现象,造成设备损坏报废,大大提高了成本费用;柱塞泵在工作时,泵体内腔壁与柱塞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产生剪切力,对流体产品的内部分子结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特别是在一些大分子结构或是对分子结构完整性要求高的产品中,柱塞泵难以满足其灌装生产的条件。
[0005]2、柱塞泵灌装时流体需要流经泵体内,首先,泵体材料与流体的相容性是个大问题;其次,泵体内结构复杂,防范泵体内的卫生死角对流体造成污染也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泵体机构复杂、卫生死角多,对泵体进行拆卸、清洗、安装都非常麻烦;特别是应用在生物制药等一些高要求的生产环境时,对药液的交叉污染等风险问题的把控难度较大。
[0006]3、蠕动泵灌装设备主要是通过挤压软管,然后泵体运动,将管腔内的液体排出而实现灌装,流体的吸入则是借由软管进行弹性恢复时所产生的负压而吸入;在生产过程中,蠕动泵快速挤压软管,软管的弹性恢复时间非常短、恢复的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计量精度不稳定;另外,软管长时间受到多组滚轮的挤压,造成磨损大、变形大,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进行精度调整,耗费人力成本。
[0007]4、蠕动泵整体体积较大,传动部件等机械零件均设置在泵体内,在要求严格的药品、生物制品或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动态A级区域生产灌装时,很容易造成生产区域污染,无法满足药品或生物制品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密封性好、安全可靠、计量精度高、适用于无菌生产环境、并且适用于多种特性流体的计量输送的智能灌装方法及系统。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智能灌装系统,包括:智能机械手、防回流组件、管路组件、管架组件和机架组件;所述智能机械手、防回流组件和管架组件均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管路组件的一端安
装在管架组件上,管路组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防回流组件位于管路组件一端,所述防回流组件用于夹持和松开管路组件;进行灌装时,通过所述智能机械手挤压管路组件实现计量输送;所述智能机械手与控制面板连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智能机械手的运动参数。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机械手为三轴机械手;所述智能机械手的夹爪为双滚轮,通过双滚轮挤压管路组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机械手为两轴机械手;所述智能机械手的夹爪为单滚轮,通过单滚轮挤压管路组件。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分液器、弹性软管、软管接头和灌针;所述分液器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弹性软管的两端设置有软管接头,两个所述软管接头分别安装在管架组件两端,使得弹性软管在管架组件上处于拉直状态。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架组件包括管架支撑柱、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所述管架支撑柱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分别安装在管架支撑柱两端,所述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分别对弹性软管两端的软管接头进行限位。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辅助智能机械手挤压弹性软管。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防回流阀、夹管支撑柱和安装座;所述夹管支撑柱安装在机架组件上,所述安装座设置在夹管支撑柱顶部,所述防回流阀设置在安装座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技术的智能灌装系统,将智能机械手与防回流组件、管路组件、管架组件均集成安装在机架组件上,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计量精度高、方便维护等优点,而且整个灌装系统完全可视化,提高了发现灌装异常的概率,也提高了灌装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进行灌装时,通过智能机械手挤压管路组件实现计量输送,灌装流体只流经管路组件而不与灌装系统中的其他机械零件接触,避免了交叉污染。同时,智能机械手的外壁整体密封,使得该智能灌装系统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严苛的无菌生产环境,并且不会污染生产区域。此外,智能机械手与控制面板连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智能机械手的运动参数,与传统的灌装系统相比,极大地节省了人工调整灌装精度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也可以通过一个控制面板控制多个智能机械手的压管动作,提高了灌装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也降低了灌装系统的安装体积、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0019]2、本技术的智能灌装系统,通过采用三轴的双滚轮智能机械手或两轴的单滚轮智能机械手挤压管路组件,有效减小了管路组件与滚轮之间的摩擦磨损,提高了管路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智能机械手采用直线往复的间歇性运动方式,给管路组件中的弹性软管提供了足够的弹性恢复时间,确保了灌装精度的稳定性;而且,滚轮的直线运动和滚轮挤压管路组件的运动同步进行,具有较低的剪切力,有效保护了流体分子内部结构的完整性。
[0020]3、本技术的智能灌装系统,通过管架组件上的限位件将管路组件中的弹性软管拉直安装在机架组件上,并将管路组件的分液器对应安装在机架组件侧部,使得管路组件完全裸露、整个灌装系统完全可视化,既有利于及时发现灌装异常情况,又具有清洁卫生、更换方便、降低维护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智能灌装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智能灌装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智能灌装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三。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智能灌装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四。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智能灌装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智能灌装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省略了管架组件、防回流组件等)。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单滚轮智能机械手与弹性软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双滚轮;2、防回流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机械手、防回流组件(2)、管路组件(3)、管架组件(4)和机架组件(5);所述智能机械手、防回流组件(2)和管架组件(4)均安装在机架组件(5)上;所述管路组件(3)的一端安装在管架组件(4)上,管路组件(3)的另一端安装在机架组件(5)上;所述防回流组件(2)位于管路组件(3)一端,所述防回流组件(2)用于夹持和松开管路组件(3);进行灌装时,通过所述智能机械手挤压管路组件(3)实现计量输送;所述智能机械手与控制面板连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智能机械手的运动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械手为三轴机械手;所述智能机械手的夹爪为双滚轮(1),通过双滚轮(1)挤压管路组件(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械手为两轴机械手;所述智能机械手的夹爪为单滚轮(6),通过单滚轮(6)挤压管路组件(3)。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3)包括分液器(30)、弹性软管(31)、软管接头(32)和灌针(33);所述分液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波刘振陶海军施俊陈智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执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