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25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包括机床主体、床脚、动力箱、夹具、丝杆进给结构、尾架、梯度式冷却机构、防护盖、玻璃片、控制箱和电源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置了梯度式冷却机构,以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传动带的移动可使支板带动吸液结构和冷气结构随着工件移动而调节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在工件表面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启动半导体制冷片和驱动电机使第二不锈钢软管内出气冷气对工件进行初降温,然后在吸料泵的作用下可使冷却液通过第一不锈钢软管流向工件表面进行再降温,避免工件表面温度急剧变化,保证工件加工的效率和稳定程度。定程度。定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卧式车床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

技术介绍

[0002]普通车床是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常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回转表面、端面和各种内外螺纹,采用相应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孔、扩孔、攻丝和滚花等。普通车床是车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约占车床类总数的65%,因其主轴以水平方式放置故称为卧式车床。。
[0003]现有技术卧式车床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通常直接利用冷却液对工件进行冷却,当工件表面温度较高时直接利用冷却液降温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温度急剧变化造成工件变性或形变,对零部件的加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该装置包括机床主体、床脚、动力箱、夹具、丝杆进给结构、尾架、梯度式冷却机构、防护盖、玻璃片、控制箱和电源线,所述机床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脚,所述机床主体内部左侧设置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右侧连接有夹具,所述丝杆进给结构安装于机床主体内侧中部,所述尾架安装于机床主体内部右侧,所述防护盖前端面顶侧横向滑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内部顶侧嵌有玻璃片,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机床主体顶部前侧,所述机床主体后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梯度式冷却机构连接于机床主体内部后侧,所述梯度式冷却机构包括支撑框架、驱动结构、主动辊、传动带、从动辊、支杆和降温结构,所述支撑框架后侧与机床主体相固定,所述支撑框架右前侧连接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顶侧与主动辊相连接,并且主动辊转动连接于主动辊内部右侧,所述主动辊右部外表面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辊传动连接,并且从动辊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内部左侧,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底侧横向固定有支杆,所述传动带顶端面与降温结构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传动带共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传动带分别设置于支撑框架内部前后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个数不少于三个,并且支杆等距分布于支撑框架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外框座、伺服电机、主动转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从动转杆,所述外框座后端面与支撑框架相固定,所述外框座后部底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前部输出端贯穿外框座后侧并与主动转杆相连接,所述主动转杆中部贯穿固定有主动齿轮,并且主动转杆前端面与外框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顶端面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内侧中部贯穿固定有从动转杆,所述从动转杆前端面与外框座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大小比例为2∶1,所述从动转杆贯穿外框座后
部并与主动辊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支板、吸液结构、冷气结构、矩形座、温度传感器、第一不锈钢软管和第二不锈钢软管,所述支板底部前后两侧均与传动带相连接,所述支板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吸液结构,所述吸液结构右侧安装有冷气结构,并且吸液结构顶部中侧固定有矩形座,所述矩形座内侧嵌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吸液结构顶部后侧插接固定有第一不锈钢软管,所述第二不锈钢软管固定连接于冷气结构顶部后侧。
[0011]优选的,所述吸液结构包括罩座、安装座、吸料泵、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罩座底部与支板相固定,所述罩座内部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有吸料泵,所述吸料泵顶部出液端通过出液管与第一不锈钢软管相连接,所述吸料泵左侧进液端连接固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左端部与机床主体内部的冷却液箱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冷气结构包括矩形仓罩、驱动电机、套座、风轮、进气罩、出气口、半导体制冷片和防护网,所述矩形仓罩底部与支板相固定,所述矩形仓罩内部中侧安装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左侧输出端贯穿套座右侧中部并与风轮相连接,所述风轮转动连接于套座内侧中部,所述套座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罩,所述出气口设置于套座顶部中侧并与第二不锈钢软管内侧相连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矩形仓罩内部左侧,所述矩形仓罩左端面嵌有防护网。
[0013]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在矩形仓罩内部上下对称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5]优选的,所述矩形座使用的材料为铝合金。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7]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通过优化设置了梯度式冷却机构,以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传动带的移动可使支板带动吸液结构和冷气结构随着工件移动而调节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在工件表面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启动半导体制冷片和驱动电机使第二不锈钢软管内出气冷气对工件进行初降温,然后在吸料泵的作用下可使冷却液通过第一不锈钢软管流向工件表面进行再降温,避免工件表面温度急剧变化,保证工件加工的效率和稳定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卧式车床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通常直接利用冷却液对工件进行冷却,当工件表面温度较高时直接利用冷却液降温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温度急剧变化造成工件变性或形变,对零部件的加工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
[0018]优点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传动带共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传动带分别设置于支撑框架内部前后两侧,有利于对支板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带动支板稳定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支杆的个数不少于三个,并且支杆等距分布于支撑框架内侧,有利于增大支撑框架的结构稳定性。
[0019]优点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大小比例为2∶1,便于进行传动,从动转杆贯穿外框座后部并与主动辊相连接,有利于带动主动辊转动,半导体制冷片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在矩形仓罩内部上下对称设置,增大制冷效果,便于风轮转动吸取冷气。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拆卸防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梯度式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降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吸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冷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机床主体

1、床脚

2、动力箱

3、夹具

4、丝杆进给结构

5、尾架

6、梯度式冷却机构

7、防护盖

8、玻璃片

9、控制箱

10、电源线

11、支撑框架

71、驱动结构

72、主动辊

73、传动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包括机床主体(1)、床脚(2)、动力箱(3)、夹具(4)、丝杆进给结构(5)、尾架(6)、防护盖(8)、玻璃片(9)、控制箱(10)和电源线(11),所述机床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脚(2),所述机床主体(1)内部左侧设置有动力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度式冷却机构(7),所述梯度式冷却机构(7)连接于机床主体(1)内部后侧,所述梯度式冷却机构(7)包括支撑框架(71)、驱动结构(72)、主动辊(73)、传动带(74)、从动辊(75)、支杆(76)和降温结构(77),所述支撑框架(71)后侧与机床主体(1)相固定,所述支撑框架(71)右前侧连接有驱动结构(72),所述驱动结构(72)顶侧与主动辊(73)相连接,并且主动辊(73)转动连接于主动辊(73)内部右侧,所述主动辊(73)右部外表面通过传动带(74)与从动辊(75)传动连接,并且从动辊(75)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71)内部左侧,所述支撑框架(71)内部底侧横向固定有支杆(76),所述传动带(74)顶端面与降温结构(77)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3)右侧连接有夹具(4),所述丝杆进给结构(5)安装于机床主体(1)内侧中部,所述尾架(6)安装于机床主体(1)内部右侧,所述防护盖(8)前端面顶侧横向滑动连接有防护盖(8),所述防护盖(8)内部顶侧嵌有玻璃片(9),所述控制箱(10)安装于机床主体(1)顶部前侧,所述机床主体(1)后侧设置有电源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74)共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传动带(74)分别设置于支撑框架(71)内部前后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76)的个数不少于三个,并且支杆(76)等距分布于支撑框架(71)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梯度式快速冷却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72)包括外框座(721)、伺服电机(722)、主动转杆(723)、主动齿轮(724)、从动齿轮(725)和从动转杆(726),所述外框座(721)后端面与支撑框架(71)相固定,所述外框座(721)后部底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22),所述伺服电机(722)前部输出端贯穿外框座(721)后侧并与主动转杆(723)相连接,所述主动转杆(723)中部贯穿固定有主动齿轮(724),并且主动转杆(723)前端面与外框座(72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724)顶端面与从动齿轮(725)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725)内侧中部贯穿固定有从动转杆(726),所述从动转杆(726)前端面与外框座(721)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胜辉姜文华张成余寿堂
申请(专利权)人: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