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160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及方法,小经浸泡给湿后,放置在水槽中,从小上退绕出来的丝条,通过导丝钩、断头感应器、张力器、导丝器上,卷绕到无边筒子上。无边筒子的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红外灯管,在两者之间设有检测红外加热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仪连接,温度控制仪根据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通过PID调节控制红外灯管工作状态,满足成筒后丝片的回潮率要求。络筒机保温由左罩板、右罩板通过连接板、后罩板、上罩板连接,下挡板挂在上罩板的下边沿,丝条在成筒卷绕时处于由下挡板、上挡板、上罩板、左罩板、右罩板、后罩板组成的加热空间,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湿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制丝工艺、织造工艺繁琐复杂,通过缫丝工艺卷绕到小上,再经复摇、编丝、绞丝、打包等工序得到绞装丝;经络、并、捻、定型等工序得到筒装丝,以满足后续织造等工艺的要求。主要工艺流程为:鲜茧

烘茧

剥茧

选茧

煮茧

缫丝

真空给湿

复摇

编丝

绞丝

打包

包装

成件;在绸厂,先把包装好的生丝拆包,经过浸泡

晾晒

络丝

并丝

倍捻

定型

倒筒

保潮等工序后才能满足织造要求。
[0003]传统的制丝工艺、织造工艺存在的问题有:(1)工艺流程长,重复进行打包拆包劳动,智能化程度低。(2)在复摇整理、绞丝浸泡的过程中,丝条容易缠结,后续络、并、捻、织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断头,原料损耗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织物品质。(3)在绞装丝浸泡、晾晒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其主要是解决缩短制丝、织造工艺流程时,小无法直接干燥成筒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浸泡:将小放置在真空给湿装置中,进行真空给湿;
[0007](2)成筒和干燥:小经浸泡给湿后,放置在水槽中,从小上退绕出来的丝条,通过导丝钩,经过断头感应器、张力器后,再绕到导丝器上,卷绕到络筒机的无边筒子上,每个无边筒子对应一个小在丝条卷绕在无边筒子上时,用处在无边筒子上方的红外加热装置对在无边筒子上卷绕的丝条进行烘干,而丝条则在导丝器的作用下沿无边筒子的长度方向来回卷绕,
[0008]进一步地:在丝条卷绕在无边筒子上时,用与无边筒子全长匹配的处在无边筒子上方的与其平行的红外灯管进行丝条烘干;红外灯管到无边筒子表面的距离为80-150mm。以温度传感器周围的温度来调控方红外加热装置,当温度传感器周围温度低于某一设定值时,红外加热装置开启,当温度传感器周围温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红外加热装置关闭。通过红外加热装置的作用,络丝后丝片的回潮率控制在12-14%。络丝后丝片的回潮率是指络丝后的生丝所含水分占其干重的百分率。
[0009]进一步地:红外灯管到无边筒子表面的距离为80-150mm,温度控制仪可设置55-70℃,可满足络丝后丝片的回潮率控制在12-14%。
[0010]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的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实现小经浸泡后直接干燥成筒,缩短丝、绸工艺流程,减少劳动用工、提高生产率的同时,
减少因各工序操作引起的生丝损伤以及原料损耗。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的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水槽和无边筒子的安装部位,在小水槽和无边筒子所处的位置之间依次设置有导丝钩、断头感应器、张力器、导丝器;无边筒子的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红外灯管,在红外灯管与无边筒子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仪连接。
[0012]进一步地,它设置保温罩体包括左罩板、右罩板、后罩板、上罩板、顶部连接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通过固定铰链与上罩板连接,可以绕固定铰链上翻,下挡板挂在上挡板的下边沿,无边筒子处在保温罩体中。
[0013]进一步地,无边筒子卷绕成型时,由电机带动无边筒子转动,导丝器沿平行于无边筒子方向往复摆动,使得小上的丝条经过导丝器后即可均匀卷绕到无边筒子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灯管安装在灯罩上,灯罩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由紧固螺母固定在所述装置的顶部。
[0015]进一步地,断头感应器采用光电或电容感应方式,丝条经过断头感应器的“U”型感应槽,当丝条在卷绕到无边筒子的成筒过程中产生断头,断头感应器检测不到丝条,即会使无边筒子和导丝器的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水槽上方设有洒水管。
[0017]进一步地,上罩板正面角度小于85度,可以保持上翻后的上挡板能靠早上罩板上不会自由倒落;上挡板上设有透明板,以便观察机器运行状况,并及时处理故障。
[0018]本专利技术实现小经浸泡后直接干燥成筒,所得产品能够直接作为织造前道工序用丝,省去复摇整理、绞丝浸泡等大量工序,缩短丝、绸工艺流程,减少劳动用工、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减少因各工序操作引起的生丝损伤以及原料损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中:1-调节杆;2-上罩板;3-无边筒子;4-连接板;5-温度传感器;6-温度控制仪;7-红外灯管;8-张力器;9-导丝钩;10-丝条;11-上挡板;12-导丝器;13-断头感应器;14-水槽;15-小16-左罩板;17-右罩板;18-后罩板;19-固定铰链;20-下挡板;21-灯罩;22-紧固螺母;23-洒水管;24-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23]本实施例的所提供的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
[0024]小15经浸泡给湿后,放置在水槽14中,从小15上退绕出来的丝条10,通过导丝钩9,经过断头感应器13、张力器8后,再绕到导丝器12上,卷绕到络筒机的无边筒子3上。在装置中,一般同时进行多个小15的退卷成筒干燥,在装置中设置多个无边筒子3,每个无边筒子3对应一个小15,所述多个无边筒子3以彼此平行且端部朝前的姿态设置在装置中的上方,便于更换无边筒子3和减小设备的体积。无边筒子3的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红外灯管7,便于进行均匀的干燥加热,在两者之间设有检测红外加热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
感器5与温度控制仪6连接,温度控制仪6根据上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通过PID调节控制红外灯管7工作状态,满足成筒后丝片的回潮率要求。装置的保温罩体由左罩板16、右罩板17、连接板4、后罩板18、上罩板2连接接为固定罩体,连接板处在固定罩体的上方,起支撑连接上罩板2与后罩板18的作用,上挡板11通过固定铰链19与上罩板2连接,可以绕固定铰链19上翻,下挡板20挂在上挡板11的下边沿,丝条10在络筒卷绕时处于由下挡板20、上挡板11、上罩板2、左罩板16、右罩板17、后罩板18、连接板4组成的加热空间,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
[002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小放置在真空给湿装置中,进行真空给湿;(2)成筒和干燥:小经浸泡给湿后,放置在水槽中,从小上退绕出来的丝条,通过导丝钩,经过断头感应器、张力器后,再绕到导丝器上,卷绕到络筒机的无边筒子上,每个无边筒子对应一个小,在丝条卷绕在无边筒子上时,用处在无边筒子上方的红外加热装置对在无边筒子上卷绕的丝条进行烘干,而丝条则在导丝器的作用下沿无边筒子的长度方向来回卷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丝条卷绕在无边筒子上时,用与无边筒子全长匹配的处在无边筒子上方的与其平行的红外灯管进行丝条烘干;红外灯管到无边筒子表面的距离为80-200mm。以温度传感器周围的温度来调控方红外加热装置,当温度传感器周围温度低于某一设定值时,红外加热装置开启,当温度传感器周围温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红外加热装置关闭。通过红外加热装置的作用,络丝后丝片的回潮率控制在12-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红外灯管到无边筒子表面的距离为80-150mm,温度控制仪可设置55-70℃,可满足络丝后丝片的回潮率控制在12-14%。4.一种小络筒丝片干燥方法的小络筒丝片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水槽和无边筒子的安装部位,在小水槽和无边筒子所处的位置之间依次设置有导丝钩、断头感应器、张力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斌赵兰谢乃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