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122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多个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柔性铜排,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多个刚性铜排,所述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为曲面,通过将每个所述柔性铜排搭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导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可靠,接触面积大,铜排不易损坏和氧化,运维成本低,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本身具有多个自由度的位置偏差自适应能力,能够简化自适应结构设计。能够简化自适应结构设计。能够简化自适应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弓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充电弓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领域,随着智能充电技术的发展,对于充电弓也在不断地进行适应性改进。
[0003]目前常见的充电弓的铜排主要有单纯铜排和镶嵌弹性导电元件的铜排,单纯铜排的缺点是与车载铜排平面刚性接触,其本质是点接触和线接触,过流量比较小,容易氧化;镶嵌弹性导电元件的铜排的缺点是在接触瞬间会产生冲击,导致弹性导电元件剥落或者失效,降低效率,增加运维成本。此外,目前充电弓铜排与车载铜排的自适应方案比较复杂,需要增加三个旋转自由度来自适应车载铜牌不同位置的偏差,传递路径较长,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可靠,接触面积大,铜排不易损坏和氧化,运维成本低,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本身具有多个自由度的位置偏差自适应能力,能够简化自适应结构设计。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多个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柔性铜排,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多个刚性铜排,所述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为曲面,通过将每个所述柔性铜排搭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导电连接。
[0007]所述柔性铜排包括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和沿所述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铜块。
[0008]所述刚性铜排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面对应的边为弧形,所述柔性铜排与所述刚性铜排相交叉搭接。
[0009]所述铜排组件还包括刚性支撑件、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刚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铜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固定并间隔开,所述刚性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铜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绝缘件连接固定并间隔开。
[0010]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为弧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相配合拼接,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面,并通过第一销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二销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0011]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刚性固定架,所述刚性固定架用于连接多个所述铜排组件。
[0012]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对应多个所述铜排组件设置的多个导向限位杆和多个压接保持弹簧,其中,所述刚性固定架通过多个所述导向限位杆与多个所述铜排组件的刚性
支撑件一一对应相连,多个所述压接保持弹簧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多个所述导向限位杆上。
[0013]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刚性固定架相连,所述活动组件用于实现多个所述铜排组件的上下位移。
[0014]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双平行四边形机构、动力机构和齿轮组,所述双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平行四边形活动架和第二平行四边形活动架,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活动架的底部一边与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活动架的顶部一边相接并固定,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活动架的底部一边与所述刚性固定架相连,所述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活动架与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活动架任一组相接的角,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活动架与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活动架除设置所述齿轮组的角之外的角均为活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任一平行四边形活动架的任两邻边。
[0015]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充电设备,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待充电设备。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第一连接端包括多个铜排组件,铜排组件包括柔性铜排,其第二连接端包括多个刚性铜排,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为曲面,通过将每个柔性铜排搭接于对应的一个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以实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导电连接,由此,连接可靠,接触面积大,铜排不易损坏和氧化,运维成本低,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其本身具有多个自由度的位置偏差自适应能力,能够简化自适应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中铜排搭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柔性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刚性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柔性铜排未受压时铜排搭接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柔性铜排受压时铜排搭接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铜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端及其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端及其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包括多个铜排组件1,铜排组件1包括柔性铜排2,第二连接端包括多个刚性铜排3,刚性铜排3的第一面为曲面,通过将每个柔性铜排2搭接于对应的一个刚性铜排3的第一面以实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导电连接。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可设置于充电设备,例如充电桩,第二连接端可设置于待充电设备,例如车辆,本专利技术可基于充电桩的第一连接端与车辆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实现充电桩对车辆的充电来进行理解和实施。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柔性铜排2包括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4和沿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铜块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导电元件可以是铜编织带或扁平线缆或铜片等,铜块5与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4的连接形式不限,可以是焊接或压接等。应当理解的是,若是铜块5焊接于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4上,则可仅在与刚性铜排3接触的一面焊接多个铜块5即可,若是铜块5压接于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4上,则可在两面均压接多个铜块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可根据充电电流大小定制铜块大小,既保证正常导电,又避免浪费。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刚性铜排3的横截面与第一面对应的边为弧形,柔性铜排2与刚性铜排3相交叉搭接。当柔性铜排2与刚性铜排3相搭接时,如图5所示,在下压力的作用下,柔性铜排2会产生变形,紧贴于刚性铜排3的第一面,由于第一面为曲面,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大了承载电流的能力,而且不会轻易损坏,运维及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当刚性铜排3有角度和位移的偏差时,因为柔性铜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多个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柔性铜排,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多个刚性铜排,所述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为曲面,通过将每个所述柔性铜排搭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刚性铜排的第一面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导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铜排包括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和沿所述条带状柔性导电元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铜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铜排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面对应的边为弧形,所述柔性铜排与所述刚性铜排相交叉搭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组件还包括刚性支撑件、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刚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铜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固定并间隔开,所述刚性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铜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绝缘件连接固定并间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为弧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相配合拼接,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面,并通过第一销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二销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飞孔优徐利雄袁江徽刘敬辉李德胜朱君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创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装备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