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技术

技术编号:282113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卷绕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根据极片入料前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与极片入料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的差值判断极片是否入料正常,检测极片入料的准确性高,且检测稳定性好,在极片入料的起始阶段就能检测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可以及时阻止不良品的产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电芯的生产质量。电芯的生产质量。电芯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锂电池在给人们带来方便,洁净的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锂电池的爆炸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锂电池的品质也成为重中之重,对于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在线检测也成为了必要。
[0003]在锂电池的结构中,电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芯的卷绕成型工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极片的入料异常,会影响电芯品质,因为电芯结构原因,也无法在制成成品后进行检测。在现有的电池卷绕机中,极片入料的异常检测采用相机拍摄的方法,但因为电池结构的原因,隔膜以及外层极片对内层的极片有遮挡,相机拍摄不到,且相机拍摄也会受外界光线因素影响,这样对于检测的准确性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极片入料检测的准确性,以提高电芯的质量。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0007]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
[0008]将所述卷针旋转预设角度A,使所述极片入料,获取当前位置的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
[0009]根据Y

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0010]其中,所述预设角度A大于所述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
[0011]优选地,根据Y

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具体包括:
[0012]若Y

X的值小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所述极片入料失败;
[0013]若Y

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所述极片入料;
[0014]若Y

X的值大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所述极片入料端部有翻折。
[0015]优选地,若Y

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0016]优选地,获取Y

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所述卷针旋转的实际角度C,根据实际角度C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0017]优选地,若实际角度C小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0018]若实际角度C等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
[0019]若实际角度C大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0020]优选地,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具体包括:
[0021]所述卷针上卷绕有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且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均卷绕有1圈至1.5圈,获取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X1。
[0022]优选地,未卷绕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之间设有第一极片,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之间设有第二极片;
[0023]所述卷针旋转A1角度,使所述第一极片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第一极片的厚度Y1,根据Y1

X1的值判断所述第一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0024]若所述第一极片入料正常,则所述卷针继续旋转A2角度,使所述第二极片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厚度Y2,根据Y2

Y1的值判断所述第二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0025]其中,所述卷针旋转角度A1大于所述第一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1;
[0026]所述卷针旋转角度A1+A2大于所述第二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2。
[0027]一种电池卷绕机,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所述电池卷绕机包括卷针和用于测量所述卷针上卷绕的电芯材料厚度的厚度检测传感器。
[0028]优选地,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对射型激光传感器,所述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发射端设置于所述卷针的一端,所述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接收端对应设置于所述卷针的另一端。
[0029]优选地,所述电池卷绕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卷针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传感器。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极片入料前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与极片入料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的差值判断极片是否入料正常,检测极片入料的准确性高,且检测稳定性好,在极片入料的起始阶段就能检测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可以及时阻止不良品的产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电芯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中的厚度检测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卷针卷绕电芯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是否正常入料的坐标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确的坐标示意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的详细步骤流程图。
[0037]图中:
[0038]1、卷针;2、第一隔膜;3、第二隔膜;4、第一极片;5、第二极片;6、厚度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将所述卷针(1)旋转预设角度A,使所述极片入料,获取当前位置的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根据Y

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其中,所述预设角度A大于所述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Y

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具体包括:若Y

X的值小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所述极片入料失败;若Y

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所述极片入料;若Y

X的值大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所述极片入料端部有翻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Y

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Y

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所述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根据实际角度C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实际角度C小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若实际角度C等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若实际角度C大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具体包括:所述卷针(1)上卷绕有第一隔膜(2)和第二隔膜(3),且所述第一隔膜(2)和所述第二隔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建陈晓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骄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