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79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氧化铝、氧化锆、硅酸锆、碳化硅、氮化硅、氧化硅;将陶瓷粉体、去离子水、异丁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和铝溶胶进行球磨、除泡,得到陶瓷浆料,并制成陶瓷微珠球坯;第二步:将预成型的陶瓷微珠球坯浸入石蜡、有机粘结剂高温混合溶液中进行包覆;将包覆的陶瓷微珠球坯取出,置于温等静压设备中进行等静压压制;等静压压制完,进行排胶、高温烧结,得到陶瓷微珠本体;将高温烧结后的陶瓷微珠本体冷却至室温,然后放置在固定件内进行夹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陶瓷微珠具有着强度高的优点,且方便对陶瓷微珠进行抛光处理。且方便对陶瓷微珠进行抛光处理。且方便对陶瓷微珠进行抛光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研磨介质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磨机中靠自身的冲击力和研磨力将物料粉碎磨细的载能体叫做研磨介质;最常用的研磨介质为球介质和棒介质,其中,球介质主要有陶瓷微珠。
[0003]现有技术中,陶瓷微珠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抛光处理,而传统方式是人工进行操作,首先通过固定机构将陶瓷微珠进行固定,然后在手持抛光机对陶瓷微珠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而这种工作存在着人工工作,工作效率低,并且每次只能对单个陶瓷微珠进行抛光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陶瓷微珠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抛光处理,而传统方式是人工进行操作,首先通过固定机构将陶瓷微珠进行固定,然后在手持抛光机对陶瓷微珠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而这种工作存在着人工工作,工作效率低,并且每次只能对单个陶瓷微珠进行抛光处理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15

20份氧化铝、15

20份氧化锆、15

20份硅酸锆、15

20份碳化硅、15

20份氮化硅、15

20份氧化硅;该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陶瓷粉体、去离子水、异丁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和铝溶胶进行球磨、除泡,得到陶瓷浆料,并制成陶瓷微珠球坯;其中,陶瓷粉体由15

20份氧化铝、15

20份氧化锆、15

20份硅酸锆、15

20份碳化硅、15

20份氮化硅、15

20份氧化硅组成;控制陶瓷粉体、去离子水、异丁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和铝溶胶的质量比为30:10:5:10;第二步:将预成型的陶瓷微珠球坯浸入石蜡、有机粘结剂高温混合溶液中进行包覆;其中,所述石蜡、有机粘结剂高温混合溶液中,石蜡占比60~92wt%,有机粘结剂占比8~40wt%;第三步:将包覆的陶瓷微珠球坯取出,置于温等静压设备中进行等静压压制;等静压压制完,进行排胶、高温烧结,得到陶瓷微珠本体(34);第四步:将高温烧结后的陶瓷微珠本体(34)冷却至室温,然后放置在固定件(2)内进行夹持固定;将多个陶瓷微珠本体(34)依次放置到矩形框(31)的夹杆(33)之间,然后,启动第三液压缸(35)工作,使得多组第二夹板(32)向远离第三液压缸(35)的第二夹板(32)的方向移动,多组第二夹板(32)相互靠近,将陶瓷微珠本体(34)夹持固定在夹杆(33)之间;将装有陶瓷微珠本体(34)的矩形框(31)放置到夹持机构(3)内,控制气缸(26)收缩工作,使得两组移动板(30)通过限位滑套(24)沿着限位滑杆(23)相互靠近移动,从而使得两组第一夹板(25)相互靠近,将矩形框(31)固定住;启动抛光机构(1)工作,控制第一液压缸(16)工作,带动第一安装板(6)沿着支座(4)移动,使得第二安装板(7)的抛光板(11)移动到矩形框(31)的正上方,并使得抛光板(11)的抛光孔(15)与陶瓷微珠本体(34)一一对准,启动第二液压缸(19)带动升降板(20)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矩形框(31)内的陶瓷微珠本体(34)进入到抛光孔(15)内,然后,启动旋转电机(36)工作,带动主动皮带轮(37)转动,主动皮带轮(37)通过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38)转动,通过夹杆(33)和转轴(39)的连接,使得多组陶瓷微珠本体(34)在抛光孔(15)内转动,从而对陶瓷微珠本体(34)的表面进行全面抛光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其特征在于,抛光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底座(17),底座(17)上设置有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陶瓷微珠本体(34)的固定件(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其特征在于,抛光机构(1)包括支座(4)、限位滑轨(5)、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连接板(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抛光板(11)、紧固螺栓(12)、第一皮带轮(13)、第二皮带轮(14)、抛光孔(15)、第一液压缸(16),支座(4)的顶面上平行设置有两组限位滑轨(5),限位滑轨(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6),并与第一安装板(6)的底面滑动连接,支座(4)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6),第一液压缸(16)的输出端与第一安装板(6)的底面连接,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7)均为U形结构,第二安装板(7)位于第一安装板(6)的顶面上,并与第一安装板(6)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板(7)的中部通过连接板(8)与第一固定板(9)连接,第一固定板(9)通过紧固螺栓(12)与第二固定板(10)连接,第二固定板(10)的底面设置有抛光板(11),抛光板
(11)上均匀设置有多组抛光孔(15),抛光孔(15)为半球结构,并与陶瓷微珠本体(34)的直径相适配,且抛光板(11)的抛光孔(15)的间距与固定件(2)的陶瓷微珠本体(34)的间距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板(6)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3)和第二皮带轮(14),第一皮带轮(13)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14)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13)通过连杆与第二安装板(7)连接,第二皮带轮(14)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板(6)的顶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9)上设置有插孔,第二固定板(10)上设置有与插孔相适配的插杆,第一固定板(9)和插杆上设置有螺栓孔,紧固螺栓(12)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9)和插杆的螺栓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超细研磨介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超任永国朱振宇魏小威范孝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致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