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轮脱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45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1
一种皮带轮脱耦器(1),其具有输入侧(2)和输出侧(3)和共同的旋转轴线(4)以及在输入侧(2)与输出侧(3)之间作用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5),抵抗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输入侧(2)和输出侧(3)可以在环周方向(6)上相对于彼此扭转,其中输出侧(3)经由在输入侧(2)处设置的轴承(7)相对于输入侧(2)可旋转地支承,其中输出侧(3)从轴承(7)开始在至少一个弹簧元件(5)的第一侧(8)上在径向方向(9)上向外延伸至皮带部段(10),其中从皮带部段(10)开始且沿着径向方向(9)向内在与第一侧(8)相对置的第二侧(11)上延伸有盖(14)。第二侧(11)上延伸有盖(14)。第二侧(11)上延伸有盖(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带轮脱耦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带轮脱耦器,其具有输入侧和输出侧和共同的旋转轴线以及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作用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抵抗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力,输入侧和输出侧可以在环周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扭转。尤其地,除了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之外,皮带轮脱耦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减振装置(扭振减振器——TSD)。

技术介绍

[0002]皮带轮脱耦器尤其设计用于将皮带轮附接在驱动机械例如机动车辆的曲轴处。由此应至少减少或避免将扭振例如驱动机械的扭振传递到通过皮带轮驱动的皮带上。但是,皮带轮脱耦器也能够构成双质量飞轮。
[0003]分别从DE 10 2017 111 664.8和DE 10 2017 113 043.8以及DE 10 2013 206 444A1中已知这样的皮带轮脱耦器或驱动轮,其中在那里经由密封和定位装置一方面将(例如至少部分填充有润滑剂的)间隙/容积(在那里是弹簧容纳空间)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并且另一方面,将驱动轮在轴向方向上定位。为此,在牵引装置附接区域(输出侧)与轴附接区域(输入侧)之间设置有弹簧元件(碟形弹簧),所述弹簧元件将所述区域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张紧。在此,弹簧元件经由(不具有弹性密封唇的)摩擦环保持,所述摩擦环同样确保密封效果。
[0004]对间隙的密封要求非常高。因此,由于更高的要求,进行各种污染测试,例如泼水测试、泥浆盐水测试、粉尘测试、盐雾测试、涉水测试。
[0005]存在简化用于机动车辆的部件例如皮带轮脱耦器和降低制造成本的持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可能简单构造的、尤其包括尽可能少的构件的皮带轮脱耦器。
[0007]所述目的借助于一种皮带轮脱耦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本文中说明。在本文中单独列出的特征可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能够定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设计方案。此外,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和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其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选的设计方案。
[0008]提出一种皮带轮脱耦器,其具有输入侧和输出侧和共同的旋转轴线以及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作用的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抵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输入侧和输出侧可以在环周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扭转。输出侧经由在输入侧处设置的(滑动)轴承相对于输入侧可旋转地支承。输出侧从(滑动)轴承开始在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的第一侧上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至皮带部段(在所述皮带部段处可以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可以经由皮带部段或经由皮带轮脱耦器驱动)。从皮带部段开始且沿着径向方向向内在沿着旋转轴线延伸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一侧相对置的第二侧上延伸有盖。在第二侧上且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元件,所述第二弹簧元件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产生
在轴向方向上作用的弹簧力。
[0009]输入侧(也称为轴附接区域,因为输入侧可与轴例如与曲轴抗扭地连接或已连接)尤其可以抵抗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力以及尤其抵抗至少一个扭振减振装置的减振作用相对于输出区域(也称为皮带附接区域,因为输出侧经由皮带部段可与皮带抗扭地连接或已连接)最多扭转在环周方向上延伸的角度范围(例如最多30度角度)。扭转例如通过止挡(例如一方面通过输入侧形成并且另一方面通过盖或输出侧形成)限界。输出侧的止挡尤其至少通过在输出侧处附接(例如经由铆接或焊接等)的角元件形成。
[0010]扭矩经由输出侧传递到与皮带部段连接的皮带上尤其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以及在输入侧和输出侧处的止挡来进行。
[0011]经由输入侧相对于输出侧的相对扭转能够至少减小扭振,所述相对扭转抵抗弹簧力和必要时抵抗减振作用进行。
[0012]第二弹簧元件尤其环形地且在环周方向上环绕地构成。
[0013]第二弹簧元件尤其是碟形弹簧。
[0014]盖尤其经由第一摩擦环支撑在输入侧处。第一摩擦环尤其环形地且在环周方向上环绕地构成。
[0015]盖尤其经由过盈配合与输出侧抗扭地连接。
[0016]第一摩擦环尤其附接在盖处,其中第一摩擦环可以与盖和输出侧一起相对于输入侧沿着环周方向扭转。
[0017]替选地,第一摩擦环附接在输入侧处,其中第一摩擦环可以与输入侧一起相对于盖和输出侧沿着环周方向扭转。
[0018]盖尤其能够通过第二弹簧元件远离盖并且朝向第一侧的移动在径向方向上进一步朝向旋转轴线延伸。借此,在盖与输入侧之间尤其仅还需要(第一)摩擦环。
[0019](滑动)轴承尤其设置在(最大的)第一直径上,并且第一摩擦环与输入侧一起在(最大的)第二直径上构成密封面,其中(最大的)第二直径小于或等于(最大的)第一直径,或者比(最大的)第一直径大至多百分之十五,尤其至多百分之五,优选地至多百分之二。密封面优选地设置在尽可能小的直径上,以便实现尽可能好的密封效果。
[0020]第一直径尤其在径向方向上经由旋转轴线延伸直至输出侧的与(滑动)轴承接触的内环周面。第二直径尤其在径向方向上经由旋转轴线延伸直至在第一摩擦环与输入侧之间的或者在第一摩擦环与输出侧或盖之间的密封面的最大直径。
[0021]尤其在第一侧上且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设置有第二摩擦环。第二摩擦环能够实现在第一侧上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的低摩擦的相对扭转。第二摩擦环尤其环形地且在环周方向上环绕地构成。第二摩擦环尤其至少沿着径向方向延伸。第二摩擦环尤其沿着轴向方向设置在输出侧与输入侧之间。
[0022]第二摩擦环尤其沿着轴向方向设置在输出侧与第二弹簧元件之间。第二弹簧元件尤其一方面接触第二摩擦环并且另一方面接触输入侧。
[0023]第二弹簧元件尤其设置在通过第二摩擦环和输入侧与(皮带轮脱耦器的)环境分隔开的空间中。因此尤其能够减少腐蚀,因为第二弹簧元件相对于环境影响受保护地设置。
[0024]尤其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在第二侧上仅设置有第一摩擦环,并且在第一侧上仅设置有第二摩擦环。
[0025]盖尤其与皮带部段一起构成将容积相对于环境密封的密封面。
[0026]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尤其设置在至少通过(第一侧上的)输出侧和(第二侧上的)盖形成的容积中,其中容积至少部分地填充有流体(润滑剂,例如油脂),并且在第二侧上通过盖和第一摩擦环相对于皮带轮脱耦器的环境密封。
[0027]盖经由第一摩擦环支撑在输入侧处或扭振减振器(TSD)处。
[0028]尤其能够经由盖防止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的屈曲。尤其刚性构成的盖本身吸收在轴向方向上作用的力。
[0029]尤其通过皮带轮脱耦器的实施方案得出多个优点。一方面,能够通过在径向方向上进一步向内延伸的盖来改进用流体填充容积,在所述容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此外,改进在皮带轮脱耦器的运行中容积的密封性,因为存在更少的密封面(仅还需要第一摩擦环以用于密封容积)。此外,密封面设置在小的第二直径上,使得所述密封面相对小地构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改进密封性。此外,皮带轮脱耦器的复杂性现在相对于已知的设计方案更小,因为仅还需要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轮脱耦器(1),其具有输入侧(2)和输出侧(3)和共同的旋转轴线(4)以及在输入侧(2)与输出侧(3)之间作用的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5),抵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所述输入侧(2)和所述输出侧(3)能够在环周方向(6)上相对于彼此扭转,其中所述输出侧(3)经由在所述输入侧(2)处设置的轴承(7)相对于所述输入侧(2)可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输出侧(3)从所述轴承(7)开始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5)的第一侧(8)上在径向方向(9)上向外延伸至皮带部段(10),其中从所述皮带部段(10)开始且沿着所述径向方向(9)向内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4)延伸的轴向方向(13)上与所述第一侧(8)相对置的第二侧(11)上延伸有盖(14),其中在所述第一侧(8)上且在输入侧(2)与输出侧(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元件(12),所述第二弹簧元件在所述输入侧(2)与所述输出侧(3)之间产生在轴向方向(13)上作用的弹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脱耦器(1),其中所述第二弹簧元件(12)是碟形弹簧。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轮脱耦器(1),其中所述盖(14)经由第一摩擦环(15)支撑在所述输入侧(2)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轮脱耦器(1),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环(15)附接在所述盖(14)处,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环(15)能够与所述盖(14)和所述输出侧(3)一起相对于所述输入侧(2)沿着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夫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