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31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包括:筒体;上接头,连接在筒体上部;卡瓦,设在筒体内,卡瓦内壁上设有卡牙;压板,设在筒体内且位于卡瓦上方;螺旋弹簧,设在上接头和压板之间;压板上设有导杆,螺旋弹簧套在导杆外,导杆上端向上穿入上接头中,上接头内设有导杆穿孔,上接头上还设有供拆卸杆从径向插入的插孔,插孔与导杆穿孔连通,导杆上设有与拆卸杆配合的配合结构。有益效果:拆卸杆向上提拉时,导杆带着压板向上移动,解除对卡瓦的压紧,使卡瓦向上复位并张开,与落物上的打捞头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在筒体上设置滑槽,保证筒体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拆卸杆未连接在打捞器上,不会增加打捞器的横向尺寸,保证打捞器的适应能力也不受影响。受影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油气井开展压力测试、井内腐蚀挂片监测时常用井内悬挂器,其上部的打捞头主要为锥体(如图1所示)、半球体(如图2所示)、圆柱体(如图3所示)类型结构,它们都具有一个台阶面,分别是锥体台阶面1、半球体台阶面2、圆柱体台阶面3,因此需要特殊的打捞装置勾住台阶面才能打捞出井。此外,油田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断裂抽油杆、抽油泵泵芯等物坠落井底,造成井下事故,为避免影响产油量,也需要利用打捞装置对这些落物进行打捞。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1428409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分拆打捞器,包括筒体和螺纹连接在筒体上部的压紧接头,筒体内通过挂接滑块连接有卡瓦片,挂接滑块和压紧接头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挂接滑块的径向上设有销孔,销孔中插有滑动杆,筒体上设置有滑槽,滑动杆沿筒体上的滑槽滑动。使用时,落物在筒体底部的引导下进入筒体内并向上顶推卡瓦片,使卡瓦片向上移动并张开,落物进入卡瓦片中之后被卡住,然后上提管柱即可将落物捞出。当需要将落物和打捞器分离开时,扣住挂接滑块的滑动杆并上提,在克服弹簧力之后,上提打捞器即可实现打捞器与落物的快速分离。
[0004]上述打捞器虽然可以实现落物的快速分离,但是需要在筒体上设置滑槽,以供滑动杆穿过筒体和挂接滑块,这样对筒体的结构强度是有影响的,尤其是筒体作为承担落物重量的承力件,比较容易发生变形,影响筒体的使用寿命。此外,为了方便上提滑动杆,滑动杆的端部需要伸出筒体外一部分,这样就增加了打捞器的横向尺寸,使得打捞器无法下入直径比较小的井内,降低了打捞器的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现落物和打捞器分离、且不影响筒体结构强度以及打捞器适应能力的井下落物打捞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井下落物打捞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包括:筒体,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筒体下端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以引导落物上的打捞头进入筒体内部的锥形引导面;上接头,连接在筒体的上部,上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与打捞管柱相连接的连接结构;卡瓦,有至少两瓣且设置在筒体内,卡瓦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打捞头的卡牙,卡瓦的底部外侧壁与筒体的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面相互配合;压板,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卡瓦的上方,用于向下压紧卡瓦;螺旋弹簧,设置在上接头和压板之间,用于受压缩后对压板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压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导杆,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导杆的外部,导杆的上
端向上穿入上接头中,上接头内设置有导杆穿孔,上接头上还设置有供外部拆卸杆从径向插入且在插入后能够相对于上接头上下移动的插孔,插孔与导杆穿孔连通以供拆卸杆插入导杆穿孔中,导杆上与插孔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用于与所述拆卸杆配合、以在拆卸杆向上的提拉作用力下向上移动的配合结构。
[0007]上述井下落物打捞器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压板上端面上的导杆向上穿入上接头中,并且上接头上还设置有供外部拆卸杆从径向插入的插孔,由于插孔和导杆穿孔连通,因此拆卸杆可以通过插孔插入导杆穿孔中,而导杆上与插孔相对应的部位设有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能够与拆卸杆配合,在拆卸杆向上的提拉作用力下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由导杆带着压板向上移动,从而向上压缩螺旋弹簧,同时使压板解除对卡瓦的压紧,使得卡瓦可以沿着筒体底部内壁的锥面向上复位并张开,从而与落物上的打捞头分离,即可实现打捞器和落物的分离。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杆以及在导杆上设置配合结构,同时将插孔设置在上接头上,避免了在筒体上设置滑槽,因此可以保证筒体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而且只有在需要将落物和打捞器分离的时候,才将拆卸杆从外部插入插孔和导杆穿孔中,并与导杆上的配合结构配合,通过向上提拉拆卸杆,使导杆随之向上移动,解除压板对卡瓦的压紧作用,也就是说,拆卸杆没有连接在打捞器上,这样就不会增加打捞器的横向尺寸,保证了打捞器的适应能力也不受影响。
[0009]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从拆卸杆的两端施力,进而更加容易的将导杆上移,所述插孔有两个,两个插孔位于同一径向上。
[001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上接头和筒体之间的连接,同时方便上接头的装配以及插孔的设置,上接头与筒体螺纹连接,上接头上设有方便旋拧上接头的六棱柱结构,两个插孔分别设置在六棱柱结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0011]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导杆的加工制造以及配合结构的设置,导杆包括导杆本体、固定在导杆本体上端的直径小于导杆本体的连杆、固定在连杆上端的顶板,所述配合结构由顶板的底面构成。
[0012]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卡瓦顶端在受压时向内变形,压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卡瓦顶部的内壁相接触以引导卡瓦变形的接触体。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锥体打捞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半球体打捞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圆柱体打捞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井下落物打捞器在打捞井下落物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井下落物打捞器在与被卡死的井下落物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锥体台阶面;2.半球体台阶面;3.圆柱体台阶面;10.筒体;11.上锥面;12.锥形引导面;20.卡瓦;30.上接头;31.上部柱体;32.六棱柱体;33.下部柱体;34.圆杆;35.锥台;36.导杆穿孔;37.插孔;40.螺旋弹簧;50.导杆;51.导杆本体;52.连杆;53.顶板;60.压板;70.接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中井下落物打捞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井下落物打捞器用于打捞悬挂器,井下落物打捞器包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体10,筒体10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筒体10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接头30,上接头30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部柱体31、六棱柱体32、下部柱体33、圆杆34、锥台35,其中上部柱体31和下部柱体33均为圆柱体,且外表面上均加工有外螺纹,上部柱体31用于与上部的打捞管柱相连接,从而构成上接头30上用于与打捞管柱相连接的连接结构。下部柱体33伸入筒体10内部,且与筒体10螺纹连接。
[0016]筒体10内设置有卡瓦20,卡瓦2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打捞头的卡牙,本实施例中的卡瓦20有三瓣,各瓣卡瓦之间分体设置。卡瓦20的底部外侧壁与筒体10的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面相互配合,也即筒体10底部设置有朝上的上锥面11,卡瓦20的底部设置朝下的下锥面,上锥面11和下锥面均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并且锥度相同。此外,筒体10的下端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以引导悬挂器上的打捞头进入筒体10内部的锥形引导面12。
[0017]筒体10内还设置有压板60,压板60位于卡瓦20的上方,用于向下压紧卡瓦20,使卡瓦20下移,并使卡瓦20底部的下锥面与筒体10的上锥面11之间锥面配合,进而使卡牙处于收缩状态,如图4所示。为了在压板60向下压紧卡瓦20时避免卡瓦20向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包括:筒体,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筒体下端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以引导落物上的打捞头进入筒体内部的锥形引导面;上接头,连接在筒体的上部,上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与打捞管柱相连接的连接结构;卡瓦,有至少两瓣且设置在筒体内,卡瓦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打捞头的卡牙,卡瓦的底部外侧壁与筒体的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面相互配合;压板,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卡瓦的上方,用于向下压紧卡瓦;螺旋弹簧,设置在上接头和压板之间,用于受压缩后对压板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其特征在于:压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导杆,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导杆的外部,导杆的上端向上穿入上接头中,上接头内设置有导杆穿孔,上接头上还设置有供外部拆卸杆从径向插入且在插入后能够相对于上接头上下移动的插孔,插孔与导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迪刘云云刘浩熊坤杨易骏陈旭朱梦迪陶涛李雪晴赵建军张家伟王龙瓛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