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31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打捞装置,包括:筒体;上接头,可拆连接在筒体上端;卡瓦,底部与筒体内壁锥面配合;螺旋弹簧,受压缩后对卡瓦提供向下压紧力;上接头包括连接体,还包括:圆杆,位于连接体底部,圆杆外径小于螺旋弹簧内径;锥台,设在圆杆下方,锥台外锥面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螺旋弹簧上端套设顶压在锥台外锥面上,锥台的最大外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锥台最大外径与螺旋弹簧内径之间具有一个在螺旋弹簧受到的向上顶推力大于一定值时发生径向变形、从而越过锥台并套设在圆杆外部的直径差。有益效果:不仅可以满足必要时的释放要求,且安装十分方便,另在拆卸时旋转上接头,即可将锥台旋出螺旋弹簧,拆卸也十分方便,便于筒体重复使用。体重复使用。体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打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油气井开展压力测试、井内腐蚀挂片监测时常用井内悬挂器,其上部的打捞头主要为锥体(如图1所示)、半球体(如图2所示)、圆柱体(如图3所示)类型结构,它们都具有一个台阶面,分别是锥体台阶面1、半球体台阶面2、圆柱体台阶面3,因此需要特殊的打捞装置勾住台阶面才能打捞出井。此外,油田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断裂抽油杆、抽油泵泵芯等物坠落井底,造成井下事故,为避免影响产油量,也需要利用打捞装置对这些落物进行打捞。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317545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油田井下打捞工具,包括壳体(即筒体),筒体内设置有弹簧、卡爪和双锥体,其中双锥体通过剪钉连接在筒体下端,双锥体具有上锥面和下锥面,下锥面用于引导井下落物的打捞头进入筒体内部,上锥面与卡爪底部的锥面相贴合,卡爪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箍,卡箍上端为一平面,下端为锥面。使用时,采用钢丝将打捞工具下入井里,井下落物的打捞头在双锥体下锥面的引导下进入筒体内部,打捞头接触到卡爪的卡箍时向上顶推卡爪,卡箍在向上运动的同时也发生径向张开,使打捞头能够通过卡箍进入卡爪里面,此后卡爪在弹簧作用力下向下运动,并在双锥体上锥面的作用下发生径向收缩,抱紧打捞杆,然后上提打捞工具,在井下落物重力作用下,卡箍紧紧抱着打捞头,卡箍的上端平面对打捞头的台阶面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将目标打捞出井。
[0004]上述打捞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当井下落物被卡住而无法提出时,一旦钢丝拉力超过一定值,剪钉就会被剪断,打捞工具筒体内的双锥体、卡爪和弹簧就可以脱落,井下落物被释放,钢丝将筒体提出,避免钢丝被拉断。
[0005]但是,采用剪钉的方式来释放井下落物,对于剪钉的配置要求是比较高的,剪钉的剪切力过大,会造成钢丝被拉断时剪钉还没有被剪断,而剪钉的剪切力过小,会造成正常打捞过程中目标脱落,要想使剪钉的剪切力处于合适值是十分不容易的。另外,剪钉的安装也十分不方便,需要过盈装配在筒体和双锥体上,操作比较费力,并且在剪钉被剪断后,残留在筒体上的剪钉也很难清理,不利于筒体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必要时的释放要求、且方便安装拆卸、方便筒体重复使用的井下打捞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井下打捞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打捞装置,包括:筒体,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筒体下端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以引导井下落物上的打捞头进入筒体内部的锥形引导面;
上接头,设置在筒体的上端,用于与打捞管柱相连接;卡瓦,设置在筒体内,卡瓦有至少两瓣,卡瓦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打捞头的卡牙,卡瓦的底部外侧壁与筒体的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面相互配合;螺旋弹簧,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卡瓦的上方,用于受压缩后对卡瓦提供向下的弹性压紧力;所述上接头可拆连接在筒体的上端,上接头包括用于与筒体和打捞管柱分别相连接的连接体,上接头还包括:圆杆,位于连接体的底部,圆杆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圆杆的外径小于螺旋弹簧的内径;锥台,设置在圆杆的下方,锥台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台外锥面,所述锥台外锥面供螺旋弹簧的上端套设并顶压,使螺旋弹簧能够向卡瓦提供最大的弹性压紧力;锥台的最大外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锥台的最大外径与螺旋弹簧的内径之间具有设定的直径差,所述直径差使螺旋弹簧受到的向上顶推力大于一定值时能够发生径向变形、从而部分或全部越过锥台并套设在圆杆外部,以使螺旋弹簧向卡瓦提供的弹性压紧力减少或消失。
[0008]上述井下打捞装置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体的下方设置有圆杆和锥台,锥台的最大外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螺旋弹簧的上端套设并顶压在锥台外锥面上,正常情况下未打捞时,受压缩的螺旋弹簧对卡瓦提供向下的弹性压紧力,使卡瓦在筒体内下移,并在卡瓦底部外侧壁与筒体底部内壁之间的锥面配合作用下,使卡牙处于收缩状态。
[0009]打捞时,井下落物的打捞头在筒体锥形引导面的作用下进入筒体内部,并向上顶推卡瓦,卡瓦上移复位并张开,螺旋弹簧进一步被压缩,打捞头进入卡瓦内部,而后在螺旋弹簧作用力以及井下落物重力作用下,卡牙紧紧卡住打捞头,此时即可将打捞装置和井下落物提出井。
[0010]当井下落物被卡住而无法提出时,可以通过上部的打捞管柱对打捞装置急速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螺旋弹簧瞬间受到较大的向上顶推力,由于锥台的最大外径与螺旋弹簧的内径之间具有一个设定的直径差,当向上的顶推力足够大时,就可以使螺旋弹簧产生径向变形,从而越过锥台并套设在圆杆的外部,因此可以通过多次操作使部分或全部的螺旋弹簧套设在圆杆的外部,这样锥台以下剩余的螺旋弹簧就变少或没有了,因此卡瓦受到的向下压紧力就会变小或者消失,因此卡瓦就可以上移复位并张开,与打捞头脱离,此时就可以将打捞装置起出,实现对井下落物的释放。
[0011]打捞装置起出后,由于上接头和筒体可拆连接,因此可以将上接头卸下,此时一部分弹簧还带在圆杆和锥台上,然后利用螺旋弹簧的螺旋线特性,旋转上接头,使锥台在螺旋弹簧圈与圈之间的间隙内旋转移动,即可将锥台旋转出来,实现与螺旋弹簧的分离。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井下打捞装置不仅可以满足必要时的释放要求,而且螺旋弹簧与锥台配合,安装十分方便,另外在拆卸时旋转上接头,即可将锥台旋出螺旋弹簧,拆卸也十分方便,方便了筒体的重复使用。
[0013]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使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传递到卡瓦上,同时方便卡瓦的制造,筒体内于卡瓦的上方还设置有压板,螺旋弹簧的下端与压板的上端面顶压配合。
[0014]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螺旋弹簧,同时对螺旋弹簧的轴向压缩进行导向,压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螺旋弹簧的轴向压缩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0015]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导向结构的设置,所述导向结构为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杆,螺旋弹簧套设在导杆的外部。
[0016]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向效果,导杆的上端向上穿入圆杆和锥台中,圆杆和锥台上设置有导杆穿孔。
[0017]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在井下落物起出井后将其卸下,使卡瓦张开解除对打捞头的卡紧,所述导杆穿孔向上延伸至连接体中,连接体上设置有供外部拆卸杆从径向插入且在插入后能够相对于连接体上下移动的插孔,插孔与连接体内的导杆穿孔连通以供拆卸杆插入导杆穿孔中,导杆上与插孔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用于与所述拆卸杆配合、以在拆卸杆向上的提拉作用力下向上移动的配合结构。
[0018]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从两端施力,进而更加容易的将导杆上移,所述插孔有两个,两个插孔位于同一径向上。
[0019]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上接头和筒体之间的可拆连接,同时方便上接头的装配以及插孔的设置,连接体与筒体螺纹连接,连接体包括方便旋拧上接头的六棱柱体,两个插孔分别设置在六棱柱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002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导杆的加工制造以及配合结构的设置,导杆包括导杆本体、固定在导杆本体上端的直径小于导杆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打捞装置,包括:筒体,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筒体下端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以引导井下落物上的打捞头进入筒体内部的锥形引导面;上接头,设置在筒体的上端,用于与打捞管柱相连接;卡瓦,设置在筒体内,卡瓦有至少两瓣,卡瓦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打捞头的卡牙,卡瓦的底部外侧壁与筒体的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面相互配合;螺旋弹簧,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卡瓦的上方,用于受压缩后对卡瓦提供向下的弹性压紧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可拆连接在筒体的上端,上接头包括用于与筒体和打捞管柱分别相连接的连接体,上接头还包括:圆杆,位于连接体的底部,圆杆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圆杆的外径小于螺旋弹簧的内径;锥台,设置在圆杆的下方,锥台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锥台外锥面,所述锥台外锥面供螺旋弹簧的上端套设并顶压,使螺旋弹簧能够向卡瓦提供最大的弹性压紧力;锥台的最大外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锥台的最大外径与螺旋弹簧的内径之间具有设定的直径差,所述直径差使螺旋弹簧受到的向上顶推力大于一定值时能够发生径向变形、从而部分或全部越过锥台并套设在圆杆外部,以使螺旋弹簧向卡瓦提供的弹性压紧力减少或消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内于卡瓦的上方还设置有压板,螺旋弹簧的下端与压板的上端面顶压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迪王龙瓛张家伟刘云云赵建军王守义刘浩赵扬扬穆潇任广磊胡鹏李雪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