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00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包括上、下两套夹紧机构;两套夹紧机构均由剪销座、内锥套、可退锥套、卡瓦和若干剪销组成。卡瓦设置在内锥壳体内,可退锥套设置在内锥壳体内锥面和卡瓦外锥面的相对环空处;剪销座设置在可退锥套的下端;若干剪销通过内锥壳体上与剪销座的配合处设置的若干螺孔,以及剪销座外圆上设置的沟槽将剪销座和可退锥套相对固定,且可退锥套的外锥面和内锥壳体的内锥面相贴合;下夹紧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引鞋,下剪销座和引鞋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不可退挡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落鱼有变径或相同直径的情况,能同时卡紧落鱼两个部位,提高打捞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能以直接提拉的方式实现卡瓦可退式的打捞作业。卡瓦可退式的打捞作业。卡瓦可退式的打捞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


[0001]本技术涉及打捞井下落物的一种打捞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在石油地质钻井过程中,螺瓦式及篮瓦式打捞筒是打捞掉落于井下的圆柱类钻具(以下简称落鱼)时普遍使用的内打捞工具。这种打捞筒中,螺瓦及篮瓦外圆均与外壳体内孔以螺旋的方式配合,可以形成可退式结构和不可退式结构,不可退式结构中设置有防止螺瓦及篮瓦旋转的结构,可退式结构中无限制螺瓦及篮瓦旋转的结构。使用时,当打捞筒与落鱼接触时,在下压力的作用下落鱼进入螺瓦或篮瓦内孔中,然后上提通过打捞筒外壳内的螺旋体斜面使螺瓦或篮瓦夹紧落鱼,进而实现对对落鱼的打捞。由于落鱼在井下常常会出现卡死的现象,实际打捞中更需要可退式打捞筒,但是可退螺瓦式及篮瓦式打捞筒中无限制螺瓦及篮瓦旋转的结构,实际使用中,因钻柱的弹性倒转或操控上的原因,经常会造成螺瓦式及篮瓦旋入可退位置,使打捞作业处于无效状态,并给打捞工具的继续使用带了不可靠的风险,这也是一直以来虽然不可退打捞筒存在未知的打捞风险和困难,其用量依然多于可退打捞筒的主要原因。当螺瓦式及篮瓦式打捞筒将落鱼打捞出井口后,还需要利用钻机上的上卸扣机构将落鱼旋退出打捞筒,这个过程会造成落鱼表面的损伤,但对于一些仪器类的落鱼,是无法利用钻机上的上卸扣机构将落鱼旋退出打捞筒的,这时就需要将打捞筒连带落鱼从钻柱上卸下后,在钻井平台或地面上用管钳等工具进行旋退,这个过程受落鱼从打捞筒中旋出扭矩的影响,存在有费时费力的问题。另外螺瓦式及篮瓦式打捞筒的结构不适用于对较长落鱼下端部分进行抓卡打捞和用钢丝电缆悬挂打捞筒对落鱼进行打捞,其可退方式也不适用于连续油管的打捞等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能够同时卡紧落鱼不同直径部分,并能够以直接提拉的方式实现可退方式的打捞作业,有效提高打捞工具的可靠性及打捞作业的安全性。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包括下夹紧机构,所述下夹紧机构由设置有内锥面的内锥壳体、内孔及外圆均呈锥面的下可退锥套、设置有外锥面的下卡瓦、下剪销座和若干剪销组成;所述下卡瓦设置在所述内锥壳体内,所述下可退锥套设置在所述内锥壳体内锥面和所述下卡瓦外锥面的相对环空处;所述下剪销座设置在所述下可退锥套的下端;若干所述剪销通过所述内锥壳体上与所述下剪销座的配合处设置的若干螺孔,以及所述下剪销座外圆上设置的沟槽将所述下剪销座和下可退锥套相对固定,且所述下可退锥套的外锥面和所述内锥壳体的内锥面相贴合;所述下夹紧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引鞋,所述下剪销座和所述引鞋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不可退挡套。
[0005]进一步地,包括上夹紧机构,所述上夹紧机构由上剪销座、上内锥套、上可退锥套、
上卡瓦和若干剪销组成,所述上夹紧机构的结构和所述下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卡瓦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卡瓦的内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卡瓦和所述上卡瓦上均设置有与下端连通的若干键槽,所述内锥壳体和所述上内锥套的内锥孔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内凸键,若干所述键槽和若干所述内凸键对应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可退锥套和上可退锥套均设置成若干瓣,且下端均用弹性钢丝卡抱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剪销为圆柱头螺钉结构,且在螺纹段和圆柱段相连处设置有圆环形沟槽。
[0010]进一步地,当落鱼表面硬度小于HRC45时,对应卡瓦的内孔设置成经渗氮等表面硬化处理的环状倒刺结构;当落鱼表面硬度大于HRC45时,对应卡瓦的内孔设置成光面,且卡瓦内孔表面不经硬化处理。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夹紧机构和所述下夹紧机构之间设置有加长筒。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其有益效果如下:
[0013]1)能够对落鱼不同直径段实现双卡位卡紧打捞,大大提高打捞作业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作业成本;
[0014]2)能够较精确的控制打捞筒的可退拉力,以直接提拉的方式实现可退方式的打捞作业,且打捞筒内无落物掉井,有效提高打捞工具的可靠性及打捞作业的安全性;
[0015]3)能够满足不同打捞作业方式的工况需求和技术要求,特别是为连续油管和钢丝绳类等高效打捞做业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性较高的打捞工具;
[0016]4)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剪销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为下剪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为上可退锥套和下可退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为带有环状带刺的卡瓦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为图5的K向视图;
[0023]附图7为内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8为图7的A

A截面视图;
[0025]附图9为上剪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0为上内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11为图10的B

B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9]如附图1至11所述的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包括下夹紧机构15,所述下夹紧机构15由设置有内锥面的内锥壳体8、内孔及外圆均呈锥面的下可退锥套6、设置有外锥面的
下卡瓦7、下剪销座4和若干剪销3组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可退锥套6以及下文中所提及的上可退锥套12的内孔呈倒锥面,外圆呈正锥面,如附图4所示。
[0030]所述下卡瓦7设置在所述内锥壳体8内,所述下可退锥套6设置在所述内锥壳体8 内锥面和所述下卡瓦7外锥面的相对环空处;所述下剪销座4设置在所述下可退锥套6 的下端。若干所述剪销3通过所述内锥壳体8上与所述下剪销座4的配合处设置的若干螺孔,以及所述下剪销座4外圆上设置的沟槽将所述下剪销座4和下可退锥套6相对固定,且所述下可退锥套6的外锥面和所述内锥壳体8的内锥面相贴合。所述下夹紧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引鞋1,所述下剪销座4和所述引鞋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不可退挡套2,去除或不去除不可退挡套2可以方便的实现打捞筒可退及不可退功能的转换。
[0031]包括上夹紧机构16,所述上夹紧机构16由上剪销座9、上内锥套10、上可退锥套 12、上卡瓦13和若干剪销3组成,所述上夹紧机构16的结构和所述下夹紧机构15的结构相同,上夹紧机构16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14,如附图1所示。上夹紧机构16和下夹紧机构15打捞落鱼19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上卡瓦13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卡瓦7的内径,各卡瓦内孔直径均略小于所需打捞落鱼19的外圆直径。
[0032]所述下卡瓦7和所述上卡瓦13上均设置有与下端连通的若干键槽17,所述内锥壳体8和所述上内锥套10的内锥孔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夹紧机构(15),所述下夹紧机构(15)由设置有内锥面的内锥壳体(8)、内孔及外圆均呈锥面的下可退锥套(6)、设置有外锥面的下卡瓦(7)、下剪销座(4)和若干剪销(3)组成;所述下卡瓦(7)设置在所述内锥壳体(8)内,所述下可退锥套(6)设置在所述内锥壳体(8)内锥面和所述下卡瓦(7)外锥面的相对环空处;所述下剪销座(4)设置在所述下可退锥套(6)的下端;若干所述剪销(3)通过所述内锥壳体(8)上与所述下剪销座(4)的配合处设置的若干螺孔,以及所述下剪销座(4)外圆上设置的沟槽将所述下剪销座(4)和下可退锥套(6)相对固定,且所述下可退锥套(6)的外锥面和所述内锥壳体(8)的内锥面相贴合;所述下夹紧机构(15)的下端设置有引鞋(1),所述下剪销座(4)和所述引鞋(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不可退挡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退式双卡瓦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紧机构(16),所述上夹紧机构(16)由上剪销座(9)、上内锥套(10)、上可退锥套(12)、上卡瓦(13)和若干剪销(3)组成,所述上夹紧机构(16)的结构和所述下夹紧机构(15)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李晨宣闫林峰于刚刚刘士潮吴海欧
申请(专利权)人:巴州大朴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