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宽上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85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宽上管,包括上管管体,上管管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上管管体的一端开口为六边形结构,上管管体的另一端开口为四边形结构,上管管体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上管管体为对称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上管管体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便于提升管体的整体强度,管体中段的底部高于两端开口的底部,便于使设备与外部车架更好的进行连接,管体为一体注塑而成的无缝钢管,便于使设备更加坚固耐用,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管体的任意一角均为圆角,通过圆角的设计使设备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防止设备安装使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刮伤。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刮伤。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刮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宽上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中间宽上管,特别涉及一种中间宽上管,属于电动车上管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研制出了电动自行车,并不断完善其构造。直到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才得以大量推广,进入无数家庭。201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创新高峰论坛”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截止2013年保有量突破2亿辆,而一直处在争议之中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也将出台。新国标预计将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掀起一场大的变革。2018年1月16日,工信部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16日起面向社会公示。2018年5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8月25日,电动自行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过渡期自2018年8月1日起至2019年4月14日。2019年5月1日起未申领临时标识的“非标”电动自行车不得上路行驶。2021年11月1日起,只有悬挂号牌的合规电动自行车才可上路行驶。2020年8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规范》实施。电动自行车已经是节能环保的一种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主要零部件之一为车架,车架主要零部件包括中间宽上管,现有的上管强度不高,不够坚固,不便于与外部车架连接,且整体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间宽上管。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中间宽上管,一种中间宽上管,包括上管管体,所述上管管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上管管体的一端开口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上管管体的另一端开口为四边形结构,所述上管管体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管管体为对称性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管管体的任意一角均为圆角。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管管体为一体注塑而成的无缝钢管。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管管体中段的底部高于两端开口的底部。
[0010]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上管管体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便于提升管体的整体强度,管体中段的底部高于两端开口的底部,便于使设备与外部车架更好的进行连接,管体为一体注塑而成的无缝钢管,便于使设备更加坚固耐用,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管体的任意一角均为圆角,通过圆角的设计使设备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防止设备安装使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刮伤。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中;1、上管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宽上管,包括上管管体1,上管管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上管管体1的一端开口为六边形结构,上管管体1的另一端开口为四边形结构,上管管体1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
[0022]进一步的,上管管体1为对称性结构,有利于使设备更加美观。
[0023]进一步的,上管管体1的任意一角均为圆角,便于提升设备整体安全性,防止设备安装使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刮伤。
[0024]进一步的,上管管体1为一体注塑而成的无缝钢管,便于使设备更加坚固耐用,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5]进一步的,上管管体1中段的底部高于两端开口的底部,便于使设备与外部车架更好的进行连接。
[0026]具体的,上管管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上管管体1的一端开口为六边形结构,上管管体1的另一端开口为四边形结构,上管管体1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便于提升管体的整体强度,管体中段的底部高于两端开口的底部,便于使设备与外部车架更好的进行连接,管体为一体注塑而成的无缝钢管,便于使设备更加坚固耐用,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上管管体1的任意一角均为圆角,通过圆角的设计使设备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防止设备安装使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刮伤。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宽上管,包括上管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管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上管管体(1)的一端开口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上管管体(1)的另一端开口为四边形结构,所述上管管体(1)中部的尺寸大于两端开口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宽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管体(1)为对称性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希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杉泰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