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49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其结构包括阀体、接管、阀盖、丝杆、手轮、隔膜、阀瓣、去淤机构和防沾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阀盖上设置了去淤机构,再通过密封垫与海绵与丝杆进行接触后,令丝杆螺旋伸缩后其上沾附的淤泥依次与密封垫和海绵接触后进行挤压去除,达到提高对缝隙淤泥的去淤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的优点,并且通过在阀瓣上设置了防沾层,令阀座闭合时通过防沾效果较强的防沾层与淤泥进行接触防沾,达到减少阀瓣的淤泥沾附,避免阀瓣增重,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


[0001]本技术属于排泥阀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

技术介绍

[0002]排泥阀又名盖阀,常用于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底排放污泥用,排泥阀的适用介质为原生污水,介质的温度一般应小于50℃,其工作水深小于10米,排泥阀也用于水处理工厂做为排放水池内的污泥及废水,通过手轮对阀体进行施力使用,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简易便利,安装较为广泛;
[0003]随着时代的发展,排泥阀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的排泥阀在使用时丝杆外侧螺旋缝隙常容易沾附淤泥,在处理时通常通过在螺纹处加设较为简易橡胶结构对淤泥进行挤压去除,时间久后便容易形成磨损,导致排泥阀使用时较难提高对丝杆缝隙淤泥的去淤操作,影响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并且阀瓣闭合使用时常容易与淤泥进行接触沾附,使阀瓣自重增加,不利施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以解决排泥阀使用时较难提高对丝杆缝隙淤泥的去淤操作,影响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并且阀瓣闭合使用时常容易与淤泥进行接触沾附,使阀瓣自重增加,不利施力使用的问题,达到提高对缝隙淤泥的去淤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并且减少阀瓣的淤泥沾附,避免阀瓣增重,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包括阀体、接管、阀盖、丝杆、手轮、隔膜、阀瓣、去淤机构和防沾层,所述阀体左端一体铸造有接管,所述阀盖底侧周沿与阀体螺栓固定,所述丝杆外壁与阀盖螺纹连接,并且丝杆顶端焊接有手轮,所述隔膜顶端通过粘合剂粘设于阀盖上,所述丝杆底端固定安装有阀瓣,所述去淤机构外壁顶端与阀盖螺栓连接,所述阀瓣底侧通过粘合剂粘设有防沾层,所述去淤机构由筒体、旋盖、防滑纹、密封垫、嵌槽和海绵组成,所述筒体外壁底端与旋盖螺纹连接,所述旋盖外侧周沿一体成型有突出的防滑纹,所述密封垫底侧嵌入贴合于旋盖上,所述筒体内壁开设有嵌槽,所述海绵外侧与嵌槽过盈配合,所述筒体外壁顶端与阀盖螺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膜内壁与丝杆滑动接触,并且隔膜底面与筒体相互贴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嵌槽内壁为圆柱状结构,并且嵌槽内壁为光滑表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顶面与海绵相互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和海绵内侧中心处与丝杆外壁滑动接触。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纹的数量设置有两处以上,并且防滑纹相邻间在旋盖上呈等距间隔分布。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阀瓣底侧周沿与阀体相互贴合,所述防沾层的厚度尺寸大小为0.3cm。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为解决排泥阀使用时较难提高对丝杆缝隙淤泥的去淤操作,影响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的问题,通过在阀盖上设置了去淤机构,再通过密封垫与海绵与丝杆进行接触后,令丝杆螺旋伸缩后其上沾附的淤泥依次与密封垫和海绵接触后进行挤压去除,达到提高对缝隙淤泥的去淤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的优点。
[0017]2)、为解决阀瓣闭合使用时常容易与淤泥进行接触沾附,使阀瓣自重增加,不利施力使用的问题,通过在阀瓣上设置了防沾层,令阀座闭合时通过防沾效果较强的防沾层与淤泥进行接触防沾,达到减少阀瓣的淤泥沾附,避免阀瓣增重,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去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阀体

1、接管

2、阀盖

3、丝杆

4、手轮

5、隔膜

6、阀瓣
ꢀ‑
7、去淤机构

8、防沾层

9、筒体

81、旋盖

82、防滑纹

83、密封垫

84、嵌槽

85、海绵

8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包括阀体1、接管2、阀盖3、丝杆4、手轮 5、隔膜6、阀瓣7、去淤机构8和防沾层9,阀体1左端一体铸造有接管2,阀盖3底侧周沿与阀体1螺栓固定,丝杆4外壁与阀盖3螺纹连接,并且丝杆4顶端焊接有手轮5,隔膜6顶端通过粘合剂粘设于阀盖3上,丝杆4底端固定安装有阀瓣7,去淤机构8外壁顶端与阀盖3螺栓连接,阀瓣7底侧通过粘合剂粘设有防沾层9,去淤机构8由筒体81、旋盖82、防滑纹83、密封垫 84、嵌槽85和海绵86组成,筒体81外壁底端与旋盖82螺纹连接,旋盖82外侧周沿一体成型有突出的防滑纹83,密封垫84底侧嵌入贴合于旋盖82上,筒体81内壁开设有嵌槽85,海绵86 外侧与嵌槽85过盈配合,筒体81外壁顶端与阀盖3螺栓连接。
[0024]其中,所述隔膜6内壁与丝杆4滑动接触,并且隔膜6底面与筒体81相互贴合,使其与去淤机构8配合,提高去淤效果。
[0025]其中,所述嵌槽85内壁为圆柱状结构,并且嵌槽85内壁为光滑表面,摩擦力较小,利于使用便利。
[0026]其中,所述密封垫84顶面与海绵86相互贴合,使其相互配合,提高对淤泥的去除效果。
[0027]其中,所述密封垫84和海绵86内侧中心处与丝杆4外壁滑动接触,使其与丝杆4接
触,对其上的缝隙淤泥进行有效的挤压去除。
[0028]其中,所述防滑纹83的数量设置有两处以上,并且防滑纹83相邻间在旋盖82上呈等距间隔分布,便于手部的施力旋动。
[0029]其中,所述阀瓣7底侧周沿与阀体1相互贴合,所述防沾层9的厚度尺寸大小为0.3cm,规格较小,利于安装使用。
[0030]本专利所述的防沾层9是一种聚四氟乙烯板,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压坯、烧结、旋切而成,具有极为优越的综合性能,是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不粘附任何物质,力学性能它的摩擦系数极小,仅为聚乙烯的1/5,这是全氟碳表面的重要特征,又由于氟

碳链分子间作用力极低,所以具有较强的不粘性。
[0031]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本装置安装放置于合适的位置,随后,当需要进行排泥时,便可以通过对手轮5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旋力,使其受力后随之带动丝杆4在阀盖3上进行相对的螺旋转动,使丝杆4在阀盖3上进行向上的螺旋推出后,令丝杆4随之带动阀瓣7在阀体1 内进行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包括阀体(1)、接管(2)、阀盖(3)、丝杆(4)、手轮(5)、隔膜(6)和阀瓣(7),所述阀体(1)左端一体铸造有接管(2),所述阀盖(3)底侧周沿与阀体(1)螺栓固定,所述丝杆(4)外壁与阀盖(3)螺纹连接,并且丝杆(4)顶端焊接有手轮(5),所述隔膜(6)顶端通过粘合剂粘设于阀盖(3)上,所述丝杆(4)底端固定安装有阀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淤机构(8)和防沾层(9),所述去淤机构(8)外壁顶端与阀盖(3)螺栓连接,所述阀瓣(7)底侧通过粘合剂粘设有防沾层(9),所述去淤机构(8)由筒体(81)、旋盖(82)、防滑纹(83)、密封垫(84)、嵌槽(85)和海绵(86)组成,所述筒体(81)外壁底端与旋盖(82)螺纹连接,所述旋盖(82)外侧周沿一体成型有突出的防滑纹(83),所述密封垫(84)底侧嵌入贴合于旋盖(82)上,所述筒体(81)内壁开设有嵌槽(85),所述海绵(86)外侧与嵌槽(85)过盈配合,所述筒体(81)外壁顶端与阀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回水吴鸿伟洪双飞吴威建
申请(专利权)人:斯亿卡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