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79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该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包括筒体以及覆盖在所述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盖与预埋在所述浮置板道床内的预埋件可拆卸式连接。该观察筒通过采用分体式的筒体和筒盖,当混凝土浇筑后,筒盖可以留在道床表面,防止人员掉落。筒盖开有孔,用于将道床上部积水引流至基底水沟。此外,由于观察筒筒体为非承载部件,在浮置板道床结构中,不承担竖向荷载,仅在浇筑混凝土时起支承作用,因此当混凝土成型之后即丧失用途。而筒体则可以回收,以用于下一次浮置板浇筑使用,从而可以节省筒体成本。省筒体成本。省筒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便于查看浮置板道床的实用状态和道床底部水沟、基础道床的实用状态,通常在浮置板道床的中部设置观察筒。在水沟拥堵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该观察筒疏通部分拥堵的基底水沟。
[0003]观察筒通常包括筒体以及位于筒体上方的筒盖,以防止人员掉落,然而现有的观察筒的筒体和筒盖通常采用整体制造的方式,使用时利用金属筒体作为浇筑模具,防止混凝土流入观察筒内部,当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观察筒就留在浮置板道床内无法取出,因而导致观察筒无法重复利用,另外,现有的观察筒体积大,不利于运输,而且观察筒大多采用金属制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以及覆盖在所述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盖与预埋在所述浮置板道床内的预埋件可拆卸式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便于与浇筑后的浮置板道床分离的隔离层。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由多个板状件围合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板状件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筒体是可折叠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观察筒还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支承板与所述突出部可拆卸式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承板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在展开状态呈矩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板呈矩形,所述支承板的对角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突出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孔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筒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适于在浇筑所述浮置板道床时将所述观察筒固定在所述浮置板道床下方的水沟盖板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水沟盖板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筒盖可拆卸式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组件穿过的通孔。
[0015]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观察筒通过采用分体式的筒体和筒盖,当混凝土浇筑后,筒盖可以留在道床表面,防止人员掉落。筒盖开有孔,用于将道床上部积水引流至基底
水沟。此外,由于观察筒筒体为非承载部件,在浮置板道床结构中,不承担竖向荷载,仅在浇筑混凝土时起支承作用,因此当混凝土成型之后即丧失用途。而筒体则可以回收,以用于下一次浮置板浇筑使用,从而可以节省筒体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在浇筑混凝土前的剖视图;
[0017]图2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剖视图,其中固定组件被移除。
[0018]图3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体在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0019]图4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体在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
[0020]图5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支承板的俯视图。
[0021]图6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体和支承板连接在一起的俯视图。
[0022]图7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0024]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002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其包括筒体以及覆盖在所述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盖与预埋在所述浮置板道床内的预埋件可拆卸式连接。
[0026]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在浇筑混凝土前的剖视图;图2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剖视图,其中固定组件被移除;图3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体在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体在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图5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支承板的俯视图;图6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体和支承板连接在一起的俯视图;以及图7示出图1中的观察筒的筒盖的俯视图。
[00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的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筒体1以及覆盖在该筒体1上的筒盖2,其中筒盖2抵靠在筒体 1上,并例如经由螺栓9穿过筒盖2上的安装孔22与预埋在浮置板道床内的预埋件3可拆卸式连接。该观察筒通过采用分体式的筒体1和筒盖2,当混凝土浇筑后,筒盖2可以留在道床表面,防止人员掉落。筒盖2开有孔21,用于将道床上部积水引流至基底水沟,其中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条形孔,圆形孔和矩形孔等,且孔的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此外,由于观察筒为非承载部件,在浮置板道床结构中,不承担竖向荷载,仅在浇筑混凝土时起支承作用,因此当混凝土成型之后即丧失用途,此时筒体1可以回收,以用于下一次浮置板浇筑使用,从而可以节省筒体成本。而且,该观察筒的筒体1可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002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筒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离材
料,以便于同混凝土浇筑的浮置板道床分离。该隔离材料可以为涂刷在筒体1外表面上的隔离剂,也可以是包覆在筒体1外表面上的隔离层。
[002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筒体1由10 个板状件11围合形成,相邻的两个板状件11例如通过铰链12(上铰链 12A和下铰链12B)铰接在一起,以使得筒体1是可折叠的,如图4所示。这样可以有效减小筒体1的体积,例如可以为原筒体1体积的约1/2,从而提高运输和储藏效率。
[003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10个板状件和位于上层的 10个上铰链12A和位于下层的10下铰链12B,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板状件10的数量以及铰链12的数量及布局应根据观察筒的形状和安装状态等具体情况具体设计。
[003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该观察筒还包括支承板5,该支承板5位于筒体1内,筒体1内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13,支承板5与突出部13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例如通过螺栓4与设置在突出部13上的第一连接孔14连接,以保证支承板5不掉落。该观察筒通过设置支承板5,可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筒体 1失稳折叠。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支承板5与突出部13的连接方式还包括但不限于销接、点焊等多种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的观察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以及覆盖在所述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盖与预埋在所述浮置板道床内的预埋件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便于与浇筑后的浮置板道床分离的隔离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由多个板状件围合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板状件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筒体是可折叠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察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支承板与所述突出部可拆卸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观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承板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李阔高岩闫宇智丁德云邵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