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38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特别是一种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包括锥堵,锥堵本体装在换热管的一端,锥堵本体小直径端置于换热管内,锥堵本体的大直径端置于换热管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用锥堵将管口嵌紧,维修方便,简单,成本低,应用效果良好。应用效果良好。应用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特别是一种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设备,而换热管频繁出现漏占也制约着换热器的使用,动火焊接消除漏点由于受物料性质的影响,例如内部或周边存在易爆或易燃的物质存在,在工艺处理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动火的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
[0004]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包括锥堵,锥堵本体装在换热管的一端,锥堵本体小直径端置于换热管内,锥堵本体的大直径端置于换热管外或与换热管底端相平齐设置。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用锥堵将管口嵌紧,维修方便,简单,成本低,应用效果良好。
[0007]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是:
[0008]锥堵本体的小直径端为换热管内径的0.9~0.95倍;锥堵本体的大直径端为换热管内径的1.1~1.2倍。
[0009]锥堵本体的长度为换热管内径的1.2~1.5倍。
[0010]锥堵本体采用铜材质或低碳钢材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锥堵尺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述本技术:
[0014]一种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参见附图1至附图2,图中:管板1、换热管2、锥堵本体3、换热管内径d,小直径端d1,大直径端d2,长度L。
[0015]本实施例中,锥堵本体3装在换热管2的底端,换热管2的底端装在管板1上,锥堵本体3小直径端d1置于换热管1内,锥堵本体3的大直径端d2置于换热管2外或与换热管底2端相平齐设置,优选置于换热管2外一部分。
[0016]锥堵本体3的材质优选铜材质,也可以采用低碳钢材质。
[0017]用锥堵本体将换热管2的管口嵌紧,维修方便,简单,成本低,应用效果良好。
[0018]锥堵本体3的小直径端d1为换热管内径d的0.9~0.95倍,优选0.95倍;锥堵本体3的大直径端为换热管内径d的1.1~1.2倍,优选1.2倍。锥堵本体3的长度L为换热管内径d的
1.2~1.5倍,优选1.5倍。
[0019]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换热管内径d,根据换热管内径d采用车床加工出带有锥度的锥堵本体3,除锈并清理,长度L,先用小锤将锥堵本体3嵌紧在换热管2的底端,再用大锤将锥堵本体3进一步砸紧。本实施例的好处是安全可靠,克服了换热管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进行明火焊接类操作的弊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包括锥堵,其特征在于:锥堵本体装在换热管的一端,锥堵本体小直径端置于换热管内,锥堵本体的大直径端置于换热管外或与换热管底端相平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束消漏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堵本体的小直径端为换热管内径的0.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范玉东刘存泽江春兴武志民张宝祥郑喜明孙海超朱宏王向光郭大朋郭胜伟李皓遆静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