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22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4
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轨道和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弹力管穿过传动轮和挤压轮之间,通过夹持气缸内的夹持架对弹力管进行夹持,通过夹持架带动弹力管进行送料,当活动块运输到位后,夹持气缸松开,驱动电机反转带动活动块复位,然后继续对弹力管进行夹持,重复以上操作进行送料,并且根据弹力管道的不同通过紧固螺栓将夹持架从夹持气缸顶部取下,更换对应弹力管尺寸的夹持架进行夹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增加了上料速度,解决了采用人工拉扯的方式对弹力管进行上料,不仅增加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并且上料效率低,降低了加工速度的问题。降低了加工速度的问题。降低了加工速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弹力管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弹力管由橡胶或乳胶制成的弹力胶管,可以用在拉力器等力量锻炼的器械中。运动员或锻炼午反复拉伸弹力胶管,以达到锻炼力量的目的。而现有的弹力胶管是由一种材料单层所制成,切割是一种物理动作。狭义的切割是指用刀等利器将物体切开;广义的切割是指利用工具,如机床、火焰等将物体,使物体在压力或高温的作用下断开。数学中也有引申出的"切割线",是指能将一个平面分成几个部分的直线。切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0003]弹力管在进行加工时需要通过上料结构进行上料,但是现有的弹力管上料结构在进行上料时,大多都采用人工拉扯的方式对弹力管进行上料,不仅增加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并且上料效率低,降低了加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解决了采用人工拉扯的方式对弹力管进行上料,不仅增加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并且上料效率低,降低了加工速度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轨道和驱动电机,所述固定轨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固定轨道的内腔,所述固定轨道的内腔开设有与滑动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输出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一端与夹持气缸输出块的表面相互抵触,所述夹持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触块,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固定轨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驱动轴的左端从右到左依次贯穿活动块和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左侧。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表面与活动块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的表面与固定板的内腔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轨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轮。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架的顶部通过连接块滑动连接有升降架。
[0012]优选的,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升降架和限位架并延伸至限位架的内腔。
[0013]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表面与限位架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挤压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固定底座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轨道和驱动电机,固定轨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固定轨道的内腔,固定轨道的内腔开设有与滑动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气缸,夹持气缸输出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持架,夹持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与夹持气缸输出块的表面相互抵触,夹持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触块,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固定轨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驱动轴的左端从右到左依次贯穿活动块和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左侧,通过将弹力管穿过传动轮和挤压轮之间,通过夹持气缸内的夹持架对弹力管进行夹持,驱动轴带动活动块在固定轨道内滑动,通过夹持架带动弹力管进行送料,当活动块运输到位后,夹持气缸松开,驱动电机反转带动活动块复位,然后继续对弹力管进行夹持,重复以上操作进行送料,并且根据弹力管道的不同通过紧固螺栓将夹持架从夹持气缸顶部取下,更换对应弹力管尺寸的夹持架进行夹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增加了上料速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中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固定底座;2、固定轨道;3、驱动电机;4、活动块;5、滑动块;6、滑动槽;7、夹持气缸;8、夹持架;9、紧固螺栓;10、抵触块;11、驱动轴;12、固定板;13、限位架;14、传动轮;15、连接块;16、升降架;17、调节杆;18、挤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轨道2和驱动电机3,其特征在于:固定轨道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4,活动块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5,滑动块5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固定轨道2的内腔,固定轨道2的内腔开设有与滑动块5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6,活动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气缸7,夹持气缸7输出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持架8,夹持架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9,紧固螺栓9的一端与夹持气缸7输出块的表面相互抵触,
夹持架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触块10,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1,固定轨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驱动轴11的左端从右到左依次贯穿活动块4和固定板12并延伸至固定板12的左侧,驱动轴11的表面与活动块4的内腔螺纹连接,驱动轴11的表面与固定板12的内腔转动连接。
[0021]本技术中,通过将弹力管穿过传动轮14和挤压轮18之间,通过夹持气缸7内的夹持架8对弹力管进行夹持,驱动轴11带动活动块4在固定轨道2内滑动,通过夹持架8带动弹力管进行送料,当活动块4运输到位后,夹持气缸7松开,驱动电机3反转带动活动块4复位,然后继续对弹力管进行夹持,重复以上操作进行送料,并且根据弹力管道的不同通过紧固螺栓9将夹持架8从夹持气缸7顶部取下,更换对应弹力管尺寸的夹持架8进行夹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增加了上料速度。
[002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轨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3,限位架1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轮14,传动轮14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架1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15滑动连接有升降架16,升降架1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升降架16和限位架13并延伸至限位架13的内腔,调节杆17的表面与限位架13的内腔螺纹连接,升降架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挤压轮18。
[002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转动调节杆17带动升降架16在限位架13内滑动,调节挤压轮18和传动轮1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轨道(2)和驱动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5),所述滑动块(5)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固定轨道(2)的内腔,所述固定轨道(2)的内腔开设有与滑动块(5)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6),所述活动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气缸(7),所述夹持气缸(7)输出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持架(8),所述夹持架(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9),所述紧固螺栓(9)的一端与夹持气缸(7)输出块的表面相互抵触,所述夹持架(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触块(10),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1),所述固定轨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驱动轴(11)的左端从右到左依次贯穿活动块(4)和固定板(12)并延伸至固定板(12)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候性耐拉弹力管的生产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全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景康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