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松花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05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包括支架、下模本体、伺服电机和桌体,所述支架上方安装有下模本体,且下模本体左端设置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而且伺服电机右侧输出端固定有丝杆,所述下模本体前后侧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上端设置有支撑长条,并且支撑长条右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所述桌体下端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且桌体右侧固定有第一手柄,并且桌体上方固定有第三限位块。该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安装有丝杆,启动伺服电机时,驱动丝杆带动第二限位块滑动,带动下模本体滑动,第二限位块后侧安装有橡胶圈,当下模本体受上方压力时,避免了因压力导致下模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块断裂。限位块断裂。限位块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

技术介绍

[0002]在沿海地段,机电厂非常之多,主要是薄板加工,分别有镭射下料、去毛刺、攻牙、沉孔、倒角、折弯、焊接、打磨、喷漆等等,单选折弯这道工艺,折弯下模分别要用到4V槽、6V槽、8V槽等等,根据不同的板厚会更换不同的下模本体,然而目前市场上更换下模本体的方法依然是手工换,由于下模本体比较笨重,在更换的过程中,稍微疏忽就会将下模本体掉落在地上,会出现很多安全事故,经常会出现砸到脚和砸到手的情况,对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给工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
[0003]因此我们便提出了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人工更换折弯下模本体(V槽)时掉落在地上对人身造成伤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包括支架、下模本体、伺服电机和桌体,所述支架上方安装有下模本体,且下模本体左端设置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而且伺服电机右侧输出端固定有丝杆,所述下模本体前后侧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上端设置有支撑长条,并且支撑长条右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所述桌体下端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且桌体右侧固定有第一手柄,并且桌体上方固定有第三限位块,同时桌体前侧焊接有第二手柄。
[0006]优选的,所述支架上方安装有滑块,且支架与滑块相互平行。
[0007]优选的,所述下模本体前后两侧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关于下模本体横向中心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并且第一限位块为耐磨橡胶材质。
[0008]优选的,所述下模本体底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外尺寸大于滑块的外尺寸,并且滑槽与滑块构成滑动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下模本体右端开设有第一盲槽,且第一盲槽关于下模本体横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开设有2个,并且第一盲槽与下模本体相互平行下。
[0010]优选的,所述丝杆贯穿在第二限位块左右内侧,且丝杆关于下模本体的横向中心线前后设置有2个,并且丝杆与下模本体相互平行。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后侧包裹着橡胶圈,且第二限位块后侧橡胶圈与下模本体内的第一盲槽相互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长条为橡胶材质,且支撑长条与第二盲槽相贴合,并且支撑长条关于下模本体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固定有2个。
[0013]优选的,所述桌体上方的第三限位块与支架上方的滑块为相同尺寸,且第三限位块与滑块的横向中心线重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
[0015](1)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为橡胶材质,使得下模本体受压力时,第一限位块可保护丝杆,避免了下模本体受压力导致丝杆断裂,增加了实用性;
[0016](2)设置有丝杆,启动伺服电机时,驱动丝杆带动第二限位块滑动,从而带动下模本体滑动,增加了便捷性;
[0017](3)设置有橡胶圈,第二限位块后侧安装有橡胶圈,当下模本体受上方压力时,避免了因压力导致下模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块断裂,从而增加了使用性;
[0018](4)设置有万向轮,使得更换下模本体时,可使用万向轮将桌体上方的第三限位块与支架上面的滑块对齐,从而可以将下模本体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螺纹杆带动下模本体滑到桌体上面的第三限位块外侧,增加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下模本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支架;101、滑块;2、下模本体;201、第一限位块;202、滑槽;203、第一盲槽;3、连接块;4、伺服电机;5、丝杆;6、第二限位块;601、橡胶圈;7、支撑长条;8、第二盲槽;9、桌体;10、万向轮;11、第一手柄;12、第三限位块;13、第二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包括支架1、滑块101、下模本体2、第一限位块201、滑槽202、第一盲槽203、连接块3、伺服电机4、丝杆5、第二限位块6、橡胶圈601、支撑长条7、第二盲槽8、桌体9、万向轮10、第一手柄11、第三限位块12和第二手柄13,支架1上方安装有下模本体2,且下模本体2左端设置有连接块3,并且连接块3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4,而且伺服电机4右侧输出端固定有丝杆5,下模本体2前后侧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6,且第二限位块6上端设置有支撑长条7,并且支撑长条7右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8,桌体9下端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0,且桌体9右侧固定有第一手柄11,并且桌体9上方固定有第三限位块12,同时桌体9前侧焊接有第二手柄13。
[0027]支架1上方安装有滑块101,且支架1与滑块101相互平行,上述结构的设计,为下面的安装工作提供了方便。
[0028]下模本体2前后两侧固定有第一限位块201,且第一限位块201关于下模本体2横向中心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并且第一限位块201为耐磨橡胶材质,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下模本体2受压力时,第一限位块201可保护丝杆5,避免了下模本体受压力导致丝杆5断裂,增
加了实用性。
[0029]下模本体2底部开设有滑槽202,且滑槽202外尺寸大于滑块101的外尺寸,并且滑槽202与滑块101构成滑动结构,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下模本体2能够很灵活的在滑块101上方滑动,有利于下模本体2维修和更换,增加了便捷性。
[0030]下模本体2右端开设有第一盲槽203,且第一盲槽203关于下模本体2横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开设有2个,并且第一盲槽203与下模本体2相互平行下,上述结构的设计,对更换下模本体2提供了方便,增加了便捷性。
[0031]丝杆5贯穿在第二限位块6左右内侧,且丝杆5关于下模本体2的横向中心线前后设置有2个,并且丝杆5与下模本体2相互平行,上述结构的设计,启动伺服电机4驱动丝杆5带动第二限位块6,从而带动下模本体2进行左右互滑动,对更换下模本体增加了便捷性和安全性。
[0032]第二限位块6后侧包裹着橡胶圈601,且第二限位块6后侧橡胶圈601与下模本体2内的第一盲槽203相互贴合,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包括支架(1)、下模本体(2)、伺服电机(4)和桌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方安装有下模本体(2),且下模本体(2)左端设置有连接块(3),并且连接块(3)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4),而且伺服电机(4)右侧输出端固定有丝杆(5),所述下模本体(2)前后侧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6),且第二限位块(6)上端设置有支撑长条(7),并且支撑长条(7)右内侧开设有第二盲槽(8),所述桌体(9)下端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0),且桌体(9)右侧固定有第一手柄(11),并且桌体(9)上方固定有第三限位块(12),同时桌体(9)前侧焊接有第二手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方安装有滑块(101),且支架(1)与滑块(101)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本体(2)前后两侧固定有第一限位块(201),且第一限位块(201)关于下模本体(2)横向中心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并且第一限位块(201)为耐磨橡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折弯机的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本体(2)底部开设有滑槽(202),且滑槽(202)外尺寸大于滑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达
申请(专利权)人:詹松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