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95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包括挤出装置、支撑板、滑轨和支撑座,所述挤出装置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安装有凸轮,所述滑轨螺栓安装在挤出装置的上端面,所述立板的顶部贯穿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端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轴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切刀,且第二切刀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支撑座固定在立板的侧面,所述锁紧杆端头处的挤出装置上预留有限位孔。该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在挤压成型的同时即可实现对分色带的分切操作,并且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分切的宽度,同时能够对分色带的边缘处进行切边修整。分色带的边缘处进行切边修整。分色带的边缘处进行切边修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分色带加工
,具体为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分色带是包裹在电缆芯外部的薄膜材料,通过包裹上不同颜色的分色带,方便区分不同功能的线缆,并且分色带对电缆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电缆分色带的加工是通过融化之后的液态物质挤压而成的,而为了适应不同电缆的使用需求,在挤压之后需要对分色带进行分切操作,然而现有的电缆分色带分切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0003]1.现有的电缆分色带的分切大多是挤压操作之后完成的,没有在挤压成型的同时就对分色带进行分切操作,也无法快速的调节需要分切的宽度;
[0004]2.并且挤压过后的分色带其边缘处不够齐平,缺少切边的结构,因此增加了生产的劳动强度。
[000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电缆分色带分切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没有在挤压成型的同时就对分色带进行分切操作,也无法快速的调节需要分切的宽度,并且挤压过后的分色带其边缘处不够齐平,缺少切边的结构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包括挤出装置、支撑板、滑轨和支撑座,所述挤出装置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切刀,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和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支撑板的顶部贯穿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安装有凸轮,且连接轴通过皮带轮机构和收卷轴相连,所述滑轨螺栓安装在挤出装置的上端面,且滑轨上活动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贯穿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端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轴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切刀,且第二切刀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端头处通过第二弹簧和立板相连,所述支撑座固定在立板的侧面,且支撑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端头处的挤出装置上预留有限位孔,且挤出装置的边缘处刻画有刻度线。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2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调节杆和第一切刀为螺纹连接,并且第一切刀的端头处和挤出装置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截面为圆形,且其中间部分截面为矩形,并且连接轴和凸轮为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切刀和立板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切刀的长度大于第一切刀的长度。
[0011]优选的,所述锁紧杆和支撑座为转动连接,且锁紧杆的截面为“Z”字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锁紧杆和限位孔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孔在挤出装置上等间距分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在挤压成型的同时即可实现对分色带的分切操作,并且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分切的宽度,同时能够对分色带的边缘处进行切边修整;
[0014]1.按压锁紧杆带动其转动与限位孔分离,即可实现立板在滑轨上滑动,这样能够对分切的宽度进行调节,并通过凸轮的驱动能够带动第二切刀小幅度的转动,进而保证切割的顺畅性;
[0015]2.通过调节杆的转动能够改变2个第一切刀的间距,进而调节切边的宽度,由于第二切刀的端头处与挤出装置相贴合,这样能够避免跟随调节杆而转动,进而能够提升对电缆分色带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挤出装置;2、固定板;3、调节杆;4、第一切刀;5、支撑板;6、连接轴;7、凸轮;8、皮带轮机构;9、收卷轴;10、立板;11、滑轨;12、活动轴;13、第一弹簧;14、第二切刀;15、限位杆;16、第二弹簧;17、支撑座;18、锁紧杆;19、限位孔;20、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包括挤出装置1、固定板2、调节杆3、第一切刀4、支撑板5、连接轴6、凸轮7、皮带轮机构8、收卷轴9、立板10、滑轨11、活动轴12、第一弹簧13、第二切刀14、限位杆15、第二弹簧16、支撑座17、锁紧杆18、限位孔19和刻度线20,挤出装置1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调节杆3,并且调节杆3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切刀4,支撑板5的底部和固定板2固定连接,且支撑板5的顶部贯穿有连接轴6,连接轴6的外侧安装有凸轮7,且连接轴6通过皮带轮机构8和收卷轴9相连,滑轨11螺栓安装在挤出装置1的上端面,且滑轨11上活动设置有立板10,立板10的顶部贯穿有活动轴12,且活动轴12的两端缠绕有第一弹簧13,活动轴1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切刀14,且第二切刀14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杆15,并且限位杆15的端头处通过第二弹簧16和立板10相连,支撑座17固定在立板10的侧面,且支撑座17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锁紧杆18,锁紧杆18端头处的挤出装置1上预留有限位孔19,且挤出装置1的边缘处刻画有刻度线20;
[0024]调节杆3上设置有2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调节杆3和第一切刀4为螺纹连接,并
且第一切刀4的端头处和挤出装置1相贴合,通过转动调节杆3带动2个第一切刀4移动进而改变两者的间距,用于不同宽度的切边操作;
[0025]连接轴6的两端截面为圆形,且其中间部分截面为矩形,并且连接轴6和凸轮7为滑动连接,凸轮7也能够在连接轴6的中间部分滑动,跟随立板10的移动而移动;
[0026]第二切刀14和立板10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切刀14的长度大于第一切刀4的长度,凸轮7转动并推动第二切刀14通过活动轴12在立板10上转动,通过第二切刀14上下的活动能够提升切割的顺畅性;
[0027]锁紧杆18和支撑座17为转动连接,且锁紧杆18的截面为“Z”字形结构,锁紧杆18和限位孔19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孔19在挤出装置1上等间距分布,通过按压锁紧杆18带动其端头处与限位孔19分离,即可实现立板10在滑轨11上滑动,通过第一弹簧13的弹性能够带动锁紧杆18卡在不同位置的限位孔19内,实现对立板10位置的固定。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时,如图3所示,首先需要对挤出的分色带进行切边操作时,通过转动调节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褶皱的电缆分色带挤出分切装置,包括挤出装置(1)、支撑板(5)、滑轨(11)和支撑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装置(1)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调节杆(3),并且调节杆(3)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切刀(4),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和固定板(2)固定连接,且支撑板(5)的顶部贯穿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外侧安装有凸轮(7),且连接轴(6)通过皮带轮机构(8)和收卷轴(9)相连,所述滑轨(11)螺栓安装在挤出装置(1)的上端面,且滑轨(11)上活动设置有立板(10),所述立板(10)的顶部贯穿有活动轴(12),且活动轴(12)的两端缠绕有第一弹簧(13),所述活动轴(1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切刀(14),且第二切刀(14)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杆(15),并且限位杆(15)的端头处通过第二弹簧(16)和立板(10)相连,所述支撑座(17)固定在立板(10)的侧面,且支撑座(17)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锁紧杆(18),所述锁紧杆(18)端头处的挤出装置(1)上预留有限位孔(19),且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中明林雨潇丁建新徐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鸿韵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