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63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它包括机架,机架固定有浸泡器和锅炉;浸泡器设有第一上开口和茶水出口,浸泡器底板贯穿有一根带下开口的导向管,导向管上端伸出第一上开口,导向管内竖向滑动配合有一个磁性转子且该磁性转子与导向管周向限位,浸泡器底板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设有丝杠,该丝杠经下开口伸入导向管内且与磁性转子旋合;该磁吸式浸泡组件还包括一个与磁性转子吸附且随磁性转子同步升降的导磁茶隔;机架安装有横向驱动副,横向驱动副的活动部设有用于遮盖第一上开口中除导向管和条板以外区域的封板。该浸泡组件能自动完成茶水冲泡。浸泡组件能自动完成茶水冲泡。浸泡组件能自动完成茶水冲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泡茶机械设备
,具体讲是一种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然而现阶段的推广却遭遇到一定的瓶颈,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茶文化均是手工浸泡,需要将茶叶放置到茶杯内,再倒入适量的热水并冲泡一定的时间,喝完茶后再将茶叶从茶杯倒掉,上述步骤速度太慢,费时费力,明显不符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故推广困难。尤其是在餐厅、茶楼等客流量大的营业场合,往往每天需要冲泡大量的茶水,但上述纯手动操作效率较低,速度慢,一人一次性只能冲泡一杯或几杯,根本无法批量倒茶,而导致人力成本高、负担重。总之现有的纯手动式人工冲泡显然难以满足商用及推广的需求。
[0003]当然,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自动泡茶机,但多以咖啡机原理进行工作,泡茶过程均是简单的热水冲泡,这样,泡茶时间和温度等关键因素均无法把控,泡出的茶水自然品质不高,破坏了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根本达不到茶文化的品质和精髓,咖啡机式的快速冲泡完全是舍本逐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完成茶水冲泡,快速高效便捷,且能严格控制泡茶的温度和泡茶时间这两个关键因素,以提升浸泡口感和品质的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
[0005]本技术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它包括机架,机架固定有浸泡器和锅炉,浸泡器和锅炉经供水管及水泵连接;浸泡器设有第一上开口和茶水出口,浸泡器底板贯穿有一根带下开口的导向管,导向管上端伸出第一上开口,导向管内竖向滑动配合有一个磁性转子且该磁性转子与导向管周向限位,浸泡器底板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设有丝杠,该丝杠经下开口伸入导向管内且与磁性转子旋合;该磁吸式浸泡组件还包括一个与磁性转子吸附且随磁性转子同步升降的导磁茶隔,该茶隔设有多个漏水孔和第二上开口,该茶隔与导向管的一个侧壁贴合且该茶隔与导向管周向限位;导向管的一侧设有条板,条板外侧与浸泡器侧壁固定;机架安装有横向驱动副,横向驱动副的活动部设有用于遮盖第一上开口中除导向管和条板以外区域的封板。
[0006]采用以上结构的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7]以下为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的工作过程。
[0008]初始状态下,浸泡器的第一上开口打开,而茶隔位于导向管上部的接茶工位;使用者手动或利用机器自动将适量茶叶添加至茶隔内;再驱动电动机,下降磁性转子,带动茶隔下降从第一上开口落入浸泡器,即从接茶工位下降到浸泡工位,再由横向驱动副前推封板,使封板与条板闭合,完全遮盖住浸泡器的第一上开口,实现浸泡器的完全封闭,进而确保浸
泡温度符合设定要求;待密封浸泡时间满足设定要求后,由茶水出口批量出茶,即实现连续泡多杯茶的功能。茶叶需要更换时,由横向驱动副拉开封板,再由电动机升起茶隔,使其脱离浸泡器液面到达导向管上端,用机械臂或手动拆除茶隔,倒出茶叶,再将茶隔复位,使其重新磁吸在导向管上即可。
[0009]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泡茶机自动实现了茶水冲泡过程,且上述过程人工操作少,自动化程度较高,快速高效,实现了快速连续多杯泡茶的功能,节省了人工成本,满足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求;也满足了客流量大的经营场合冲泡大量茶水的客观需求;更可贵的是,上述泡茶机能严格控制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这两个关键因素,使泡出的茶水与人工冲泡的效果口感接近,从而最大程度提升茶水品质,留存了茶文化的精髓,具备较大的商用推广价值;况且,上述结构紧凑精炼,仅采用电动机及横向驱动副就实现了茶水冲泡的基本功能,结构相对简单,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进一步增强其商业推广价值;上述茶隔与磁性转子及导向管是磁吸式连接,这样,既便于茶隔随磁性转子平稳升降,实现浸泡与接茶工位的切换,更能轻松将茶隔与导向管摘除或重新吸附,便于倒掉废茶叶;而封板带有与条板及导向管横截面形状吻合的长条形缺口,便于封板与条板及导向管相互配合,从整体上实现浸泡器的完全密封,以保障浸泡温度和浸泡质量。
[0010]磁性转子与导向杆配合的结构优选为,导向管的管内腔横截面与磁性转子的横截面相同,两者均为由前圆弧边和后直边构成的D字形;这样,该结构简单,制备方便,且完美实现了竖向滑动周向限位的功能。
[0011]茶隔与导向管的配合结构优选为,茶隔前侧平面贴合在导向管后侧平面上,且茶隔前侧平面设有两个用于卡住导向管以防止茶隔沿导向管周向转动的卡板;该结构简单,制备方便,且前后平面的贴合完美支持了竖向滑移的功能,而两侧卡板卡接限位既能确保茶隔不发生周向或横向滑动从而保持吸附,又便于摘除,只需要顺着与卡板平行的方向就能将茶隔轻松摘下。
[0012]作为优选,茶隔的后侧板经铰轴和轴座铰接有一个用于封闭第二上开口的翻盖,铰轴上设有扭簧,铰轴端部设有凸起,而轴座上设有限位块,凸起在扭簧作用下抵靠在限位块上且此刻翻盖的开度为钝角。
[0013]上述翻盖的工作过程为,接茶时,翻盖在扭簧作用下自动打开,且张开角度为钝角,更具体的讲,翻盖是向右上方打开的,便于放置茶叶;而且,当茶隔下降至浸泡工位后,茶隔的第二上开口与浸泡器的第一上开口高度正好平齐,盖板前推过程中正好抵住向右上方翻起的翻盖,使其克服扭簧作用翻转,完全遮盖第二上开口,以确保浸泡过程中茶叶始终限制在茶隔内而不扩散到浸泡器腔室内,这样,便于将废茶叶集中倒掉;况且,浸泡完成后,拉开浸泡器第一上开口的封板,翻盖又能在扭簧作用下自动弹开,便于后续卸料过程倒出废茶叶和添茶过程添加新茶叶。上述翻盖结构与封板结构及竖向的磁性转子相互结合,协同运作,在不增加任何新的动力部件的前提下,靠扭簧和已有的横向驱动副及竖向升降的磁性转子综合作用,实现了浸泡过程翻盖自动封闭、接茶或卸料过程翻盖自动张开的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了泡茶机的自动化程度和协调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安装在泡茶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的茶隔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去掉封板和横向驱动副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最后附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是因为本申请图纸中的某些部件如电动机轮廓线过于密集,形成了纯黑色块,增加放大示意图,是为了表征其具体轮廓线,以区分黑色的剖面线。
[0023]图中所示1、机架,2、浸泡器,2.1、第一上开口,3、锅炉,4、茶水出口,5、导向管,6、磁性转子,7、电动机,8、丝杠,9、茶隔,9.1、第二上开口,9.2、铰轴,9.3、轴座,9.4、翻盖,9.5、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机的磁吸式浸泡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机架(1)固定有浸泡器(2)和锅炉(3),浸泡器(2)和锅炉(3)经供水管及水泵连接;浸泡器(2)设有第一上开口(2.1)和茶水出口(4),浸泡器(2)底板贯穿有一根带下开口的导向管(5),导向管(5)上端伸出第一上开口(2.1),导向管(5)内竖向滑动配合有一个磁性转子(6)且该磁性转子(6)与导向管(5)周向限位,浸泡器(2)底板安装有电动机(7),电动机(7)的输出轴设有丝杠(8),该丝杠(8)经下开口伸入导向管(5)内且与磁性转子(6)旋合;该磁吸式浸泡组件还包括一个与磁性转子(6)吸附且随磁性转子(6)同步升降的导磁茶隔(9),该茶隔(9)设有多个漏水孔和第二上开口(9.1),该茶隔(9)与导向管(5)的一个侧壁贴合且该茶隔(9)与导向管(5)周向限位;导向管(5)的一侧设有条板(10),条板(10)外侧与浸泡器(2)侧壁固定;机架(1)安装有横向驱动副(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进凡王成涛林旭东丁炳南张学昌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