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建筑外立面的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15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安装于建筑外立面的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技术方案为: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外壳、分隔板、连接杆、固定轴和活动挡板;活动挡板沿着固定轴轴向通长布置,活动挡板的竖向侧边碰到外壳;活动挡板的第一水平侧边与固定轴活动连接,使活动挡板能沿第一水平侧边转动,与第一水平侧边相对的活动挡板的第二水平侧边搭在分隔板上;第二水平侧边与正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水平侧边与正面之间的间距;分隔板布置在活动挡板的后侧限制活动挡板向后转动。通过内部结构构造,充分利用风压和文丘里效应,它较机械通风技术具有节能和环保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能潜力很大,具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于建筑外立面的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


[0001]技术适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建筑外立面的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镇化的加快,高层住宅、高层公寓和酒店等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也加快。由于城市规划及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影响,在建筑外立面实现每层开排风百叶的做法日趋困难,故采用竖向风道将每层的排气集中引至室外或建筑外立面排风百叶口。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竖向集中的风道必须分区域排出。靠近屋顶的高区可直接引至屋顶,中区、低区只能通过避难层的外立面排风百叶排出。考虑到排风需要的动力、楼层排风机压力平衡等问题,通过在避难层设置集中的机械排风机增强动力、克服平衡问题。
[0003]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在建筑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与风压式自然通风不同,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
[0004]热压和风压热压原理不足之处在于室外风迎面吹来带来排气倒灌阻滞排气,排气效果不好,从而影响通风效果。
[0005]此外,设置集中排风机缺点在于它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故在排放过程中需要耗能,且多住户公用一台集中排风机,带来计费分摊的矛盾。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于建筑外立面的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一般可安装在排气管道的出口处,能防止由于高空迎风面室外风引起的倒灌而影响排气效果,通过本技术在装置内部自动形成负压来克服排气管道压力不足,同时不使用额外机械动力,来达到保证排风效果、节能环保的目的。
[0007]技术方案为: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外壳、分隔板、连接杆、固定轴和活动挡板;在外壳的正面为封闭面,与正面相交的四周表面为透风面,外壳的背面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且与室内排风风道连通;在正面上设置风口;在外壳内设置水平的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固定在外壳上,固定轴的竖向位置与风口相对;在固定轴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活动挡板,活动挡板沿着固定轴轴向通长布置,活动挡板的竖向侧边碰到外壳;活动挡板的第一水平侧边与固定轴活动连接,使活动挡板能沿第一水平侧边转动,与第一水平侧边相对的活动挡板的第二水平侧边搭在分隔板上;第二水平侧边与正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水平侧边与正面之间的间距;分隔板布置在活动挡板的后侧限制活动挡板向后转动;分割板的竖向侧边碰到外壳,分割板的限位水平侧边抵住分隔板向后运动;非限位水平侧边与外壳之间留有间隙;分隔板通过连接杆与外壳固定;上下两块活动挡板的高度与固定轴的截面高度之
和不小于风口的高度。
[000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固定轴的截面为凹曲面菱形。
[000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外壳的正面设有向外鼓起的曲面,风口设置在曲面上。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分隔板的非限位水平侧边的边缘前折。
[00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分隔板为后凹的曲面板。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挡板为后凹的曲面板。
[00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风口位于正面的中心位置。
[00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挡板被分割成若干活动单片,活动单片互相搭接。
[00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水平侧边与固定轴活动连接为铰链式连接。
[0016]本技术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节能,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措施。当风吹向外壳的正面时,此时正面为迎风面时,因受到迎风面的阻挡,会在迎风面产生正压力。同时,气流绕过外壳的各个侧面,会在外壳的四周位置产生负压力。外壳的迎风面设有向外鼓起的曲面的优点在于:避免吹向迎风面的风被反弹,利用外凸的曲面引导风流动形成良好的负压。
[0017]文丘里效应的原理则是当风吹过阻挡物时,在阻挡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气压相对较低,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气体流速增大,压力降低,使气体在空气流道出口的后侧形成一个负压区。利用负压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风从风口进入,分别上下排出,风经过由活动挡板、分割板与外壳之间形成的渐扩、渐缩气流通道。由于气流通道的截面改变,引起风速和风压的变化。活动挡板与分割板的搭接处的通道的截面较小,形成负压区,活动挡板会向迎风面开启,即活动挡板向前活动;从排风风道排出的部分室内风从活动挡板与分割板之间的活动口进入,充分利用负压提高排风速率。
[0018]本技术利用活动挡板、分割板在外壳内部形成不同的渐扩、渐缩气流通道,利用文丘里效应,提高负压通风效果,从而达到高效排风的目的。
[0019]当外壳的正面为背风面时,外壳的整个外部为负压区,外壳的整个内部为正压区,从排风风道排出的部分室内风能顺利地从外壳的四周透风面及风口排出。
[0020]本技术的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较机械排风系统更加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其原因有三:
[0021]一是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不消耗能源,节能优势明显。
[0022]二是不受高空室外风向的影响,无论是迎风面还是背风面均能正常工作,消除了发生排风倒灌阻滞通风的影响。
[0023]三是与排风机产生噪音相比,它无机械转动部件,无机械噪声和振动。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部结构构造,充分利用风压和文丘里效应,它较机械通风技术具有节能和环保等优点。因此本技术的节能潜力很大,具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及正面为迎风面时的风流动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及正面为背风面时的风流动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28]图中的标号示意为:
[0029]外壳1 ;风口2 ;分隔板4 ;连接杆5 ;固定轴6 ;活动挡板7 ;排风风道8 ;第一水平侧边9;第二水平侧边10;限位水平侧边11;非限位水平侧边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于建筑外立面的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外壳(1)、分隔板(4)、连接杆(5)、固定轴(6)和活动挡板(7);所述外壳(1)的正面为封闭面,与所述正面相交的四周表面为透风面,所述外壳(1)的背面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且与室内排风风道(8)连通;在所述正面上设置风口(2);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水平的所述固定轴(6),所述固定轴(6)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固定轴(6)的竖向位置与所述风口(2)相对;在固定轴(6)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所述活动挡板(7),所述活动挡板(7)沿着所述固定轴(6)轴向通长布置,所述活动挡板(7)的竖向侧边碰到所述外壳(1);所述活动挡板(7)的第一水平侧边(9)与所述固定轴(6)活动连接,使所述活动挡板(7)能沿所述第一水平侧边(9)转动,与所述第一水平侧边(9)相对的所述活动挡板(7)的第二水平侧边(10)搭在所述分隔板(4)上;所述第二水平侧边(10)与所述正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水平侧边(9)与所述正面之间的间距;所述分隔板(4)布置在所述活动挡板(7)的后侧限制所述活动挡板(7)向后转动;所述分隔板(4)的竖向侧边碰到所述外壳(1),所述分隔板(4)的限位水平侧边(11)抵住所述分隔板(4)向后运动;非限位水平侧边(12)与所述外壳(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分隔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燃董涛尤天宇杨琛敏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