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04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包括夹持部、安装部、运动控制机构;运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安装部的运动,安装部用于带动夹持部的运动;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活动相连;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合;第二安装部连接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用于控制其相对运动,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具有角度;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控制机构、第二运动控制机构;第一运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安装部的运动,第二运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二安装部的运动,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牢固抓取和无创抓取两种模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带双极电凝功能。附带双极电凝功能。附带双极电凝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

技术介绍

[0002]各种内窥镜手术或机器人手术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微创手术方式,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世界各地都在采用这一最新的模式为患者带来更好更快速更精准的手术治疗。而目前机器人手术的抓钳为有齿的电直抓钳,因为机器人手术目前的力学反馈系统并不完善,主刀在进行钳夹需要保留的管状软组织时(如输尿管、血管)无法通过手柄感知钳夹力道,且拉扯力量过大,时间过长而不自知,且传统的内窥镜手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8511134U公开了一种超细内窥镜手术钳,包括钳芯组件、钳杆组件、连接螺母、前手柄、拉杆后接头、后手柄、手柄螺钉,钳芯组件套装在钳杆组件上,钳芯组件、钳杆组件固定连接,钳芯组件的拉杆穿过钳杆组件与拉杆后接头固定连接,拉杆后接头穿过前手柄与后手柄连接,前手柄、后手柄通过手柄螺钉铰接,连接螺母套装在钳杆组件上并与前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钳芯组件通过两个连接片的副销轴分别连接上钳头副销孔、下钳头副销孔,拉杆前接头前端通过拉杆销穿过两个连接片的拉杆销孔与两个连接片铰接,拉杆前接头后端与拉杆固定连接;其解决的问题是:钳子杯前端的钳头在闭合时相互错位的问题,无法解决上述夹持功能单一,难以做到对相应软组织的无创抓取的问题。
[0004]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实现牢固抓取和无创抓取两种模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带双极电凝功能的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牢固抓取和无创抓取两种模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带双极电凝功能的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夹持部、安装部、运动控制机构;所述运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安装部的运动,所述安装部用于带动夹持部的运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活动相连;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合;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相对运动,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角度;所述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控制机构、第二运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运动,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运动。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活动角度为 150

180
°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导向槽、第一旋转枢纽,其中,所
述导向槽为呈X形平行交叉的两条导轨,所述第一旋转枢纽为所述第一夹持部其开合运动的旋转中心。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为T型拉杆,其T型两端部分别置于所述导向槽中,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旋转枢纽,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枢纽其上设有轮齿结构,所述轮齿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枢纽上或独立套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枢纽其外壁上,对应的,所述第一旋转枢纽其上亦设有轮齿结构。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其通过若干齿轮实现所述第一旋转枢纽与所述第二旋转枢纽的传动连接。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枢纽其上还设有驱动槽,对应的,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还包括驱动丝,所述驱动丝与所述驱动槽相适配,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枢纽进行旋转。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持部其夹持面上设有金属电极片,对应的,各金属电极片皆连接有导线。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手术器械,所述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与所述手术器械相连,所述手术器械包括末端驱动部,所述末端驱动部可以驱动所述运动控制机构,以控制所述夹持部的运动。
[0016]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7]1、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包括通过第二旋转枢纽活动相连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其夹持部间可形成一定角度,使夹持面间保留一定间隙,适合钳夹需要保留的管状软组织,能够在微创手术中保护重要组织。
[0018]2、本技术包含直钳和弯折钳两种模式,能够自由切换,适应瞬息万变的手术环境,适配机器人手术系统,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0019]3、本技术其夹持部设有金属电极片,可通过导线实现双极电凝功能,可有效起到电凝止血作用。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示意图。
[0021]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另一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局部透视图。
[0023]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所述第一旋转枢纽配合示意图。
[0024]附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所述第一旋转枢纽部件示意图。
[0025]附图6是本技术另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所述第一旋转枢纽配合示意图。
[0026]附图7是本技术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其手术器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
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9]1.夹持部
ꢀꢀꢀꢀꢀꢀꢀꢀꢀꢀꢀꢀꢀꢀ
2.安装部
ꢀꢀꢀꢀꢀꢀꢀꢀꢀꢀꢀꢀꢀ
3.运动控制机构
[0030]4.末端驱动部
ꢀꢀꢀꢀꢀꢀꢀꢀꢀꢀ
11.第一夹持部
ꢀꢀꢀꢀꢀꢀꢀꢀ
12.第二夹持部
[0031]21.第一安装部
ꢀꢀꢀꢀꢀꢀꢀꢀꢀ
22.第二安装部
ꢀꢀꢀꢀꢀꢀꢀꢀ
23.轮齿结构
[0032]31.第一运动控制机构
ꢀꢀꢀ
32.第二运动控制机构
ꢀꢀ
41.连接管
[0033]121.金属电极片
ꢀꢀꢀꢀꢀꢀꢀꢀ
211.导向槽
ꢀꢀꢀꢀꢀꢀꢀꢀꢀꢀꢀ
212.第一旋转枢纽
[0034]221.第二旋转枢纽
ꢀꢀꢀꢀꢀꢀ
311.T型拉杆
ꢀꢀꢀꢀꢀꢀꢀꢀꢀꢀ
321.驱动丝
[0035]2121驱动槽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安装部、运动控制机构;所述运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安装部的运动,所述安装部用于带动夹持部的运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活动相连;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合;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相对运动,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角度;所述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控制机构、第二运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运动,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活动角度为150

1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导向槽、第一旋转枢纽,其中,所述导向槽为呈X形平行交叉的两条导轨,所述第一旋转枢纽为所述第一夹持部其开合运动的旋转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科郑军华刘志宏王翔李明清姚智显郑重周文洁郑心怡刘语瞳穆星宇孙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