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475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部件:与操作人员的手掌相匹配的控制手柄,设置在控制手柄中并从所述控制手柄的工作端延伸而出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中的电线;设置在控制手柄中,用于产生消融病变组织的电脉冲的脉冲电极;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芯管,芯管在管体内轴向自由活动;成对设置的前球笼电极和后球笼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针对门静脉靶向区域、消融针对性好、消融彻底、副作用小的优点。作用小的优点。作用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属于脉冲消融技术手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 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癌症肿瘤等疾病中,往往会发生在疾病相关或者周围的腔道中产生病变。这种病变, 与肿瘤本身不同,往往弥散在腔道(尤其是血管)的管壁周围,造成腔道狭窄,病变组织扩 散。例如,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TT)是原发性肝癌进展过程中的一种 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逆着门静脉血流向主干方向蔓延的特殊生物学行为。PVTT的出现必然 会加重门静脉高压,引起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
[0003]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一大进展,目的在于通过热 传导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使用射频消融导管进入门静脉内进 行组织消融能直接将射频能量作用于门静脉内癌栓,使门静脉能迅速恢复通畅的一种治疗方 法。射频(RF)消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脉管内组织消融的一种方式。消融的成功主要取决 于消融范围是否连续和充分。损伤必须足够才能完全消融脉管内靶组织,但过分的消融将会 对周围健康脉管组织以及神经组织等产生影响。射频消融缺点为消融手术时间较长,且对术 者导管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由于为热损伤,消融时会伴有疼痛感,术后容易产生胆管损伤、 肝动静脉窦、大出血、血管内狭窄以及神经损伤等问题。
[0004]而如今出现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是将短暂的高电压脉冲施加到组织 细胞,可以产生局部高电场;局部高电场通过在细胞膜中产生孔隙来破坏细胞膜,在膜处所 施加的电场大于细胞阈值使得孔隙不闭合,而这种电穿孔是不可逆的,由此允许生物分子材 料穿过膜进行交换,从而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消融与射频、冷冻、微波、 超声等基于热消融原理的物理疗法不同,高压电脉冲对细胞膜的不可逆电穿孔破坏是一种非 热生物学效应,能够有效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而双极性脉冲的使用,即在前个为正极性 的脉冲结束后,紧接着再施加一个脉宽相同、场强相等的负极性脉冲,使得正脉冲诱导的动 作电位还来不及充分产生时,随之而来的负脉冲刺激动作电位向反方向发展,也将极大的降 低电场对神经刺激。由于不同的组织细胞对电压穿透的阀值不一样,采用高压脉冲技术可以 选择性的处理肿瘤细胞(阀值相对较低),而不对其他非靶点细胞组织(如神经、食道、血管、 血液细胞)产生影响,同时由于释放能量时间极短,脉冲技术将不会产生热效应,进而避免组 织结痂、血管狭窄等问题。但是目前脉冲电场消融只运用于实体肿瘤的消融,还没有以消融 导管的方式介入脉管内实施除肿瘤消融外的组织消融治疗。而在肝脏肿瘤疾病中,除了要消 除肿瘤本身,也要保持门静脉的通畅,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治疗这类门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0005]在类似的技术中,比如,公布号为CN11069360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用于腔 道组织消融的球囊电极导管。包括导管a、设置在导管a内部的导管b;导管a外表面从左
至 右依次设置有电极套环a、球囊b、电极套环b、测量电极a、测量电极b、电极套环c、球 囊a、电极套环d;电极套环a与电极套环b之间设置有金属爪笼b;电极套环c与电极套环 d之间设置有金属爪笼a;电极套环b、电极套环c与导管a固定连接;电极套环a、电极套 环d可在导管a自由滑动;导管b为柔性空心圆柱管体,外表设置有4根等间距螺旋缠绕的 导线;导线分别与电极套环b、电极套环c、测量电极a和测量电极b连接。该专利技术申请提供 了一种ERCP条件下可以对恶性肿瘤开展安全、有效消融根治性治疗的球囊电极导管。
[0006]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球囊电极导管导管随内镜到达病灶后,球囊电极导管导管终端的两个 球囊膨胀,电极(一正一负)随之撑起并将肿瘤夹在正负电极之中,此时脉冲发生仪放电,肿瘤 在高压陡脉冲电场的作用下被消融。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就是典型的用脉冲技术进行实体肿瘤的 消融。该专利技术申请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窥镜和测量电极定位肿瘤的位置后,再利用膨胀球囊 夹住肿瘤消融,其缺点是:1.双球囊+双弹性金属爪笼电极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大了导管的径 向直径;2.球囊充气的时候弹性爪笼的环形分布极不均,导致消融存在死角,消融不完全、 不规则,而且,脉冲电场的场强分布不规则;3、肿瘤消融后,球囊塌缩后,弹性爪笼难以顺 利的由弯曲回到自然伸直,存在无法从血管顺利退出的风险,容易损伤血管。所以,这种结 构只适用实体肿瘤的消融。
[0007]公布号为CN1113880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心脏脉冲多极消融导管,包括电 极组件、管体以及手柄,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在所述管体的末端,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管体的 近端;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偶数个环形均匀排布的电极臂,所述电极臂上设有电极,且每组相 邻的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产生脉宽相同、场强相等但极性相反的高压能量脉冲串作用于心肌细 胞。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电极臂上设置的电极构成了多极阵列,进而形成环形消融带,能够更加 有效的对组织细胞进行消融处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消融效率;而选用高压 能量脉冲串进行消融,可以选择性的消融目标组织,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并减少并发症 的发病概率。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也是用脉冲技术对心脏内的病变细胞进行实体肿瘤的消融。该 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效果是,明通过多个电极臂上设置的电极构成了多极阵列,进而形成环形消融 带,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组织细胞进行消融处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消融效率。 其也不能对脉管形成有效的支撑,该专利申请针对的是大面积的消融情境,如果应用在门静 脉脉管中同样不能产生良好的消融效果,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环形分布的电极长度太短, 同时整个工作部位的电极宽度太大,在门静脉这样的腔道中,难以很难发挥作用。2.由于电 极长度太短,电极宽度太大,形成的消融区域长度也很短,因此该技术是专为消除心房纤颤 等心律失常的疾病所设计。导致了这种设计,无法施加较大的电压,在径向的消融深度也较 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针对门静脉靶向区域、 消融针对性好、消融彻底、副作用小的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 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0010]A.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操作人员的手掌相匹配,用于控制整个装置;
[0011]B.管体,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中并从所述控制手柄的工作端延伸而出;
[0012]C.电线,所述电线设置在所述管体中;
[0013]D.脉冲电极,所述脉冲电极设置在控制手柄中,用于产生消融病变组织的电脉冲;
[0014]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
[0015]E.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在所述管体内轴向自由活动;
[0016]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包括以下部件:A.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操作人员的手掌相匹配,用于控制整个装置;B.管体,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中并从所述控制手柄的工作端延伸而出;C.电线,所述电线设置在所述管体中;D.脉冲电极,所述脉冲电极设置在控制手柄中,用于产生消融病变组织的电脉冲;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E.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在所述管体内轴向自由活动;F.前球笼电极,所述前球笼电极用于撑起人体腔道组织,所述前球笼电极通过电线与脉冲电极相连;G.后球笼电极,所述后球笼电极用于撑起人体腔道组织,并与所述芯管中的正电极或负电极相连,所述后球笼电极通过电线与脉冲电极相连,所述后球笼电极与前球笼电极连接的电极极性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球笼电极通过其上设置的圆柱环与芯管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环上设置有圆弧臂,所述圆弧臂围绕芯管呈放射状撑开,圆弧臂的末端粗钝和/或末端略有内收,所述前球笼电极的结构与后球笼电极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球笼电极的圆弧臂数量为3

16条。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弧臂之间通过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
申请(专利权)人:安杭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