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62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包括壳体、卡扣设于壳体上的盖体,壳体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隔板靠近壳体的一侧贯穿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推板,推板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隔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靠近滑槽的静簧、与静簧固定连接的静簧引出端、远离滑槽的动簧引出端、动簧,动簧的一端与动簧引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延伸嵌设于至凹槽内;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推动推板在滑槽内滑动;静簧上设有静触点,动簧上靠近静触点处设有动触点,继电器在合闸时,静触点与动触点紧密接触;本实用采用该结构可以实现集成多组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同时控制多组负载机构的通断。断。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


[0001]本技术属于继电器
,尤其是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等领域,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通常现有技术中,继电器为单路控制,即一组负载机构就采用一继电器进行控制,两组及两组以上的负载就同样要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继电器进行分别控制;在一些装置的空间比较狭小时,多组的继电器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继电器的布置,及多路负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个同时控制至少双路负载的小型继电器。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包括壳体、卡扣设于壳体上的盖体,所述壳体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靠近壳体的一侧贯穿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靠近滑槽的静簧、与静簧固定连接的静簧引出端、远离滑槽的动簧引出端、动簧,所述动簧的一端与动簧引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延伸嵌设于至凹槽内;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推动推板在滑槽内滑动;所述静簧上设有静触点,所述动簧上靠近静触点处设有动触点,所述继电器在合闸时,所述静触点与动触点紧密接触。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微型电机、与微型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涡轮,与涡轮啮合的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上远离轮齿的另一侧一体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推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动簧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设于靠近静簧一侧,所述动触点远离静触点的一侧依次贯穿设于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中,所述第二簧片靠近凹槽一侧的端部远离第一簧片同侧的端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盖体上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静簧引出孔和动簧引出孔,所述静簧引出端穿过静簧引出孔,所述动簧引出端穿过动簧引出孔。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本实用采用双层的结构,使得负载机构在正面,控制机构在背面,这样继电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该结构可以实现集成多组控制单元,从而可以实现同时控制多组负载机构的通断;
[0011]2)本继电器采用蜗轮蜗杆的传动结构,利用蜗轮蜗杆具备自锁功能,在不输入脉冲情况下,继电器的可始终保持当前状态不被改变;大大提升了继电器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去除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中动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壳体;2、盖体;21、通孔;211、静簧引出孔;212、动簧引出孔;3、隔板;31、滑槽;4、推板;41、凹槽;5、控制单元;51、静簧;511、静触点;52、静簧引出端;53、动簧;531、动触点;532、第一簧片;533、第二簧片;54、动簧引出端;6、动力机构;61、微型电机;62、蜗杆;63、涡轮;64、扇形齿轮;65、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0]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包括壳体1、卡扣设于壳体1上的盖体2,其中,在壳体1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3,隔板3靠近壳体1的一侧贯穿设有滑槽31,滑槽31内设有推板4,推板4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两组凹槽41;
[0021]在隔板3的上表面设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控制单元5,其中,该控制单元5包括靠近滑槽31的静簧51、与静簧51固定连接的静簧引出端52、远离滑槽31的动簧引出端54、动簧53,动簧53的一端与动簧引出端5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延伸嵌设于至凹槽41内;此外,在静簧51上设有静触点511,动簧53上靠近静触点处设有动触点531,继电器在合闸时,静触点511与动触点531紧密接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动触点和静触点的名称带有触点,但是实际上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面是一个平面,即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采用的是面接触;
[0022]在隔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动力机构6,其中,动力机构6包括微型电机61、与微型电机6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蜗杆62、与蜗杆62啮合的涡轮63,与涡轮63啮合的扇形齿轮64,扇形齿轮64上远离轮齿的另一侧一体设有推杆65,推杆65与推板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0023]进一步的,动簧53包括第一簧片532和第二簧片533,第一簧片532设于靠近静簧51一侧,动触点531远离静触点511的一侧依次贯穿设于第一簧片532和第二簧片533中,第二簧片533靠近凹槽41一侧的端部远离第一簧片532同侧的端部;在继电器处于分闸状态时,滑槽内靠近第一簧片一侧的侧边推动第一簧片向远离静触点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静触点511与动触点531分离,当继电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滑槽31推动第二簧片533向靠近静触点方向运动,直到静触点511与动触点531紧密接触;此外,通过上述第二簧片分叉的设计,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单一簧片容易被推板4的凹槽41过度挤压,进而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脱离面接触,容易产生故障;
[0024]盖体2上设有若干组通孔21,每组通孔21包括静簧引出孔211和动簧引出孔212,静簧引出端52穿过静簧引出孔211,动簧引出端54穿过动簧引出孔212;
[0025]使用时,微型电机根据输入电源的正负脉冲,从而带动蜗杆实现正方向或者反方
向转动,进而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带动扇形齿轮转动,在扇形齿轮远离轮齿的另一侧设有推杆65,推杆65推动推板4在滑槽31内滑动;推板4中的凹槽会推动动簧的两个簧片的端部向一侧或另一侧运动,进而实现继电器的分闸与合闸;而且当继电器动作完成后,由于继电器的蜗轮蜗杆的具备自锁功能,在不输入脉冲情况下,继电器的可始终保持当前状态不被改变,大大提升了继电器运行的可靠性。
[00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卡扣设于壳体(1)上的盖体(2),所述壳体(1)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靠近壳体(1)的一侧贯穿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设有推板(4),所述推板(4)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41);所述隔板(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控制单元(5),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靠近滑槽(31)的静簧(51)、与静簧(51)固定连接的静簧引出端(52)、远离滑槽(31)的动簧引出端(54)、动簧(53),所述动簧(53)的一端与动簧引出端(5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延伸嵌设于至凹槽(41)内;所述隔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动力机构(6),所述动力机构(6)推动推板(4)在滑槽(31)内滑动;所述静簧(51)上设有静触点(511),所述动簧(53)上靠近静触点处设有动触点(531),所述继电器在合闸时,所述静触点(511)与动触点(531)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小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忠董满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和旭继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