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40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它包括中心导体,在所述中心导体外部设有圆环形导体,在所述圆环形导体外部设有导体屏蔽层,在所述导体屏蔽层外部依次设有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外部设有绝缘屏蔽层,在所述绝缘屏蔽层外部设有半导电阻水缓冲带,在所述半导电阻水缓冲带外部设有金属护套,在所述金属护套外部设有防腐沥青层,在所述防腐沥青层外部设有内护套,在所述内护套外部设有防震缓冲条,在所述防震缓冲条外部设有外护套,在所述外护套外部设有半导电电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改善电缆运行过程中绝缘内部电场分布,降低绝缘表面的电场强度,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发展很快,其线损小,没有无功功率,传输电能效率高。考虑输配电过程中需要交直流转换的成本,直流输电用于远距离大容量时更加经济。
[0003]在直流电缆正常运行时,绝缘内外温度不同,绝缘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温度变化,从而会影响电场变化。对于一层绝缘的电缆来说,由于绝缘内外温差,绝缘内会发生电场翻转现象,造成绝缘外表面的电场强度过高,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其有效改善电缆运行过程中绝缘内部电场分布,降低绝缘表面的电场强度,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0005]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它包括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由两个半圆形导体组成,在所述中心导体外部设有圆环形导体,所述圆环形导体由若干梯形导体组成,在所述圆环形导体外部设有导体屏蔽层,在所述导体屏蔽层外部设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外部设有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外部设有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第三绝缘层的厚度比为2:3,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外部设有绝缘屏蔽层,在所述绝缘屏蔽层外部设有半导电阻水缓冲带,在所述半导电阻水缓冲带外部设有金属护套,在所述金属护套外部设有防腐沥青层,在所述防腐沥青层外部设有内护套,在所述内护套外部设有防震缓冲条,在所述防震缓冲条外部设有外护套,在所述外护套外部设有半导电电极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都为铝导体,所述圆环形导体由七个梯形导体组成,每个半圆形导体占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面积的15%,每个梯形导体占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面积的10%,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截面不小于240mm2。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屏蔽层为半导电屏蔽层,其厚度不小于0.8mm,第一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层,其绝缘厚度不小于6mm,所述导体屏蔽层和第一绝缘层双层共挤而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聚丙烯木纤维绝缘纸绕包而成,其厚度为2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层,其厚度不小于9mm,所述绝缘屏蔽层为半导电层,其厚度不小于1.0mm,所述第三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双层共挤而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护套采用皱纹铝套或皱纹铝合金套,其厚度大于2.2mm,螺距小于外径的25倍。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腐沥青层的厚度为0.2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护套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其厚度不小于1.2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震缓冲条为聚乙烯发泡填充条。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与半导电电极层双层共挤而成,所述外护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挤包而成,其厚度大于5.5mm。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导体采用两个半圆形及七个梯形实心结构组成,结构紧凑,外形圆整,每个半圆形占总面积的15%,每个梯形结构占总面积的10%,导体总截面不小于240mm2,导体材料为铝,绝缘共分三层,第一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第二层为聚丙烯木纤维纸绝缘,第三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第一层交联聚乙烯绝缘的电导率小于第三层交联聚乙烯绝缘,相对介电常数大于第三层交联聚乙烯绝缘,这种结构可以减少绝缘内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在绝缘内电场翻转时也能保证绝缘外表面电场较低,并且有效防止绝缘内部出现电场集中,使电缆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第一层绝缘与第三层绝缘厚度比值为2:3,绝缘利用系数可达到95%,导体半导电屏蔽与第一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双层共挤,第二层聚丙烯木纤维纸绝缘紧密绕包,厚度为2mm,第三层交联聚乙烯绝缘与绝缘半导电屏蔽双层共挤,并完全压实在第二层聚丙烯木纤维纸绝缘上,半导电阻水缓冲带具有遇水膨胀的功能,膨胀高度可达原高度的1.5倍,有效的阻止水分的进入,同时能缓冲绝缘受热时膨胀对外部的压力,采用铝合金金属套,起到屏蔽,防水,传输接地或故障电流的作用,在聚乙烯内护套外缠绕聚乙烯填充条,起到缓冲,防震的作用,外护套采用高强度聚乙烯,厚度不小于5.5mm,半导电电极层均匀覆盖在外护套表面,无露痕。
附图说明
[0016]图1 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它包括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由两个半圆形导体1组成,在所述中心导体外部设有圆环形导体,所述圆环形导体由七个梯形导体2组成,所述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都为铝导体,每个半圆形导体1占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面积的15%,每个梯形导体2占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面积的10%,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截面不小于240mm2,在所述圆环形导体外部设有导体屏蔽层3,在所述导体屏蔽层3外部设有第一绝缘层4,所述导体屏蔽层3为半导电屏蔽层,其厚度不小于0.8mm,第一绝缘层4为交联聚乙烯层,其绝缘厚度不小于6mm,所述导体屏蔽层3和第一绝缘层4双层共挤而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4外部设有第二绝缘层5,所述第二绝缘层5采用聚丙烯木纤维绝缘纸绕包而成,其厚度为2mm,在所述第二绝缘层5外部设有第三绝缘层6,所述第一绝缘层4与第三绝缘层6的厚度比为2:3,在所述第三绝缘层6外部设有绝缘屏蔽层7,所述第三绝缘层6为交联聚乙烯层,其厚度不小于9mm,所述绝缘屏蔽层7为半导电层,其厚度不小于1.0mm,所述第三绝缘层6和绝缘屏蔽层7双层共挤而成,在所述绝缘屏蔽层7外部设有半导电阻水缓冲带8,在所述半导电阻水缓冲带8外部设有金属护套9,所述金属护套9采用皱纹铝套或皱纹铝合金套,其厚度大于2.2mm,螺距小于外径的25倍,在所述金属护套9外部设有防腐沥青层10,其厚度为0.2mm,在所述防腐沥青层10外部设有内护套11,所述内护套11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其厚度不小于1.2mm,在所述内护套11外部设有防震缓冲条
12,所述防震缓冲条12为聚乙烯发泡填充条,在所述防震缓冲条12外部设有外护套13,在所述外护套13外部设有半导电电极层14,所述外护套13与半导电电极层14双层共挤而成,所述外护套13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挤包而成,其厚度大于5.5mm。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导体采用两个半圆形及七个梯形实心结构组成,结构紧凑,外形圆整,每个半圆形占总面积的15%,每个梯形结构占总面积的10%,导体总截面不小于240mm2,导体材料为铝,绝缘共分三层,第一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第二层为聚丙烯木纤维纸绝缘,第三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第一层交联聚乙烯绝缘的电导率小于第三层交联聚乙烯绝缘,相对介电常数大于第三层交联聚乙烯绝缘,这种结构可以减少绝缘内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在绝缘内电场翻转时也能保证绝缘外表面电场较低,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由两个半圆形导体(1)组成,在所述中心导体外部设有圆环形导体,所述圆环形导体由若干梯形导体(2)组成,在所述圆环形导体外部设有导体屏蔽层(3),在所述导体屏蔽层(3)外部设有第一绝缘层(4),在所述第一绝缘层(4)外部设有第二绝缘层(5),在所述第二绝缘层(5)外部设有第三绝缘层(6),所述第一绝缘层(4)与第三绝缘层(6)的厚度比为2:3,在所述第三绝缘层(6)外部设有绝缘屏蔽层(7),在所述绝缘屏蔽层(7)外部设有半导电阻水缓冲带(8),在所述半导电阻水缓冲带(8)外部设有金属护套(9),在所述金属护套(9)外部设有防腐沥青层(10),在所述防腐沥青层(10)外部设有内护套(11),在所述内护套(11)外部设有防震缓冲条(12),在所述防震缓冲条(12)外部设有外护套(13),在所述外护套(13)外部设有半导电电极层(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都为铝导体,所述圆环形导体由七个梯形导体(2)组成,每个半圆形导体(1)占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面积的15%,每个梯形导体(2)占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面积的10%,中心导体和圆环形导体总截面不小于240m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济性复合绝缘直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屏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陈定徐呈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安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