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32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包含:置物箱、后车壳、后车管、容置座与电瓶,后车壳连接于后车管,使得后车管位于置物箱与后车壳之间,此外,置物箱、后车壳与后车管三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其中,容置座安装于后车管,使得容置座位于容置空间的内部,而电瓶设置在容置座的内部,借此,当容置座安装于后车管时,后车管位于容置座的下方能以支撑电瓶与容置座两者的总重量,同时,电瓶组件的侧面轮廓位于后车壳的轮廓内部,而导致电瓶组件不会裸露在外,使得后车壳能防止异物撞击到电瓶,进而电瓶的使用寿命能够增加。寿命能够增加。寿命能够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是一种改变电瓶组件安装位置的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具有操作容易、方便停放与机动性高的功效,使得摩托车是目前最被普及使用的交通工具,而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皆安装有电瓶来以提供摩托车发动时所需要的动力源。
[0003]请参阅图1A与图1B所示,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60是将一电瓶61安装于一车架62的最后端,而当电瓶61安装于车架62的最后端时,为了避免摩托车60在向前行驶的过程中导致电瓶61产生晃动而脱离于车架62,电瓶61的下方都会额外加装一支撑件63以连接于车架62,使得支撑件63能支撑电瓶61的重量以防止电瓶61脱离于车架62。
[0004]然而,当将一置物箱64安装于车架62时,置物箱64为了能同时避开电瓶 61与支撑件63,置物箱64的后端部分会朝向置物箱64的内部隆起以形成一位于置物箱64后端的隆起部641,让电瓶61与支撑件63两者都能位于隆起部641 的正下方,虽然,置物箱64的后端部分设有隆起部641能防止置物箱64与电瓶61两者相互组装时产生干涉,但也因为置物箱64的后端部分设有隆起部641 而导致置物箱64的内部空间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车架本体与电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电瓶组件(含有电瓶与容置座)安装于车架本体的后车管时,后车管能位于电瓶组件的正下方以直接支撑电瓶组件的重量,进而后车管与电瓶组件之间就无需额外加装其他组件,相对能减轻摩托车本身的重量。
[0006]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改变电瓶组件(含有电瓶与容置座)安装至车架本体的位置,让电瓶组件能位于置物箱与后车壳之间,使得让电瓶组件的一部分能位于置物箱的收容凸部内,而电瓶组件的剩余部分位于后车壳的内部,进而收容凸部的体积能够缩小以增加置物箱内部的空间。
[0007]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将电瓶组件设置在置物箱与后车壳之间,让电瓶与容置座两者能被置物箱的收容凸部与后车壳共同围绕,使得电瓶与容置座两者不会裸露在外,进而后车壳能防止异物撞击到电瓶以增加电瓶的使用寿命。
[0008]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有关一种跨坐型车辆,所述跨坐型车辆主要由一置物箱、一车架本体、一后车壳以及一电瓶组件所构成,所述置物箱于一侧朝向所述置物箱的内部凸起以形成一收容凸部,其中,所述车架本体组装于所述置物箱,并具有一位于所述收容凸部下方的后车管。
[0009]所述后车壳连接于所述后车管,使得所述后车管位于所述后车壳与收容凸部之间形成一位于所述后车管上方的容置空间,此外,所述电瓶组件具有一电瓶以及一用以容置所述电瓶的容置座,所述容置座连接于所述后车管,使得所述电瓶与容置座两者整体都位
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进而所述电瓶组件的侧面轮廓位于所述后车壳的侧面轮廓内部。
[001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凸部贯穿形成一轮廓小于所述电瓶的测试孔,所述测试孔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并对位于一设于所述电瓶的电极,使得所述电极通过所述测试孔而能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显示。
[0011]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凸部贯穿形成一轮廓大于所述电瓶的拆装孔以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使得所述电瓶通过所述拆装孔而从所述容置空间移动至所述置物箱的内部。
[0012]于前述两实施例中,所述电瓶组件具有一电瓶以及一用以容置所述电瓶的容置座,所述容置座连接于靠近所述收容凸部的后车管,使得所述电瓶与容置座两者整体都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进而所述收容凸部与靠近所述收容凸部的所述后车壳两者共同围绕于所述电瓶组件。
[0013]其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倾斜贯穿形成一倾斜安装孔,所述倾斜安装孔内部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后车管的连接件,而所述连接件倾斜于所述底板,则所述背板靠近于所述后车壳,让所述电瓶安装空间朝向所述置物箱。
[0014]另外,所述电瓶组件进一步在设有一能防止所述电瓶脱离于所述电瓶安装空间的限位件,所述在所述容置座于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一第一限位段,而所述第一限位段的相对两端设有一连接于所述侧板的连接段,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段能限制所述电瓶进行横向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中央区段设有一位于所述电瓶上方的第二限位段,使得所述第二限位段能限制所述电瓶进行纵向移动。
[0015]此外,所述容置空间依据所述后车管而区分为一位于所述收容凸部内的第一空间以及一位于所述后车壳内的第二空间,而所述电瓶组件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内部以被所述收容凸部遮挡,则所述电瓶组件的剩余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内部以被所述后车壳遮挡。
[0016]再者,所述后车管的上方设有一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的安装台座,所述安装台座连接于所述容置座,使得所述电瓶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台座而间隔排列于所述后车管,进而确保所述电瓶组件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后车管,其中,所述车架本体安装有一引擎以带动一位于所述后车管下方的后车轮进行转动,而所述安装台座远离于所述后车轮,使得所述安装台座能靠近于所述引擎以缩短所述安装台座与引擎之间的距离。
[0017]本技术的特点在于车架本体的后车管上方连接于电瓶组件,使得电瓶组件(含有电瓶与容置座)安装于后车管时,后车管位于电瓶组件的正下方以支撑电瓶与容置座两者的总重量,进而不论是电瓶与后车管之间,还是容置座之间都无需额外加装其他组件,相对能减轻摩托车本身的重量。
[0018]此外,当电瓶组件安装于后车管时,整个电瓶组件会位于由后车壳、收容凸部与后车管三者之间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导致置物箱的收容凸部与后车壳两者能同时围绕于电瓶与容置座,使得电瓶组件的侧面轮廓位于后车壳的轮廓内部以导致电瓶与容置座两者不会裸露在外,进而后车壳能防止异物撞击到电瓶以增加电瓶的使用寿命。
[0019]再者,当导致电瓶容置位于容置空间时,电瓶组件的一部分能位于置物箱的收容凸部内,而电瓶组件的剩余部分位于后车壳的内部,借此,收容凸部的体积能够缩小,进而能有效增加置物箱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A为现有摩托车将电瓶安装于车后最后端的示意图;
[0021]图1B为现有摩托车将置物箱安装于车架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摩托车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摩托车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4为电瓶组件的立体图;
[0025]图5为车架本体与电瓶组件之间的分解图;
[0026]图6为夹线臂夹固于电线的示意图;
[0027]图7为电瓶组件的剖视图;
[0028]图8与图9为电瓶组件位于容置空间的示意图;以及
[0029]图10为本技术摩托车摩托车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

摩托车;10

车架本体;11

头车管;12

后车轮;13

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置物箱,于一侧朝向所述置物箱的内部凸起以形成一收容凸部;一车架本体,组装于所述置物箱,并具有一位于所述收容凸部下方的后车管;一后车壳,连接于所述后车管,使得所述后车管位于所述后车壳与收容凸部之间形成一位于所述后车管上方的容置空间;以及一电瓶组件,具有一电瓶以及一用以容置所述电瓶的容置座,所述容置座连接于所述后车管,使得所述电瓶与容置座两者整体都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进而所述电瓶组件的侧面轮廓位于所述后车壳的侧面轮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座具有一位于所述后车管上方的底板以及一垂直于所述底板的背板,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成形于所述背板的侧板,使得所述底板、背板与两侧板之间共同形成一容置所述电瓶的电瓶安装空间,而所述背板于相对所述电瓶安装空间的一侧设有一夹线臂,以夹固一连接于所述电瓶的电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倾斜贯穿形成一倾斜安装孔,所述倾斜安装孔内部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后车管的连接件,而所述连接件倾斜于所述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靠近于所述后车壳,让所述电瓶安装空间朝向所述置物箱。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瓶组件还设有一能防止所述电瓶脱离于所述电瓶安装空间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容置座于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一第一限位段,而所述第一限位段的相对两端设有一连接于所述侧板的连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镇纶江芷瑜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