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069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通过在支撑壳体内设置液压缸对下水口自动加压,下水口模框和支撑壳体上设有对应的挂钩,加压操作时,将支撑壳体和下水口模框同轴对应,然后将支撑壳体上的挂钩对应挂到下水口模框的挂钩上,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支撑壳体对下水口加压,液压缸提供的反向推力能够保证支撑壳体和下水口模框之间处于钩紧并固定的状态,下水口被匀速压紧到下水口套内,这种加压方式简化了下水口的加压过程,省去了人工敲打加压的劳动力,加压效果好且效率高,能够将火泥均匀分布在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并且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不易发生松动,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整体作业的效率。提高了整体作业的效率。提高了整体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炼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包滑动水口机构是钢包的重要设备,浇钢时钢包内炽热的钢水经过下水口、长水口流入中间包完成钢水浇注,受保护长水口作用力的影响,下水口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严重时造成钢包滑动水口机构穿钢生产事故,并对整个炼钢正常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钢包热修更换下水口的过程中,必须用一种装置将下水口固定模框旋紧,以达到将下水口固定牢固的目的,防止炼钢生产事故的发生;该机构的下水口固定在下水口套内,下水口套和下水口之间设有火泥实现固定连接,现有将下水口压紧在下水口套内是通过人工用锤子敲打加压,将下水口压紧在下水口套内,这种加压方式的压力不够稳定,会导致火泥的分布不够均匀,长时间浇钢作业后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容易发生松动,导致维修频繁,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概率;因此为了简化下水口加压过程,稳定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的压力,有必要设计一种加压装置来对下水口进行加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包括下水口模框、设置在下水口模框上端的加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水口模框整体呈圆筒形,下水口模框的外侧壁上端靠近上端面处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下直角挂钩,下直角挂钩包括沿径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段、横向支撑段外端竖直向下设置的限位段;加压组件包括圆筒形支撑壳体、同轴固定在圆筒形支撑壳体内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支撑壳体的开口方向,靠近支撑壳体开口处的外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和下直角挂钩数量相同且方向相同的上直角挂钩,上直角挂钩的包括竖向与支撑壳体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撑段,竖向支撑段的下端设有沿支撑壳体切向方向设置的上钩体,上钩体能够钩在下直角挂钩的横向支撑段上,并且支撑壳体的开口端面和下水口模框的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下水口模框的外径和支撑壳体的外径相同。
[0005]优选的,所述的下直角挂钩设为四个。
[0006]优选的,所述的液压缸通过多个沿径向设置的固定支撑板将液压杆和支撑壳体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面上设有压块,该压块的中间设有防滑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下水口模框的外侧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卡接块。
[0009]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能够完全缩入到支撑壳体内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0]本技术通过在支撑壳体内设置液压缸对下水口自动加压,下水口模框和支撑壳体上设有对应的挂钩,加压操作时,将支撑壳体上的挂钩对应挂到下水口模框的挂钩上,
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压对下水口加压,液压缸提供的反向推力能够保证支撑壳体和下水口模框之间处于钩紧并固定的状态,下水口被匀速压紧到下水口套内,这种加压方式简化了下水口的加压过程,省去了人工敲打加压的劳动力,加压效果好且效率高,能够将火泥均匀分布在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不易发生松动,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加压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加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下水口模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下水口模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加压组件和下水口模框挂接进行加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加压组件和下水口模框挂接进行加压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01.下水口模框、11.下直角挂钩、111.横向支撑段、112.限位段、02.支撑壳体、21.上直角挂钩、211.竖向支撑段、212.上钩体、22.固定支撑板、23.卡接块、03.液压缸、31.活塞杆、311.压块、312.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参见说明书附图1
ꢀ‑ꢀ
6,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包括下水口模框、设置在下水口模框上端的加压组件,所述的下水口模框整体呈圆筒形,下水口模框的外侧壁上端靠近上端面处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下直角挂钩,下直角挂钩包括沿径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段、横向支撑段外端竖直向下设置的限位段;加压组件包括圆筒形支撑壳体、同轴固定在圆筒形支撑壳体内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支撑壳体的开口方向,靠近支撑壳体开口处的外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和下直角挂钩数量相同且方向相同的上直角挂钩,上直角挂钩的包括竖向与支撑壳体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撑段,竖向支撑段的下端设有沿支撑壳体切向方向设置的上钩体,上钩体能够钩在下直角挂钩的横向支撑段上,上钩体和横向支撑段钩紧后,启动液压缸能够对下水口模框内的下水口轴向加压,并且支撑壳体的开口端面和下水口模框的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下水口模框的外径和支撑壳体的外径相同。
[0019]所述的下直角挂钩设为四个,设置四个挂钩的稳定性更好,所述的液压缸通过多个沿径向设置的固定支撑板将液压杆和支撑壳体固定连接。
[0020]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面上设有压块,该压块的中间设有防滑槽,压块能够增加加压的面积,避免损伤下水口的上端面,防滑槽能够避免压块和下水口的上端面之间出现滑动现象,保证了加压效果。
[0021]所述下水口模框的外侧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卡接块。
[0022]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能够完全缩入到支撑壳体内为下水口和下水口套提供空间。
[002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0024]加压操作时,先将下水口套入到下水口套内,将加压组件的支撑壳体置于下水口模框的上方并同轴对应,然后控制支撑壳体向下移动将支撑壳体上的上直角挂钩和下水口
模框上的下直角挂钩对应,然后旋转支撑壳体,上直角挂钩的钩体钩入到下直角挂钩的横向支撑段上,此时支撑壳体和水口模框处于对接状态;对接完成后,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支撑壳体压到下水口的上端面,液压缸提供的反向推力能够保证支撑壳体和下水口模框之间处于钩紧并固定的状态,随着液压缸的不断加压,下水口被匀速压紧到下水口套内,加压完成后,将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入到支撑壳体内,反向旋转支撑壳体将下直角挂钩和上直角挂钩脱离。这种加压方式简化了下水口的加压过程,省去了人工敲打加压的劳动力,加压效果好且效率高,能够将火泥均匀分布在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下水口和下水口套之间不易发生松动,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口套加压装置,包括下水口模框、设置在下水口模框上端的加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水口模框整体呈圆筒形,下水口模框的外侧壁上端靠近上端面处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下直角挂钩,下直角挂钩包括沿径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段、横向支撑段外端竖直向下设置的限位段;加压组件包括圆筒形支撑壳体、同轴固定在圆筒形支撑壳体内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支撑壳体的开口方向,靠近支撑壳体开口处的外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和下直角挂钩数量相同且方向相同的上直角挂钩,上直角挂钩的包括竖向与支撑壳体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撑段,竖向支撑段的下端设有沿支撑壳体切向方向设置的上钩体,上钩体能够钩在下直角挂钩的横向支撑段上,并且支撑壳体的开口端面和下水口模框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举徐跃庆李宏宇梁保青尚俊利王全喜张志峰关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熔金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