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7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08
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水口腔体包括依序衔接的圆筒腔体、导流斜面、上矩形腔体、等腰梯形腔体和下矩形腔体,导流斜面是从圆筒腔体底面向上矩形腔体顶面过渡的面,导流斜面对称布置,下矩形腔体底板中间位置设有与下矩形腔体的宽度相同的锥形导流棱柱,下矩形腔体底板短边与下矩形腔体侧板的短边之间设置两孔式水口腔体窄缝出口。水口腔体由耐火材料制成。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生产成本低;导流斜面的对冲效应,降低钢液的冲击动能,能有效的抑制液面波动。能有效的抑制液面波动。能有效的抑制液面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
,尤其涉及连续铸造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板坯浸入式水口是连续铸造技术中常用的水口形式。为降低钢液在板坯浸入式水口中的冲击动能,抑制液面波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式两种;一种是在水口底部布置控流棱锥结构。水口由耐火材料制成,外形为圆筒形,上面开口,下面封闭,在距离下面一定距离处布置对称分布的金属液吐出口,控流棱锥设置在底面凹槽内。通过不同的凹槽深度、控流棱锥的不同棱角数量,棱锥高度、棱锥底部边长、底部边间夹角和棱面上所刻流槽形状的组合,调整金属液吐出口吐出的金属液的流动状态,从而控制结晶器熔池及液面波动情况;另一种是改变板坯水口的出口面积来降低流速,从而减轻液面波动。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改变板坯水口的出口面积的方式,当增加出孔面积时,钢液由于重力作用,不会完全充满出口,出孔面积没有完全得到利用,减轻液面波动的效果不佳。在板坯水口内部添加减轻钢液冲击动能装置的方式,减轻钢液冲击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堵塞和冲刷作用,使板坯水口的故障率提高,从而降低连铸生产线的效率和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结构,使之结构简单,从刷作用小,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腔体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腔体是由侧板围成的筒体,所述水口腔体自上而下依序包括圆筒腔体、上矩形腔体、等腰梯形腔体和下矩形腔体,所述圆筒腔体顶端开口,圆筒腔体内壁底部与所述上矩形腔体内壁顶部通过导流斜面衔接,所述导流斜面是从圆筒腔体内壁底部向上矩形腔体内壁顶部过渡的面,导流斜面以上矩形腔体内壁顶部的各边为底边向上对称布置,与圆筒腔体内壁底部衔接,上矩形腔体内壁底部与所述等腰梯形腔体内壁顶部衔接,等腰梯形腔体内壁底部与所述下矩形腔体内壁顶部衔接,下矩形腔体底部设有下矩形腔体底板,下矩形腔体底板上设有导流棱柱,所述导流棱柱的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导流棱柱位于下矩形腔体长度方向的中间处,导流棱柱横断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下矩形腔体长度方向垂直,导流棱柱的宽度与下矩形腔体的宽度相同,导流棱柱的高度是下矩形腔体高度的2/3,下矩形腔体的两端在下矩形腔体底板短边与下矩形腔体侧板的短边之间设置两孔式的水口腔体出口,水口腔体出口是窄缝出口。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面的斜度为30
°
~50
°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腔体的等腰梯的底角的角度为40
°
~50
°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棱柱横断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15
°
~30
°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腔体出口的窄缝缝口为下矩形腔体底板端部上沿距下矩形腔体侧板端部内壁下沿之间的距离,下矩形腔体底板端部上沿距下矩形腔体侧板端部内壁下沿之间的距离满足抑湍窄缝高度。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腔体由耐火材料制成。
[0011]应用时,根据工艺要求,将本专利技术的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放置于结晶器上端设定区域的位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浇注开始时,来自上游中间包的钢液流进入圆筒腔体,通过对称布置的导流斜面使钢液在中心区域形成有一定角度的对冲,降低了钢液的动能。经导流斜面初步降速的钢液依次进入上矩形腔体、等腰梯形腔体和下矩形腔体内,在此过程中,钢液由于重力作用,加速冲击到底板上的导流棱柱,经导流棱柱降速分流后到达对称分布的窄缝出口,由于窄缝出口的抑湍高度结构使得钢液均匀而缓慢的流入结晶器。实现抑制钢液面波动的功能。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底板、侧板构造出的窄缝出口,简化了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的内部结构,水口制备过程简单,大幅度降低板坯浸入式水口的生产成本;
[0015]2、通过对称布置的导流斜面的对冲效应,降低了来流钢液的冲击动能;
[0016]3、底板布置的导流棱柱具有分流和降低钢液流速的作用;能缓解窄缝出口的抑湍压力;
[0017]4、窄缝出口结构能降低出口附近钢液的湍动能,使得钢液能均匀、缓慢的注入结晶器,能有效的抑制液面波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0]图3为图1中A

A剖面图。
[0021]图4为图2中B

B剖面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俯视图。
[0023]附图中,1、圆筒腔体,2、上矩形腔体,3、等腰梯形腔体,4、下矩形腔体,5、导流斜面,6、导流棱柱,7、水口腔体出口,8、侧板,9、下矩形腔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腔体和出口,水口腔体是由侧板8围成的筒体,水口腔体自上而下依序包括圆筒腔体1、上矩形腔体2、等腰梯形腔体3和下矩形腔体4;圆筒腔体1顶端开口,圆筒腔体1内壁底部与上矩形腔体2内壁顶部通过导流斜面5衔接;导流斜面5是从圆筒腔体1内壁底部向上矩形腔体2内壁顶部过渡的面,导流斜面5以上
矩形腔体2内壁顶部的各边为底边向上对称布置,与圆筒腔体1内壁底部衔接,导流斜面5的斜度为30
°
~50
°
;上矩形腔体2内壁底部与等腰梯形腔体3内壁顶部衔接;等腰梯形腔体3内壁底部与下矩形腔体4内壁顶部衔接;等腰梯形腔体3底角的角度为40
°
~50
°
;下矩形腔体底部设有下矩形腔体底板9,下矩形腔体底板9上设有导流棱柱6,导流棱柱6的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导流棱柱6位于下矩形腔体长度方向的中间处,导流棱柱6横断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下矩形腔体长度方向垂直,导流棱柱6的宽度与下矩形腔体的宽度相同,导流棱柱6的高度是下矩形腔体高度的2/3,导流棱柱6横断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15
°
~30
°
;下矩形腔体4的两端在下矩形腔体底板9短边与下矩形腔体侧板8的短边之间设置两孔式的水口腔体出口7,水口腔体出口7是窄缝出口,窄缝缝口为下矩形腔体底板9端部上沿距下矩形腔体侧板端部内壁下沿之间的距离,下矩形腔体底板9端部上沿距下矩形腔体侧板端部内壁下沿之间的距离满足抑湍窄缝高度。水口腔体由耐火材料制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液面波动的板坯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腔体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腔体是由侧板(8)围成的筒体,所述水口腔体自上而下依序包括圆筒腔体(1)、上矩形腔体(2)、等腰梯形腔体(3)和下矩形腔体(4),所述圆筒腔体顶端开口,圆筒腔体内壁底部与所述上矩形腔体(2)内壁顶部通过导流斜面(5)衔接,所述导流斜面(5)是从圆筒腔体(1)内壁底部向上矩形腔体(2)内壁顶部过渡的面,导流斜面(5)以上矩形腔体(2)内壁顶部的各边为底边向上对称布置,与圆筒腔体(1)内壁底部衔接,上矩形腔体(2)内壁底部与所述等腰梯形腔体(3)内壁顶部衔接,等腰梯形腔体(3)内壁底部与所述下矩形腔体(4)内壁顶部衔接,下矩形腔体底部设有下矩形腔体底板(9),下矩形腔体底板(9)上设有导流棱柱(6),所述导流棱柱(6)的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导流棱柱(6)位于下矩形腔体长度方向的中间处,导流棱柱(6)横断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下矩形腔体长度方向垂直,导流棱柱(6)的宽度与下矩形腔体的宽度相同,导流棱柱(6)的高度是下矩形腔体高度的2/3,下矩形腔体(4)的两端在下矩形腔体底板(9)短边与下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蒋恩孟宪静沈克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