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86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笼绞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包括框架、动力放线机构、张力控制机构、转角导辊及导线组件,框架靠近导线组件的一端开设有过线孔,框架转动设置有横向导辊,横向导辊位于过线孔的进线端,张力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磁滞离合器、摆动件及转动连接于摆动件的张力摆轮,第一电机装设于框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摆动件装设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和磁滞离合器协同工作以经由张力摆轮向线缆提供张力,张力直接作用在线缆上,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张力的影响,保证了线缆所受的张力恒定,且张力的调控范围大,张力波动小,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笼绞机
,尤其是指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主要应用在高端线缆绞合,目前的自动张力笼绞机一般采用电磁张力器向放线盘提供张力,通过PLC计算控制放线拉力,这是一种间接保持放线拉力恒定,由于线缆在放线盘上的不同位置所需拉力(张力)是不相同的,因此难以保证张力恒定。现有技术中,也有直接向线缆提供张力的张力装置,但现有的张力装置所能提供的张力范围小,张力波动大,同时也存在难以保证张力恒定的问题。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的动力放线摇篮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其包括框架、装设于框架的动力放线机构、装设于框架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的一侧的张力控制机构、转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远离张力控制机构的一侧的转角导辊及转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张力控制机构远离动力放线机构的一侧的导线组件,所述框架靠近导线组件的一端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框架转动设置有横向导辊,所述横向导辊位于过线孔的进线端,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磁滞离合器、摆动件及转动连接于摆动件的张力摆轮,所述第一电机装设于框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摆动件装设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包括套筒部、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第三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呈环形阵列地连接于套筒部的周壁,所述套筒部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张力摆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均装设有配重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设置有角度限位部,所述框架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角度限位部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角度限位部凹设有角度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突伸至角度限位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装设有支撑座,所述限位件装设于支撑座,所述转杆远离套筒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角度限位部均转动设置于支撑座内,所述角度传感器与第一电机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于对摆动件或/和张力摆轮的位置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放线机构包括装设于框架的一侧的第二电机、装设于第二电
机的输出轴的动力顶头及装设于框架的另一侧的伸缩顶头,所述伸缩顶头与动力顶头相对且间距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组件包括装设于框架的固定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导轮及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转动连接有上限位辊和下限位辊,所述上限位辊和下限位辊分别位于导轮的上侧和下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孔内设置有出线轴,所述出线轴为空心轴。
[0014]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远离过线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装设有传动齿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放线盘放置在动力放线机构中,放线盘上的线缆依次绕设在转角导辊、导线组件、张力摆轮和横向导辊上后穿过过线孔;通过设置转角导辊、导线组件和横向导辊,不但使得线缆能够沿着预设路径移动,还有利于线缆的移动顺畅且稳定;在绞线时,动力放线机构驱动放线盘转动,转动的放线盘释放线缆,以实现对线缆进行放线,通过外部的牵引机构牵引线缆沿着绕设路径移动,在线缆移动的过程中,线缆会向张力摆轮施加一个作用力,且第一电机经由磁滞离合器驱动摆动件连带张力摆轮转动,转动的张力摆轮向绕设在其上的线缆提供所需张力,张力直接作用在线缆上,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张力的影响,保证了线缆所受的张力恒定,且通过第一电机和磁滞离合器协同工作以经由张力摆轮向线缆提供张力,张力的调控范围大,张力波动小,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张力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张力控制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导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动力放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传动轴;101、传动齿轮;102、控制箱;103、模式切换开关;11、框架;12、动力放线机构;121、第二电机;122、动力顶头;123、伸缩顶头;13、张力控制机构;130、转杆;1301、角度限位部;1302、角度限位槽;1303、限位件;131、第一电机;132、磁滞离合器;133、摆动件;134、张力摆轮;135、套筒部;136、第一摆臂;137、第二摆臂;138、第三摆臂;139、配重件;14、转角导辊;15、导线组件;151、固定架;152、导轮;153、限位架;154、上限位辊;155、下限位辊;16、过线孔;161、出线轴;17、横向导辊;18、支撑座;181、角度传感器;19、固定座;191、放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其包括框架11、装设于框架11的动力放线机构12、装设于框架11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12的一侧的张力控制机构
13、转动设置于框架11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12远离张力控制机构13的一侧的转角导辊14及转动设置于框架11并位于张力控制机构13远离动力放线机构12的一侧的导线组件15,所述框架11靠近导线组件15的一端开设有过线孔16,所述框架11转动设置有横向导辊17,所述横向导辊17位于过线孔16的进线端,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3包括第一电机131、磁滞离合器132、摆动件133及转动连接于摆动件133的张力摆轮134,所述第一电机131装设于框架11,所述第一电机131的输出轴与磁滞离合器132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摆动件133装设于磁滞离合器132的输出端。
[0025]实际使用时,将放线盘191放置在动力放线机构12中,放线盘191上的线缆依次绕设在转角导辊14、导线组件15、张力摆轮134和横向导辊17上后穿过过线孔16;通过设置转角导辊14、导线组件15和横向导辊17,不但使得线缆能够沿着预设路径移动,还有利于线缆的移动顺畅且稳定;在绞线时,动力放线机构12驱动放线盘191转动,转动的放线盘191释放线缆,以实现对线缆进行放线,通过外部的牵引机构牵引线缆沿着绕设路径移动,在线缆移动的过程中,线缆会向张力摆轮134施加一个作用力,且第一电机131经由磁滞离合器132驱动摆动件133连带张力摆轮134转动,转动的张力摆轮1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装设于框架的动力放线机构、装设于框架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的一侧的张力控制机构、转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远离张力控制机构的一侧的转角导辊及转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张力控制机构远离动力放线机构的一侧的导线组件,所述框架靠近导线组件的一端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框架转动设置有横向导辊,所述横向导辊位于过线孔的进线端,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磁滞离合器、摆动件及转动连接于摆动件的张力摆轮,所述第一电机装设于框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摆动件装设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包括套筒部、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第三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呈环形阵列地连接于套筒部的周壁,所述套筒部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张力摆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均装设有配重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设置有角度限位部,所述框架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角度限位部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限位部凹设有角度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庆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庆丰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